回覆列表
  • 1 # 種瓜老農

    戰機如果尺寸夠大,當然可以裝後射機槍自衛。例如老轟六的尾部就有一門雷達控制的機關炮,還配備一名操作員。現在的轟六K就取消了尾炮,因為其作用不大。

  • 2 # 傷心時吃糖

    戰機?呵呵,不現實,划不來,大型的飛機有的,還有個射擊位,就蹲那兒操作機炮。你問這個問題,可能不瞭解戰機,戰機的每KG重量和空間都很寶貴!這麼做基本等於胡鬧

  • 3 # 軍事觀察員東旭

    【戰鬥機裝不下速射炮,鐳射吊艙截殺導彈是王道!】

    (如果你是飛行員,希望戰鬥機裝個密集陣?還是鐳射炮吊艙?)

    大型戰略轟炸機,比如B-52H的機尾,就裝備有“火神”20毫米口徑6管速射炮和火控雷達,可以對來襲的戰鬥機實施攻擊,但攔截空對空導彈的難度比較大!

    戰鬥機上寸土寸金,根本不可能在飛機尾部裝速射炮和火控雷達,更不用提還得帶個彈藥箱。別和說我二戰時的雙座戰鬥機!那是螺旋槳空戰時代。

    那麼戰鬥機究竟能不能攔截來襲的空對空導彈?能!確實能!美國空軍準備從2021年開始為戰鬥機掛鐳射炮吊艙,這個如果具備後向射擊能力,或許可以攔截來襲導彈,或者照射殺傷後面咬住你的敵方戰鬥機!所以,戰鬥機反導,主要靠鐳射!

  • 4 # 漢韻唐風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早一點時間有人提出過。把速射機槍安裝在飛機的尾部,技術上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必要。為什麼呢?第一個,飛機尤其是戰鬥機,它們在空戰過程當中,雙方的飛行速度和姿態變換非常的迅速,機槍安裝在機身尾部,十分難去實施瞄準。就是針對後面飛過來的飛機這種大目標都不好瞄準,那麼導彈呢目標更小得多,就更加瞄不到了。其次,導彈的飛行速度是超音速的,其飛行軌跡也不固定,我們如果用機槍去對付他,那必然是不現實的。再者,我們的飛機高速向前方飛行,而我們的槍朝後方射擊,那個子彈飛出去的速度會被飛機飛行的速度抵削掉大部分,這樣的話,子彈在射擊出去後的實際殺傷力因此會大大削弱,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意義了。第四,飛行員在駕駛飛機的過程當中,既要操控飛機飛行,又要負責攻擊前方目標,他們對於後方完全沒有辦法去兼顧,裝上機槍他也沒法使用。如果我們在戰鬥機尾部增加一個機槍射手艙,那麼其所需裝備、人員和彈藥的總重量非常大,這對飛機的操控性、姿態控制和戰術動作影響非常大,那是芝麻西瓜的關係,得不償失,所以完全不必要。

  • 5 # 動動腦76402848

    要躲開來襲導彈。其實一直有一個方法。導彈速度比飛機還快,所以想更快逃離是很難的。導彈快,有好處,也有不足。不足的地方就是,不方便拐彎。飛機如果一下子拐彎了,沒有在原來的路徑上了,導彈就只有錯過去了。

    那麼飛機如何能快速拐彎呢。可以設計時,在飛機頭部安裝一對離心錘。它們大小相等,轉動方向相反。啟動後,離心錘產生離心力,兩個離心力合成,最後結果,會表現為離心力按簡諧振動來變化,換句話說,離心力忽左忽右不停的牽引著飛機頭部,這樣,飛機將會按蛇形軌跡飛行。導彈就算鎖定了,也追不到,只有錯過去的份。因為導彈按常規彈道飛行,而飛機則是非常規。有推力,還有簡諧振動的力(實際為慣性)。如果是安裝單個離心錘,則飛機會按螺旋的方式往前運動。也很難打中。

    早幾年,我曾為此寫過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探討一下,有沒有這個可能性。。

  • 6 # 空一體

    這個不能吧,呵呵。

    導彈飛行速度太快,根本沒辦法和時間去瞄準,太難了,而且空軍或者航空兵部隊不會出此下策的。

  • 7 # 兵工科技

    圖注:B-52“同溫層堡壘”的機尾炮塔

    安裝機槍完全不靠譜,因為現在的戰鬥機大都是單座型,空戰中飛行員的任務已經很繁重了,完全沒有精力分心去操縱機槍。而且以人的反應速度,根本難以及時做出反應。

    比較靠譜的做法,是在機尾安裝一套完全獨立的近防系統,類似於美國“密集陣”那樣,靠警戒雷達、跟蹤雷達定位來襲導彈,並算出其運動引數,併發射出大量炮彈,形成一個密集的彈幕攔截來襲導彈,這確實是一個好的思路。但是細想一下,問題很多。

