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太史

    謝邀。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朝板或朝笏,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的板子。笏板上面記錄著大臣要進諫的奏議和用來回的皇帝的答案,用來提醒朝臣。在場堂上回答不出皇帝的問題是一種失儀的表現,會得到懲罰。高階的大臣用象牙板和玉板,低階的臣子用竹板或木板。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規範化的笏板。

    《史記・夏本紀》注引鄭康成曰:“笏者,臣見君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其笏板的具體尺寸見於《禮記》,其中記載:“笏長兩尺六寸,中寬三寸。”古代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一週尺相當於現在19.7釐米,兩尺六寸相當於現今的51.22釐米左右,三寸為5.0釐米。河南省三門峽市博物館收藏的兩塊明代象牙笏板,一為全板,長51.8釐米,國家二級文物;一為殘板,殘長37.2釐米,國家三級文物。兩塊象牙笏板表面均經過了拋光處理,整體光滑微弧,有類似木紋裝飾圖案,紋理清晰,細密均勻,象牙質地縝密,包漿肥厚,形制古雅。

    笏板最初是做記錄之用,因為那時尚無紙張,人們記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寫在竹木片上。狹長的寫字竹片、木片叫做簡;寬厚的竹片、木片叫做牘;隨身攜帶的竹、木牘則專稱為笏,官員在朝廷上用的笏則稱朝笏。

    東漢時,隨著造紙工藝的不斷改進,紙張已逐漸成為主要的記錄載體,但笏板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由於官員長期使用笏板,使得笏板逐漸成為中高階官員官階、地位的象徵。而笏板材質的不同又決定了官階的高低。《禮記・玉藻》載:“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由此看出,遠在春秋時期笏板的第二層功能已經形成。而到唐時,笏板的這一功能已經完全制度化。《唐會要・輿服志下》雲:“武德四年八月十六日,詔五品以上執象牙笏,以下執竹木簡。舊制三品以下前挫後直,五品以上,前挫後屈。武德以來,一例上圓下方。”同時,唐代官員的朝服開始按一定顏色區別貴賤,宋代承襲唐制,大體為三品以上官員公服用紫色,五品用硃色,七品用綠色,九品用青色。因此,官員所持笏板亦須與服色相配,服硃色公服者用象牙笏,服綠色公服者用槐木笏。所以唐、宋時期規定在幾乎所有重要場合都要拿笏板,以便於禮官安排相應的位次,也便於相互辨認。明朝在繼承唐宋禮制的同時,又對官員笏板的使用作了明確規定,規定四品以上執象牙笏,五品官執木笏,《正字通》載:“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按此記載,三門峽市博物館所藏的笏板當為明時四品以上官員所用。可以說這個階段笏板基本只是官階禮儀之用,記錄的實用價值已無,倘若還有,莫過於起到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著笏板,表示敬意的作用。到了清朝,因習俗及禮節不同,笏就廢棄不用了。

    然而在歷代笏板中,象牙笏一直為較高官階所用,這源於古人物件牙製品的一種認知。中國象牙雕刻歷史極其悠久,從考古資料看,在大汶口出土的距今5000多年的文物中就有象牙梳子和鏤空的象牙筒。20世紀70年代在廣東佛山洞巖地區出土的4000年前的象牙杯、象牙梳形首飾,說明新石器時代中國已經開始雕刻象牙製品了。到西周時期,當時手工業稱為“八材”,即珠、象、玉、石、木、金、草、羽,其中“象”是象牙雕刻和骨質工藝的泛稱,說明到了周朝象牙雕刻已成為正式的手工業。不難發現,古人物件牙的這些物理特性早已熟識,象牙就以其光潔如玉、堅實細密的質地而被製成代表身份地位的象牙笏。

    象牙如此受尊崇,除了本身的物理特性外,還源於古人物件的認識。據說象為搖光之星,只有在國泰民安時象才會出現。象又是地位和富貴的象徵,因為象體大力壯,性情溫順,行為端莊,知恩必報,故被稱為獸中之德者,備受人們的珍愛。它象徵政通人和、太平盛世、百業興旺、吉祥富貴。因此象牙也就成為笏板製作的重要材質之一。

    笏板在古時如此重要,關於它的歷史記載、遺聞和傳說也就頗多,最著名的莫過於“笏囊”“擊蛇笏”和“笏板雞”的故事。《舊唐書・張九齡傳》記載唐玄宗時“故事,皆縉笏於帶,而後乘馬。九齡體羸,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

    笏板從產生到消亡,經歷了從實用到禮儀的嬗變,反映了中國長期以來社會官本位思想的泛濫。隨著清朝的建立, 失去使用價值的笏板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只能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

  • 2 # 休閒讀品雜誌社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禮記·玉藻》中記載:" 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見於天子與射,無說笏,入大廟說笏,非古也。小功不說笏,當事免則說之。旣搢必盥,雖有執於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笏畢用也,因飾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

    《廣韻》上記載:"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及《韻會》通作曶,在《史記·夏本紀注》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

