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腕錶時代
-
2 # 百姓61930883766
手錶30米防水,(1)是指一般的生活防水,就是說洗手時濺上的水。(2)有時下小雨時測上的水珠,但不能戴過長時間。(3)洗熱水浴和洗桑拿都不能戴,這樣使手錶的密封圈加速老化。手錶防水原理:是將手錶放在盛有水的密封容器裡。1分鐘內裡面加壓3個大氣壓,持續3分鐘。然後1分鐘內恢復常態壓力後,拿出手表檢查是否進水。〈因為1個大氣壓相當於10水深壓力。即3個大氣壓相當於30米水深壓力。〉
很多可能不懂表的朋友往往會錯誤的理解腕錶防水,比如防水30米的腕錶,就有人會以為在30米以內的水中手錶都沒問題。結果到後來付出了代價,卻覺得買到了有質量問題的手錶,明明買手錶的時候不是已經標明“防水 30 米”,為什麼還是會進水損壞了?
其實這裡的“防水 30 米”並不是代表手錶可以“下潛到水下 30 米”。它背後真正的含義只是“可以抵抗 30 米深處水的壓力”而已。一般來說30-50米為日常防水,可以抵抗少量洗手洗臉濺水和還有下小雨時飄落的雨點,但是能時間都不過長。有人可能會問,防水30米的腕錶為什麼不能真的防水30米呢?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做到量產手錶每一塊都經歷到 30 米、50 米、100 米的實際水深測試,為了在生產過程中量化防水手錶的防水程度所以引入了水壓測試。防水 30 米其實是代表能夠承受 30 米水柱帶來的壓力,也就是 3 巴。有人可能又會問,承受 3 巴的壓力不就是是代表可以承受 30 米水的壓力嗎?為什麼能夠承壓了,還是會進水?
出廠測試的時間太短,難度太低
根據現在針對防水錶的國際標準 ISO2281(國內是 QB/T1897),一塊防水錶只需在加壓機上累計測試 12 分鐘而已。另外,即使是長達 1 小時的實際泡水測試,這裡使用容器的水深也僅僅只有 8 釐米到 12 釐米深,基本和洗手池的水深差不多,甚至可能還達不到。
出廠測試是模擬的靜態測試,實際使用中是動態的
測試的時候只需把手錶放進水壓機和容器中就行,無需移動。而現實生活中手錶卻會隨著佩戴者手腕、身體的移動,瞬間產生的衝擊、壓力都會增加手錶進水的風險。
防水裝置會老化
防水錶出廠測試的時候的確是達到了設計要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防水設計的關鍵所在 --- 橡膠圈會逐漸老化,失去彈性,產生裂紋,另外 防水膏也會變質。這時,水分就可能進入錶殼之中。所以,要求嚴格的潛水錶必須每年都要進行重新的檢測、更換,以防橡膠圈、防水膏老化進水。
保養後的檢測水平低下
腕錶在保養維修以後一般需要進行防水的測試,但是在市面上,大多數的維修店使用的檢測方法都是“加壓減壓法”,這種方法需要的儀器價格便宜、方便攜帶、操作簡便,但是其不能檢測出細微的洩露。而正規錶廠出廠是採用的是技術要求更高的“水中加壓”法,檢測的結果更準確。另外,不少小維修店的測試儀器根本模擬不出 100 米的水壓,只能做到幾十米。這樣,更細微的洩露肯定檢測不出了。
錯誤的戴錶習慣
例如有些人會帶著手錶去洗熱水澡、蒸桑拿,這種行為,對鐘錶的危害性非常之大。無論是標註防水30米、50米、100米、甚至200米的手錶都絕對不能這樣使用,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可供洗熱水澡和蒸桑拿浴的手錶。上述兩種條件下的溫度與防水試驗的溫度差距太大了。更需要提醒的是,固體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遇熱膨脹後,遇冷收縮時會產生微小的縫隙,水會乘隙而入,造成手錶進水了。即使手錶防水效能良好一兩次沒有進水,但長此以往會加速防水零件老化,手錶進水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另外一些不常見的狀況也會導致手錶因為水分損壞,比如手錶沾染化妝品(潤膚乳、香水等)導致防水圈老化,以及佩戴手錶下海以後沒有及時用清水沖洗,導致海水殘留腐蝕外殼、防水圈等。
1926 年,勞力士創制了首款能防水的腕錶,讓製表技術邁步向前。到現在防水錶已經不再稀奇,但是我們要正確理解手錶防水的含義,並培養正確的戴錶習慣,才能保護我們的愛表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