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鄉說歷史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不管是英格蘭人,還是美華人,都以自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引以為傲。就像我們自詡自己是炎黃子孫一樣,口氣裡滿是自豪。
當然,事實擺在那裡,大航海時代的海上霸主,工業革命的先驅者,幾乎近四分之一的地球文明,都是在盎格魯-撒克遜種族的後代大英帝國殖民者統治下誕生的。連今天的世界超級大國美國,都是從英國移民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
讓英美優越感爆棚的盎格魯-撒克遜種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又有著怎麼樣的歷史呢。
(古日爾曼人)
一、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起源。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本意,就是盎格魯和撒克遜兩個民族的結合體,通常用來形容五世紀初以來,生活在今天英格蘭地區住民的統稱。
在歷史上,日耳曼人的分佈極為廣泛,從德國北部到瑞典南部,以及丹麥半島,都有不同的日耳曼人族群部落存在,其中包括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汪達爾人以及倫巴德人等。
公元前2世紀之初,一些遊牧民族的日耳曼人,轉為固定居住的農耕生活。而另一部分軍事貴族,則以四處征戰為職業。所掠奪的戰利品,透過抽籤的方式分配。首領的配額往往多於士兵,日耳曼人走向軍事民主制階段。
(羅馬軍團)
二、進軍不列顛島。4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趁機建立起自己的王國,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在北非成立汪達爾王國,倫巴德人在義大利拉起了倫巴德王國的旗幟。
公元5世紀中葉。大量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沿海岸線西行,在征服比利時、荷蘭境內的低地勢力後,渡過英吉利海峽進入不列顛。
雖然羅馬帝國時期,英勇好戰的盎格魯人,作為僱傭兵先期在不列顛立足,為家鄉部落出走壯大,找到了一個立身建朝之地,但從大的地緣背景上看,這其實也是個必然選擇。
因為和500多年前就已啟程的日耳曼三族相比,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三族並沒有先發優勢。那些緊鄰羅馬的日耳曼部落,會更有機會進入羅馬佔領地盤,併成為後來者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渡海進入不列顛成為了這些北方部落的最好選擇。
羅馬軍團撤離後不久,不列顛遭到日耳曼三個種族的聯合入侵,在公元450年後的50年裡,盎格魯-撒克遜人分批湧進不列顛,建立殖民地。
剛剛才從羅馬帝國統治下脫離的凱爾特人,當然奮起反抗。雙方的鬥爭持續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凱爾特人遭到滅絕式的殘殺,沒死的不是成為奴隸,就是被趕進北部和西部的山區。
公元七世紀初,不列顛島被這些外來的日耳曼人,劃分成七個王國。較小的有東盎格利亞、肯特、東撒克遜、南撒克遜。另有三個大國是諾森布里亞、麥西亞和西撒克遜,但是這七個日耳曼人王國之間也不消停,時常戰爭不斷。
(維京人)
三、維京人的入侵。8世紀末時,維京人也看上了不列顛島,向盎格魯-撒克遜人發起挑戰,他們最初只是沿襲以往的海盜風格,對沿岸的城市進行搶劫掠奪。從公元856年,則大舉進犯諾森布里亞和東盎格利亞,還在那裡建起維京殖民地,並對蘇格蘭和羅馬人和撒克遜人都沒有染指的愛爾蘭,也發動了襲擊。
11世紀初,維京人再次入侵英格蘭。整個英格蘭又被丹麥海盜統治達25年之久,直到丹麥王朝政變,愛德華才恢復了封建君主制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此後,按照盎格魯的諧音,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就變成了英格蘭王國。
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19世紀,英格蘭的白人新教徒開始相信先天優越論,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天生就有優越基因,比其它民族高一等。
這個特徵,放在美華人身上,更加明顯。因為最早的美華人,全是英國過去的盎格魯-撒克遜精英,他們理當所然認為自己是優越基因的直系傳承,成為所謂的美國卓越主義。
這種種族優越感的重要表現形式,具體到行動上,就是自認為身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受之於天命,要替上帝管理天下事天下人。
所以我們看到,美華人瞧不起世界上其它種族的人,而且對於世界各地發生的事,總能指手畫腳,插一槓子,常常干涉他國內政和地區事務,來滿足自己管理天下的優越感和滿足感。
(參考資料:《盎格魯-撒克遜簡史》等)
-
3 # 嵐崮河
人類史最渣,反人類的民族,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實在不應存在。他們代表著人類前進的反方向。地球村的西裝暴徒,嗜血的黑惡勢力。
-
4 # 嗨嗨的泥子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不應該是名族居然還用優秀來形容,是不是太客套了。流氓海盜,能想到的貶義詞都能用上,不能發的詞也都可以形容過於噁心,閃了
回覆列表
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的本意就是盎格魯(Anglos) 和撒克遜(Saxons)兩個民族結合的民族,是一個集合用語,通常用來形容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於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區,在語言、種族上相近的民族。
盎格魯是德國丹麥交界的石勒蘇益格州的地名(Angel),同時也是英吉利人(Englo)人的諧音,薩克遜人是德國北部的民族,是一千年前從丹麥移居德國的日耳曼民族,德國有三個州叫撒克遜。