  • 3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大家看比較考究的歷史劇,會注意到,朝廷之上,很多大臣都會手握一塊板子,這種東西,眾所周知,叫做笏板。但是笏板具體做什麼用的,影視劇表現不夠。畫中的人只是抱著它,自顧自說話,好像那只是一件無關緊要的裝飾。實際上,它上面寫滿了字,以免在朝堂上,忘了自己想好的發言。《禮記·玉藻》裡說得很清楚:“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又說:“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意思是,笏板有兩個用處:一,面見國君時,國君有什麼指示,立刻記在笏板上;二,將要入朝面見國君,談點國事什麼的,最好把提綱寫在笏板上,以免忘記了,非常尷尬。

    總之,笏板就像現在的簡易筆記本。我們看北韓國家領導人視察的照片,都會發現一個相同的現象:金正恩被一群身穿土黃色軍裝的軍官簇擁在中間,那些軍官手中,都捧著一個筆記本,一支筆,隨時準備記錄領導的話。如果還沒發明紙張和筆記本,那手持的只有笏板了。

    金氏笏板

    除了面見領導要持笏板,古代在家裡侍候父親,也要持笏板。《禮記·內則》裡說:“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韠紳,搢笏。”意思是,兒子侍候父母,每天早晨雞叫頭一遍,就要趕緊起床,洗臉刷牙,上上下下,收拾妥帖,還不能忘了在褲腰帶上插一塊笏板,然後再去敲父母的門,以免父母有什麼指示,記不下來。古代在一個家庭內部,父親相當於君主。所以,兒子稱呼父親為“家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話,也是必須隨時用小本本記下來的。但現在,這種場景,我似乎還沒看到任何一部歷史劇展現過。

    當然,這都是地主士大夫家庭,才有的講究。普通人家,就拿秦漢來說吧,大多是一家三四口人,一對夫婦生養兩個左右孩子,養不起僕人,自己每天要下地幹活,忙忙碌碌,哪有資格擺“家君”的派頭。也不識字,插什麼笏板,寫什麼寫?所以古話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種禮節,窮人家是講不起,也沒必要講的。那個笏板,一般插在最外一層衣服的腰帶上。那時講究的人,系兩層腰帶。一層在內,是褲腰帶;一層在外,稱為“紳帶”。笏板就插在“紳帶”上,所以這種人稱為紳士。一般普通人,只有褲腰帶,沒有紳帶,有笏板,也沒插的地方。

    據《禮記》記載,古代的笏板,用的材料是有等級的,高貴的用象牙,普通的用竹子。我感覺象牙不受墨,字寫在上面,恐怕不方便。勉強寫了,也不好插在腰帶上,因為會被衣服蹭掉。

    古代持笏板,有時一塊不夠,必須準備好多塊。因為領導的指示可能比較多,一塊確實記不下。而且,那時候只有下級見上級,手裡才拿笏板。一般來說,長官見到下屬執笏板,會說:“算了,免禮,把笏板撤了吧。”表示自己的話,不值得一記。下屬也就順水推舟,把笏板插回腰帶。如果上級不這麼說,下屬會覺得很侮辱。但下級在拜見之前,必須主動持笏板,否則也是沒禮貌。《三國志·吳志》上說吳國將軍淩統,“統素愛士,士亦慕焉,得精兵萬餘人,過本縣,步入寺門,見長吏,懷三版,恭敬盡禮”,說淩統這個人,對人非常禮貌。曾經率領精兵上萬,路過本縣,去見縣長,竟然不擺軍閥架子,反而手裡拿著三塊笏板,顯示自己知書懂禮。

    總之,笏板之意義大矣哉!

    根據《禮記》中已有的記載,笏板應該早在商周時期就已使用。各朝代對笏的使用都有不同的規定,明朝以前一至五品的高官都執象笏。象笏就是象牙製成的手板,又稱象簡。明朝時規定四品官以上執象笏,五品官以下執木笏,如《正字通》上載:"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到了清朝,因習俗及禮節不同,笏板就廢棄不再使用了。

  • 4 # 口袋裡的喵

    笏板又被成為手板和朝板,在古裝電視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大臣在向皇上上書的時候雙手在面前握了一塊長長的板子,那個板子就是笏板。笏板的用途像是現在的人們用的備忘錄差不多,它是古代臣下面見皇上時的一種工具,古代時文武大臣去面見皇上需要雙手拿著笏板將皇上的旨意和命令記下來,也可以將自己像皇上上書的內容寫在笏板上以防忘記。

    有些史學家認為笏板早在商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在清朝時笏板被徹底廢除,大概是和滿族的文化相關。笏板的材質有玉、象牙和竹子的,所以別看它不是很大其實還是有些分量的。

    在有了紙之後,執笏成了一種禮儀的象徵。在唐朝的時候就開始以官員的等級來劃分笏板的材質了,五品以上的官員需要執象牙的材質的笏板,六品以下的官員要執竹木的笏板。到了明朝五品以下的官員就無需執笏板了。

    紅樓夢中提到的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裡面的笏就是笏板,說的是榮寧二府在抄家以後,原先的屋子已經被荒廢了,誰又能想起這以前床上放滿了“笏”。所以在古代能夠雙手執笏也是權力的一種象徵。

    笏板除了有備忘錄的功能,還有一種作用是可以遮擋自己臉,因朝見天子之時,不可直視龍顏,所有要用笏板擋著,雙眼盯著笏板表示尊敬皇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 pandas如何對指定的多列填充缺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