    第一,密集陣的整套系統重達6噸,再算上在機內儲存的海量炮彈,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完全不堪重負,F-22的最大載荷也不過10幾噸,裝了密集陣,肯定就得犧牲載彈量和燃油等有效載荷,空戰能力大大下降,得不償失,就算你把它換成小口徑機槍,但雷達、火控系統也是必不可少的,重量肯定也輕不了多少。而且幾噸的東西放在飛機尾部,有沒有想過飛機重心的變化,恐怕就得重新設計氣動外形了。

    第二,密集陣射擊是需要穩定性的,在航母上四平八穩當然沒問題,但是在空戰中,戰鬥機不可能一直穩定平飛吧。雖然說現代空戰中,飛機一旦被鎖定,基本上就宣告要掛了,但也不可能束手就擒,肯定要瘋甩機動,拉幾個筋斗什麼的規避一下吧。這種情況下,密集陣怎麼穩定射擊?

    圖注:密集陣近防系統

    第三,密集陣攔截成功率其實並不高,本來就是作為最後一道防線存在的,聊勝於無。尤其攔截的反艦導彈大都是亞音速的,空空導彈的速度大都在2馬赫以上,最高可達到4馬赫,要“密集陣”來攔截還真沒多大用處。

    所以,以現在的技術要想實現戰鬥機的主動防禦,技術上根本不可能,飛行員要是被鎖定,還是自求多福吧,當然,未來有可能實現鐳射主動防護系統,但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了!

  • 8 # 金甲盾牌

    不可以安裝。

    現代空空導彈,不是全程都有發動機推進。一般來說,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後,導彈會先爬升到更高的高度,加速到5倍音速左右,然後依靠動能衝向敵機。部分空對空導彈還會保留一部分燃料,在衝到敵機附近後用於改變方向。但是總體來說,一般中距離空對空導彈的末端速度都是高達3倍以上的音速。而現代CIWS近防武器系統一般只能攔截2倍音速左右的目標,攔截3倍音速以上的目標時相當困難。

    除了攔截難度,氣動佈局也是很大的問題。近防武器系統一般會裝備有火控雷達和搜尋雷達,都需要不小的體積。如果安裝在飛機上,需要佔據大量面向尾部的面積。而飛機上除了佈置發動機的地方往往沒有足夠面積去安裝這兩種雷達,也就很難為近防武器提供足夠的引導能力。

    實際上,殺傷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一般情況下30毫米或者25毫米CIWS近防武器系統可以在1公里左右攔截目標,而高速小口徑機槍僅僅能在十幾米外捕捉到高速導彈。一般艦艇都不需要考慮破片對艦體的殺傷,但是連續杆戰鬥部的空對空導彈本來也就在數十米外引爆,破片對於飛機的傷害很大。及時攔截成功,也會有相當數量的連續杆飛向飛機,這些戰鬥部的體積不比子彈大多少,數量高達數百,幾根命中就會摧毀飛機,攔截完全不可能。

  • 9 # 大衛26374968

    答案是顯然的--肯定不行,頭重腳輕!

    因為那每秒幾千發彈的重量放在那兒了……一般大型機以下都沒有條件安裝,即便安裝了也不能有效攔截,因為空對空導彈體積小、速度太快、留給自己反映的時間太短暫了……

    鐳射也不行!至少目前不行。美軍的鐳射艙是安裝在波音747-400改裝機上--機首下方,這並不意味著總重就那麼點!武器級鐳射靠高功率電力供應,在飛機上依靠四臺大型航發運行外加發電。所發出的電能量儲備裝置的重量十分驚人,一般小飛機根本馱不了。目前所掌握的技術中,理論上“融巖”核反應堆應該是發展方向……但是目前也不成熟。

    當前的技術背景下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戰機“超機動”飛行+鋁箔燃燒誘餌彈……

    當然了,科幻大片裡倒是可以輕鬆實現……咻咻咻……呵呵。

  • 10 # 優己

    完全沒必要!戰機規避導彈有好幾種方式,裝機炮是最笨的方法,因為機炮射程有限,打遠了沒準頭,打近了導彈爆炸的碎片也會打到戰機!現在公認的最有效規避導彈方式是電磁干擾,投放干擾鋁箔,使得導彈失去目標。

