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尚阿
-
2 # 大唐行者卍
對於初學者,先是散盤,左右腿的單盤,最後是雙盤,盤坐時,控制自己的呼吸,用節律呼吸法,如四八四八,火氣大,吸四呼八,降火。怕冷,吸八呼四,加火氣。
-
3 # 卡路里老師
我們在一篇問答中列舉了瑜伽冥想坐姿常用的幾個體式:簡易坐,半蓮花坐,全蓮花坐等等。這些體式的區別有很大一方面是照顧到柔韌效能力不同的習練者,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習練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體式,循序漸進的進行。
題主提到的如何避免受傷,這個問題特別好。很多朋友在盤坐練習中膝蓋受傷,都是因為髖的打不開但卻強求把腳“掰”放在腿上,這就把壓力轉嫁到膝蓋上。我們的髖關節是“很大”的關節,在身體活動中,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力的傳導都靠它,所以它極其穩固,相比之下,膝關節就“柔弱”多了,兩相爭必是膝蓋輸哦~
在盤坐體式中,髖關節做外展外旋,也就是說,大腿根要盡力向外旋轉,這樣腳才自然而然的能盤在另一側腿上。否則呢,就是髖關節的靈活度不夠,外旋能力不足,在強迫把腿抬上來的過程中,膝蓋就要做旋轉和側彎,我們剛才說了,膝蓋是肯定擰不過髖的,髖不做,就只有膝蓋來代償做!而恰恰我們的膝蓋只有屈伸的能力,旋轉和側彎都是直接的傷害。
上圖:大腿根部向外旋轉是重點;旋轉不足的情況下,膝蓋處就要代償,超出膝蓋生理範圍的彎曲就會傷害到膝蓋。
有些同學說,我全蓮花坐不了,做半蓮花花也痛,甚至坐簡易坐也痛,那怎麼辦? 兩個辦法輔助你:
第一,單獨練習開髖開胯的動作。開髖開胯的練習,之前卡卡也寫過相關的問答內容,大家可以翻看。龍式就是很好的體式選擇。
第二,在盤坐中用輔具。用磚或墊子將臀部墊高,對髖的柔韌要求降低。
由此循序漸進的進行,還是那句話,盤坐不在於體式,而在於靜心和冥想,只有身體舒適的體式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過分著眼於體式,是買櫝還珠的做法啊!
-
4 # Benyi趙丹楓
看到這個問答,突然想到一個很出名的拉伸動作:最偉大牽拉(the greatest stretch in the world)
個人覺得上面動作不太標準:大家也可以參考下面的,一氣呵成的:最偉大牽拉(the greatest stretch in the world)
-
5 # 瑜伽徒
瑜伽常見的盤坐有:簡易坐、半蓮花做、全蓮坐,瑜伽盤坐最基礎的動作那當屬簡易坐了。
膝關節是「屈戌關節」,只有一條做屈伸的運動軸,不適合轉來轉去。有些人在盤腿時,因髖關節沒有開啟(向外旋轉不動),膝關節就會做代償,還有的人就順手把原本只用來伸屈的膝蓋關節做一百八十度的彎曲,這樣就會造成關骨半月軟骨磨損。(半月軟骨是在膝關節處股骨(大腿骨)與脛骨(小腿前部的骨頭)之間的一片軟骨薄片,主要功用是吸收膝關節處的衝擊,並且增加膝蓋的旋轉穩定性。)
盤腿打坐時,會牽動髖關節,因為髖關節是屬於球狀關節,可以外轉的角度很大,當角度愈大,想雙盤,只要將膝關節順勢而上即可,但記得,髖關節要先確定外轉得很靈活才行,若不靈活就強行盤腿,可能會造成傷害。所以,需要進行開髖練習,在做盤腿時充分運用髖部向外旋轉。
下面介紹幾種開髖練習躺姿束角式
先躺在墊子上。讓腳底接觸,讓膝蓋張開。開始深呼吸,有意識地將呼吸送到臀部。
穿針引線式
將左腳放在地板上,右腳踝穿過左膝。
輕輕地將左腿拉向自己,將左腳抬離地板。在另一側重複。
小貼士:如果你想感覺更深入,把手伸過去抓住左脛骨或大腿後部。
闊腿嬰兒式
雙腿彎曲坐著,膝蓋張開,雙腳併攏。向前摺疊,將手臂伸到前面的墊子上,將第三隻眼睛放低到墊子上。你可以用手走到墊子的兩邊來加深拉伸。
其實任何運動都可能因為過度、不當造成傷害,膝蓋不適大都是通因為動作造成過大壓力,而使膝蓋軟骨、也就是「髕骨」發炎。一般而言,膝關節只負責屈與伸,扭轉膝關節就是破壞它正常的機能,長期下來,膝蓋一定會磨損,瑜伽裡有些動作,就是超過膝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練肌肉的力量也是有效減少膝關節損傷的方法,大家別小看大腿前後側肌訓練,它可以省掉百分之三十的力量,保護膝關節。
在做瑜伽之前最好能先鍛練大腿前後側肌群,可減少膝蓋半月軟骨磨損。訓練大腿前後側肌群可減少膝蓋30%的受力。以下三招護膝運動,民眾可邊看電視邊做。
保護膝蓋損傷方法方法1 訓練大腿前側肌群
準備道具:瑜伽墊、瑜伽磚
動作1 :兩腿伸直、手撐地、背挺直坐在地上,將瑜伽磚放在右腳膝蓋上,另一隻腳保持伸直。
動作2 :將放在瑜伽磚上的小腿往上抬,腳掌一定打直有力,一上一下算一次,一隻腳做15 次,再換另一隻腳做。
方法2 訓練大前內側肌群
準備道具:瑜伽墊
動作1 :側躺或是兩手支撐上半身,地板上腳伸直不動,另一隻腳跨在另一隻腳上呈60 度。
動作2 :身體穩住之後,放在地板上的腿抬起稍微離地即可,上下算一次,連續做15 次,之後再換另一隻腳。
方法3 訓練大前後側肌群
準備道具:瑜伽墊
動作1 :整個人趴躺在地上,然後手肘撐地,收小腹、力量往上提,兩腿分開貼在地板上,頭微抬看前方,腰部呈自然曲線。
動作2 :準備好之後,先將一隻腳往上抬呈90 度( 注意腳底板要有力往上勾起) ,然後再放下,上下算一次,連續做15 次,換另一隻腳。
回覆列表
如何預防練瑜伽時受傷
一、 不要只想把動作做好
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受傷並不是今日練的不對,很可能是不知累積了幾年幾月的問題在今日爆發的,如果要追究為何?
