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1956319052

    姜維就是敗軍之將。從姜維九伐中原,就仗仗都敗。沒有打過一場值得稱讚的好仗。一個三流武將郭淮,就能打的姜維大敗,大家不要忘了這個郭淮是被魏延打的大敗之人。就是一個三流之人都打不過,還要北伐,只能加速國家敗亡,沒有一點好處。姜維之所以值得人稱讚就是品德好,但是品德好,沒有能力對國家也沒有多少用處。如果自己在心眼死,一根筋就會對國家傷害大。看諸葛亮也是品德好,但是就是一根筋,也是在大家都反對北伐,特別是後主也反對,誰都不聽自己最後累死,姜維也是這樣,九伐中原沒有一點攻。反而把漢中也弄丟了。最後更是給老白姓代來嚴重苦難。國家加速滅亡。講真話,諸葛亮和姜維兩人不能當主要領導,諸葛亮比需要劉備領導才能顯出才能,姜維也是一樣,這兩個人都是一根筋,不會反思,當對手比自己歷害,還是要拿雞蛋碰石頭,最後結果是自己滅亡,國家滅亡。這樣的人如果有人能領導好,國之福,如果沒有人領導國之禍。所以姜維值得人稱讚的他的個人品德。不值得稱讚的是一根筋,敵人強大還要北伐。就是把國當遊戲玩。說實的姜維就不個好將軍。一個好將軍是靠慮國家福禍,而不是憑自己性子來。就向諸葛亮最後累死也不聽別人的話,姜維也是一樣,姜維九伐中原沒有佔別人一寸土地,反而自己的土地漢中也丟了。漢中是劉備集中全國家的力才奪回來的。看九伐中原把國力耗盡。國家滅亡。最後姜維不值得人稱讚,是一根筋害死了自己。

  • 2 # 毒刺劍客

    謝邀。因為蜀國地處四川,山多,在古代來講不利於發展農業,所以蜀華人口很少,全國才94萬人,不像魏國,地處北方,國力雄厚,人口多。三分天下後,諸葛亮六次出師,每次出兵幾十萬人,幾乎把蜀國的青壯年全部徵集入伍,諸葛亮的連年征戰,進一步耗盡了蜀國的元氣,姜維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又奉行諸葛亮的遺志,九次出師,為了一個幾乎完不成的任務,無限制的消耗國力,無限制的四處征戰,把原本就不強壯的蜀國拖到了病入膏肓,諸葛亮的完美主義人格障礙害了自己,害了姜維,害了蜀國的老百姓和軍隊。

  • 3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的確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學生,可以想像姜維有何等的才氣,才能吸引了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的信裡,這樣形容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隨後,姜維便在30不到的年紀,成為了徵西大將軍。姜維也從此,開始成為三國後期,最耀眼的將才。

    《三國志》記載,西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數次北伐。

    一,後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二,延熙七年(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遣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

    三,延熙十年(247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四,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五,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六,延禧十六年(253年)費禕遇刺被害後,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七,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八,延禧十八年(255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九,256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十,257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263年,鍾會鄧艾率領魏國大軍進攻蜀國,此時的姜維正因為宦官專權而在沓中避亂。聽聞魏國進攻的訊息後他才出動,駐守劍閣對抗魏國的正面部隊。可惜,天下只有一個姜維,在劍閣姜維雖然把魏國的大軍壓制得動彈不得,可鄧艾一方面讓鍾會繼續與姜維在劍閣死磕,另一方面自己領兵抄小道走陰平,越過了400公里荒無人煙的險域,奇襲成都的門戶綿竹,守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被殺得措手不及,英勇戰死。綿竹失守,姜維接到訊息後正欲班師抗敵,這時劉禪的降書已經傳來,無奈的姜維只好向被他打得頗為狼狽的鐘會投降,“將士鹹怒,拔刀斫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美剋星的那些龍珠能讓人恢復年輕,大長老怎麼不許願讓自己恢復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