盎格魯-撒克遜使用非常相近的日耳曼方言,被畢德認為是三個強大的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來自之後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Saxons)的後裔。盎格魯人有可能來自Angeln,畢德描述他們的整個國家都來到了不列顛,留下他們空空的古老大地。 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大不列顛島的土著居民是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創造了巨石文化而著稱。後來,凱爾特人中的不列顛人、別爾格人等從大陸進入大不列顛島,同化了土著居民,形成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最早基礎。從公元5世紀起,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他們同化、消滅了一部分凱爾特人,將另一部分凱爾特人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9世紀,丹麥人對不列顛的侵略,促進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形成。1066年,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人征服了不列顛,他們在英法百年戰爭後融合在盎格魯-撒克遜人中。
盎格魯
盎格魯人(Angles)是一個現代英語的詞語,此單詞來自日耳曼民族對自己祖先地——丹麥南部和石勒蘇益格盎格琳的稱呼,但後者原本屬於丹麥。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發動普丹戰爭,擊敗丹麥,佔領了丹麥南部的石勒蘇益格。
撒克遜
撒克遜人(英語:Saxons),丹麥古代移民,屬日耳曼人,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以及被德國佔領的原丹麥地區。西元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耳曼人經由北歐入侵不列顛群島,包括了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朱特人(Jutes),經過長期的混居,逐漸形成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
日耳曼與盎格魯-撒克遜
日耳曼人居住在現今瑞典的南部、丹麥半島以及德國北部介於埃姆河、奧得河與哈次山脈之間的那片地方。最早使用“日耳曼人”這個詞的是希臘歷史學家波希多尼。他在約前80年時第一次使用這個詞。也許他在與中歐的某一個今天無法考證的部落接觸時聽到了這個詞,並將它用來稱呼所有的萊茵河以東的各類種族、民族與部落。有可能這樣一個小部落的名字後來成為了整個地區各民族群體的泛稱。
日耳曼人分佈在萊茵河以東,維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區,從事遊獵、畜牧為主,長期處於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其語系屬於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初,部分日耳曼人由遊牧生活轉向農業生活,出現了土地分配不均的現象,少數軍事貴族往往佔有更多土地,軍事首領(“王”)及其親兵以征戰為職業,戰利品透過抽籤方式來分配,首領常常多於親兵。此時的日耳曼人已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軍事民主制階段。
隨著羅馬帝國陷入危機,日耳曼人從北方多瑙河一帶不斷進入羅馬帝國境內並展開襲擊。羅馬帝國後期(公元3—5世紀)分佈在萊茵河以東的日爾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蘭克人,倫巴德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汪達爾人等,以及遷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4世紀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來自東方的匈奴人的壓力下,相繼捲入了歐洲民族大遷徙的洪流,從而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那些進入羅馬帝國境內的日耳曼人,紛紛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王國,其中著名有: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國(714年亡於阿拉伯人);439年,汪達爾人在北非建立汪達爾王國(534年亡於拜占庭帝國);568年,倫巴德人在義大利北部建立了倫巴德王國(774年亡於法蘭克王國);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在同當地土著居民不斷衝突的過程中,與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逐步融合。在整個日爾曼人的王國中,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維人、弗里斯蘭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薩克森人/撒克遜人、盎格魯人、朱特人等,後來形成盎格魯-撒克遜人
地名顯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經來到:弗里斯蘭人(Frisians)在 弗蘭斯漢(Fresham)、弗瑞斯頓(Freston)和弗理斯頓(Friston);佛蘭芒人(Flemings)在佛蘭普頓(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漢(Swaffham);或許法蘭克人(Franks)在法蘭克頓(Frankton)和法蘭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麥西亞國王奧發(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99年在位)與他的繼承者之下,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個王國陸續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統治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形成英格蘭。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併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併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