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春秋

    楚漢戰爭時期,匈奴也在打仗,只不過方式及過程略與劉、項不同罷了。另外,毋庸置疑的是,項羽和劉邦完全可以碾壓匈奴。

    匈奴起源於夏朝時期,先祖是夏后氏的後裔淳維,經歷一千多年的發展,直到戰國時期才變得強大。匈奴的崛起過程漫長而複雜,期間融合了許多不同種族的部落。比如山戎、獫狁、葷粥、西戎、戎狄、犬戎、白翟、赤翟、義渠、大荔、朐衍、林胡、樓煩等林林總總,百餘個戎族都屬於匈奴範疇,只不過他們在戰國時期開始向一塊兒融合,而中原大地上還在上演著戰國紛爭。因此,這些大大小小的戎族其實同周朝分封的那些諸侯國性質差不多。

    戰國之前,中原人對於匈奴的印象還不深刻,原因就是那時的匈奴還不夠強大,就像一股“流民草寇”,偶爾搞些打家劫舍的小動作出來,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產生不了實質的威脅。到了戰國時期,匈奴開始強大,給了中原切實的威脅,於是中原各國開始採取應對措施。除武力反擊外,最常見的方式便是修築長城。

    也許有人疑問,長城不是秦始皇才修的嗎?其實早在戰國初期,秦、趙、燕三國就開始用長城來抵禦匈奴、及東胡等戎族的入侵了,只不過是秦、趙用來防禦匈奴,燕國是防範東胡,而後來的秦始皇只是將三國長城連為一體。而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屬趙國受匈奴的威脅最大,所以逼的趙武靈王不得不用“胡服騎射”來苦練內功。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可以北拒匈奴,西抗秦國。趙武靈王之後,國力開始衰落,匈奴入邊成了“家常便飯”,因此趙國被搞的焦頭爛額。不過這種狀況在戰國末期發生轉變,原因是名將李牧於公元前244年在雁門關一帶全殲10萬來犯的匈奴騎兵,致使匈奴元氣大傷,十餘年不敢南下。

    當秦始皇發動統一六國戰爭時,匈奴又恢復了部分元氣,於是他們蠢蠢欲動,不斷向河套平原一帶蠶食、滲透。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匈奴建立起了真正意義的奴隸制政權,並且誕生了第一位單于——撐犁孤塗單于(又稱頭曼單于)。不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六年後,便派大將蒙恬將匈奴趕出了河套平原、高闕塞之北。接下來,蒙恬便開始修築長城。匈奴人只好在長城之外徘徊眺望。

    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前209年),頭曼單于去世,兒子冒頓繼單于位。由於冒頓“弒父奪位”,所以繼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肅清那些不服從於自己的勢力,以穩固自己的首領地位。而就在這時,秦朝已經土崩瓦解,進入了楚漢相爭時期。

    那麼,就在劉邦和項羽打的不可開交時候,冒頓單于又在做什麼呢?其實,冒頓單于一刻沒有閒著,他在忙於稱霸草原的戰爭。

    一、東擊東胡

    冒頓繼位時,東部毗鄰東胡。由於東胡當時的實力略勝於匈奴,所以東胡王並沒有把冒頓單于放在眼裡,於是接下來便做了一系列帶有羞辱性的舉動。

    首先,東胡王向冒頓索要頭曼單于騎過的一匹寶馬。冒頓慷慨相送。其次東胡王又要冒頓最漂亮的閼氏(妻子)。冒頓恭敬獻上。最後,東胡王要佔領與多匈奴邊界之間的“快取地帶”。冒頓連夜發兵,奇襲東胡。

    原來冒頓之前的“慷慨恭敬”不過是麻痺對手的策略。由於東胡沒有防備,部眾被打的四散潰逃。東胡王的頭骨也被冒頓做成了尿壺。擊敗東胡之後,匈奴的勢力範圍東擴至遼東一帶。