    其次則是戰機與飛行員自己的造化了!戰機規避導彈的方式可以在導彈接近到幾十米的時候突然急轉彎避開導彈,導彈會因為慣性作用,撲空後得去前面拐彎掉頭,這一下就得飛去幾公里遠。由於防空導彈的射程有限,戰機只要做幾次急轉彎就能擺脫導彈。

    比如,以蘇35為例,由於蘇35機動力強,又有向量發動機,他採用急轉彎的方式是瞬間下墜再轉彎,這種方式使得他轉彎後的速度不會下降。其他型號戰機做這種規避的時候有時候會失速墜機,這也就是蘇35的所謂機動優勢。至於為啥要選擇墜機式轉彎呢?因為地球重力的作用,重力對導彈與飛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但是導彈更輕,同等情況下對戰機有力。

  • 11 # 國平軍史

    戰鬥機,在其尾部安裝一挺速射機槍,專門用來對付來襲的導彈,確實,想法還是不錯的,說明提問者至少動了一番腦子。

    但恕我直言,其效果是非常差的,二戰時期已有了實戰證明,在轟炸機後部,裝有航空機槍,有專職人員操控,用來對付後部追上來的戰鬥機,但自衛反擊的效果極差。

    尾部雙聯以上的速射機槍,都很難對付速度不高且目標大的螺旋槳戰鬥機,試想用一挺速射機槍,來對付高速來襲且目標小的導彈,基本上沒戲,無法命中或攔截空空導彈。

    再則,戰鬥機上寸土如金,在發動機上頭,或發動機下部,很難安裝一門速射機槍。

    在對付尾追的戰鬥機時,前蘇聯曾搞過向後發射的空空導彈,但試驗效果極差,後向發射空空導彈,弄不好會導致機毀人亡的慘案發生。

    同理,儘管不是發射空空導彈,但速射航空機槍發射時,其後座力也是非常大的,也會影響戰鬥機的飛行狀態,對空中飛行的戰鬥機而言,顯然是個極大的威脅。

    隨著航空科技的發展,可考慮在戰鬥機的機腹位置,安裝一挺可靈活調整射擊方向的機載鐳射武器發射器,可能不失為一個發展趨勢。

  • 12 # 諸葛小徹

    在二戰時戰鬥機的使用非常的頻繁,可以說是參加了二戰時期絕大多數的空戰。在哪個時候戰鬥機最常用的戰鬥方式就是繞到敵軍的尾部,然後再進行開火作戰,從而對前方敵機的機翼和發動機等造成巨大傷害,最終把前方敵機給擊落,面對這種情況能不能在戰機的尾部安裝相應的機槍來對付後面追擊的敵機呢?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樣做的話會大大降低戰機的靈活效能,非常不利於作戰,而且當時的戰機在空中進行調頭作戰也是很方便的。

    二戰時期戰機瞄準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光學瞄準,這種瞄準方式都是向前面安裝的,不能夠輕易的調動,也就非常的不靈活。戰機飛行員也就只能夠向前面射擊的方式對敵機進行打擊,是無法向後面進行射擊的。同時飛行員的座椅也都是固定的,飛行員透過觀察後方的視野侷限性也就非常的大,是不會考慮後翼安裝機槍的。

    況且那個時候的戰機設計的都比較小巧,為了減輕空氣阻力的影響,整體的流線型設計的非常到位,也就導致了尾部的空間特別狹小,是很難再安裝上幾把機槍的。畢竟一旦安裝上機槍就要再配備一個開槍手,此時機身的流線型會大受影響,機動效能也就大打折扣,在與其他戰機開戰時後翼的機槍也是很難發揮作用的。

    這一點和轟炸機的大不相同,轟炸機的機身體積比較大,因為飛行的速度低,而且靈活效能不足。為了自衛不僅在尾翼安裝有機槍,就連機身的頂部、腹部安裝的也有相對應的機炮,同時配備有開槍手,不過就算是這樣轟炸機的攻擊效果仍然沒有戰鬥機的好。

    同時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因為非常的靈活,在面對敵方追隨尾部攻擊的時候,是完全可以透過一系列的飛行操作,讓戰機的頭轉過來的。然後再透過機炮進行作戰,這個過程並不複雜。因此在尾翼安裝上相對應的機槍根本是沒有必要的,反而會顯得累贅不堪。

    總得來說二戰時候的戰機,因為設計的小巧性的特點,尾翼是不能夠安裝機槍的,而且安裝後的實戰效果並不是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倩女幽魂》主題曲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