那恐怕打破頭也很難找出真正原因。最主要還是這個想把動作做好的心態引起的,時常看到學員做動作時好像咬牙切齒一樣,脹紅了臉拼命想把動作做好。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認真,但遇到一些自己不拿手的體位法時,每個人總是難免想奮力一試,卻不知道這奮力一試就有可能是未來不知何時傷害爆發的起因。
我們的身體是有其邏輯可循的,但是我們的心沒有。今日你覺得如此可以承受,不代表明日你的”可以承受”跟今日相同,如果每次練習你都想認真把動作做好,你就是走在鋼索上,你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平常心。
少了平常心,身體就不夠放鬆,今日的鍛鍊有可能就變成明日的細微傷害,細微傷害累積下來便有可能成為嚴重傷害。
所以練瑜珈不是像明星上臺表演一樣,要全力演出求取喝采,練瑜珈是每天或者定期的日常鍛鍊,要跟吃飯睡覺一樣保持平常心才對,不需要每次都想把動作做好。
二、唯一不變的就是隨時在變
人體在放鬆無動作時,它照樣受地心引力(身體重量)影響而有作用,運動時,我們是反地心引力作用操作身體,每一個動作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部位活動就同時不知多少部位一起活動,有些地方要用力、有些地方會被擠壓。
練瑜珈是所有運動中最積極反抗地心引力的,同時也是動最多部位的,所以當然更容易出問題。
如果遇到做不來的動作,或者是想認真把它練好的動作,你就是在對身體某些部位施加其受不了的壓力,這就是鍛鍊,鍛鍊就是花時間刺激身體讓身體逐漸強壯。
但俗話說聖人傳功夫不傳火候,輕重拿捏誰也講不清楚,有時候你很難知道身體哪個地方受不了,或者那些地方是不是真的受不了,因為很多部位一起用力一起分攤,當下會把壓力分散。
然而身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能今天精神飽滿、明天消沉,或者相反。
三、不要腦袋放空傻傻的練
有些人很迷戀腦袋放空的感覺,甚至一心一意找尋能讓她腦袋放空的好老師,認為這就是靈脩最高境界。我最怕的腦袋放空不是煩惱情緒的放空,而是傻傻不用腦袋思考的那種放空。
這兩種其實不好釐清,我私下認為追求前者的人通常也很容易得到後者,如果你在練瑜珈時腦袋放空不思考,只想跟著老師做動作,那實在很危險,我要勸你少練為妙了,不然何時要出事不知道。
練瑜珈時腦袋不可能放空的,有太多事情要思考。身體有什麼訊號?我這次跟上次有何不同?我這樣用力對不對?我要如何才能更放鬆?我是不是用我的習慣在練?還有沒有其他練法?我的腳在哪裡?手在哪裡?
等等,問題太多想不完的,唯一不能想的就是答案,不可以自己輕易給自己答案,人性一大毛病便是有了答案就懶得思考了,然而隨時隨地都會有新發現、新答案的,保持思考就會進步,眼下的答案並不重要。
如果你練瑜珈時有保持思考,你的腦袋隨時在注意身體,你的感官功能全開,那麼要受傷就不容易了,身體在練,腦袋也跟著靈光,這樣當然越練越好。
每一次練習,有這麼多東西可以想,為何只想著要把體位法練好呢?
你越想練好,你就越執著,假如有一天你碰到有人糾正你的練法,你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萬分感謝這位貴人給你啟發改變你長久未發現的問題,二便是心中不服氣不認為自己有問題。
假如你練瑜珈不是隻想著把體位法練好,而是想很多我提到或未提到的其他問題,那麼你碰到別人指正時就不只有兩種結果了,你還可以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所以下次練習時多想想別的吧,不要只想把體位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