    二、西驅月氏

    月氏是匈奴西邊的鄰居,實力也非常強大,頭曼單于在世時還曾將冒頓送去做人質,希望同月氏保持友善關係。冒頓單于要比父親富有雄心壯志,所以在擊潰東胡之後馬上揮兵月氏。結果月氏被一舉擊敗,大部分月氏人向西遷徙,以遠離匈奴的打擊範圍。而月氏王的頭骨還被冒頓做成了“酒器”,相比東胡王還算幸運。驅離月氏之後,匈奴佔領了河西走廊,也控制西域大部分地區。

    三、南衝北突

    佔領河西走廊之後,冒頓又將河套平原的樓煩及白羊部落收服,重新佔領當年被蒙恬收復的河南地。之後,冒頓又將北部的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眾小國降服,將勢力範圍拓展至貝加爾湖畔。到此為止,匈奴達到了鼎盛,冒頓手握30萬精於騎射的雄兵。而此時,楚漢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劉邦、項羽無暇顧及匈奴的壯大。因此,也可以說是楚漢紛爭給了匈奴走向鼎盛的機會。

    那麼,當時的項羽和劉邦能抵抗過匈奴嗎?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冒頓早就到中原渾水摸魚了,那還有閒情逸致坐山觀虎鬥呢!歸根結底,他沒有參與中原紛爭的底氣,擔心被絞成了“肉餡”。

    一、冒頓單于在兵力上不佔優勢。因為“三十萬控弦之士”是冒頓的全部家當,而劉邦和項羽集結百萬之眾都不成問題。就拿彭城之戰來說,劉邦當時就有56萬大軍,而項羽的兵力一直保持在30萬左右。垓下之圍時,劉邦的總兵力也不下60餘萬,而項羽還也有10萬的生力軍。所以,以劉邦和項羽兵力上的優勢對抗匈奴完全沒有問題。

    二、劉邦與項羽的裝備上要強於匈奴。因為當時“強弓硬弩”已經是中原軍隊的標配,而匈奴騎兵雖然在射術上可能會嫻熟於楚漢兵士,但是射程及威力遠無法與楚漢兵士的強弓硬弩匹敵。另外,楚漢軍隊還有可供衝鋒突擊的戰車,好比現代戰爭中的坦克,但匈奴軍隊根本沒有這樣的“先進武器”。

    三、輜重補給不足,無法支撐長期戰爭。如果匈奴來犯,其實首先要考慮的並不是能不能打的過劉邦和項羽,而是擔心的是後勤補給問題。因為匈奴本就糧食匱乏,主要以奶肉食為主,而龐大的軍隊日常消耗匈奴根本承擔不起。

    反觀項羽和劉邦根本不用擔心糧食問題,即便是打消耗戰也能把匈奴拖垮。因此,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匈奴從來都是“小大小鬧”,也就到中原邊境搶掠一番別跑回老家,而從來沒有“大兵壓境”到中原腹地。原因很簡,他們擔心有來無回。

    在漢文帝時期,匈奴分別於前177年、前158年兩次大規模“入侵”漢朝。其實所謂的“大兵壓境”不過是在裝裝樣子,為的是接下來能在外交及和親上佔據一些主動。因為當漢朝集起軍隊時,匈奴馬上就撤退了。

    當然,劉邦、項羽能打敗匈奴是建立在“以逸待勞”的前題上,也就是待匈奴主動找上門兒來,再給予反擊。如果讓劉邦和項羽找上門兒去打匈奴,那結果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到時劉邦、項羽將陷入被動,看看漢武帝同匈奴持續40餘年的戰爭結果就知道了。

  • 2 # 大桶礦泉水

    兇奴在統一長城以北的戰爭。當時的項羽和劉邦沒有接觸過兇奴。後來,劉邦統一了天下,。在漢初年,同匈奴王莫頓會戰於白登,不幸戰敗,施巧計才得以突圍。這也是後來漢和親政策的原因。

  • 3 # 就史論事

    中原在大戰,草原又何曾有過太平。縱觀歷史,很多大國都是應運而生的。草原強大,勢必逼迫中原統一對外,同樣一個強大的中原王朝,也會促使草原部落抱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甜品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