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驚夕陽
-
2 # 幽宣蘭香
明清時以有鎖鑰實物了是以銅鐵居多,鎖是長條形個頭不小,鑰匙和現代不一樣的是齒部,只有一個齒。鎖匙重量在二斤左右吧,掂在手裡沉沉的。
據介紹,銅的以大戶人家居多,鐵的是窮苦人家用的。
-
3 # 神秘的野史
一、概述: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製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18世紀初由英華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制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848年 ,美華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效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透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效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係實現系統的程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效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古代用鑰匙鎖門。文獻證據:北門之管——《蹇叔哭師》(具體如下)、戶鑰,自關而東,陳、楚之間謂之鍵,自關而西謂之鑰。——楊雄《方言》,如此等等。
二、拓展: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
【原文】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1)。出絳(2),柩有聲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將有西師過軼我(6),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7):“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8),若潛師以來(9),國可得也(10)。”穆公訪諸蹇叔(11)。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12),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盂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人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16)”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 餘收爾骨焉(20)!”秦師遂東。
【註釋】(1)殯:停喪。曲沃:晉國舊都,晉國祖廟所在地,在今山西聞喜。 (2)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3)柩(jiu):裝有屍體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晉國卜筮的官員,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戰爭。古時 戰爭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師:西方的軍隊,指秦軍。過軼:越過。 (7)杞子:秦國大夫。 (8)掌:侖理。管,鑰匙。 (9)潛:秘密地。 (10)國:國都。 (11)訪:詢問,徵求意見。蹇叔:秦國老臣。 (12)遠主:指 鄭君。 (13)勤:勞苦。所:處所。無所:一無所得。 (14)悖(bei)心: 違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國大夫,姓百里,名視,字孟明。秦國元 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國大夫,姓西乞,名術。白乙:秦國大夫,姓白乙 名丙。這三人都是秦國將軍。 (16)中(zhong)壽:滿壽,年壽滿了。拱: 兩手合抱。 (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寧西北。(18) 陵:大山。崤山有兩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勢險要。 (19)夏後 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後:國君。 (20)爾骨:你的屍骨,焉:在那裡。
【譯文】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裡發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並說:“國君要釋出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華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佔領他們的國都。” 秦穆公向秦國老臣蹇叔徵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辛勞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辛勤勞苦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生叛逆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了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位將領,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們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 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麼?你的年壽滿了,等到軍隊回 來,你墳上種的樹該長到兩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兒子也參加了出 徵的隊伍,他哭著送兒子說:“晉華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 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 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裡收拾 你的屍骨吧!”秦國軍隊接著向東進發了。
-
4 # 金江飛鴻1
古人用鑰匙鎖門是肯定的。
資料記載,最早的門鎖是一繩結,只能用一個叫“骨銼”的工具才能挑開,後來的鎖用木頭製成,但也只是一種象徵性的鎖。中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國外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中國古鎖退出歷史舞臺。從上述可知,鎖的主要功能為保護自已的財物,而有鎖就必然有鑰匙。因此,從有鎖的時代起,古人就用鑰匙開閉門鎖。
-
5 # 麟角1
迄今發現最早的中國木鎖是出土於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鎖和鑰匙的最早記載,是始於西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那時的鎖是木質結構,鑰匙是一長條竹片,很容易開。鎖做成老虎頭什麼的兇惡動物形狀,象徵性地嚇唬一下小偷。到春秋時期,魯班給木質鎖裝了機關,也就是鎖裡面裝了兩片竹片,開合時起彈簧作用。漢代開始用青銅製鎖,銅質簧片結構;鑰匙也是銅的,是根據鎖的鑰匙孔形制作,什麼鎖配什麼鑰匙。唐宋時代對鎖的研究不斷改進,防盜效能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明清時代是鎖的鼎盛時期,銅鎖、鐵鎖各式各樣,品種繁多。
-
6 # 微涼的記憶苦思甜
這就需要從中國傳統鎖具的結構分析。以傳統鎖具發展比較成熟的明清時期為例,根據結構原理差異,中國傳統鎖具可大致分為三類:木鎖、密碼鎖、簧片鎖。
木鎖是門閂的一種變體,多用來鎖門,它的原理和西方的彈子鎖相似。
門閂是置於門內的一根橫木,人們透過移動橫木來閉合門窗。但是門閂只能在門內側操作,人們外出則無法鎖門,故而中國古人發明出木鎖。木鎖由兩部分組成:釘在兩邊門上的木檔和一條木栓。木栓是一條硬方木,木條一端挖空,然後在上方鑿出 2 至 5 個鎖孔。兩塊木檔除了要挖一條用於木栓滑動的槽外,還要在木槽的垂直方向對應木栓的鎖孔位置挖相應的小木槽,用於放置篾條(即相當於彈子鎖的彈子)。
人們在門外插入木栓後,篾子就從木檔的滑槽向下掉入木栓的鎖孔,木栓便被鎖住。木鎖的鑰匙由竹條製作,上面按鎖孔的大小、位置、數量裝置有對應的凸起鎖齒,只要插入竹鑰匙,輕輕向上托起,鎖齒便進入相應的鎖孔,頂起篾條,木栓便可自由拉動。
中國傳統的密碼鎖由鎖體、鎖栓和轉輪組成。鎖體上有轉軸,可以使轉輪轉動,同時引導鎖栓的滑動。鎖栓的一部分為鎖梁,另一部分為栓梗,上面排列著不規則大小的塊狀凸起。轉輪一般有 3 到 7 個,形狀大小一致,表面刻有文字或數字,轉輪的內部有凸形槽對應栓梗上的凹形槽。
一般密碼鎖的編碼是固定的,但為增加安全性,古人還會做一些改進,比如隔行文字對著相鄰文字的中間,而非對齊一排。此外中國古人還發明瞭可以重新編碼的密碼鎖。這種鎖是雙層巢狀的,外層轉輪內側有若干凹槽,內層外側有相應數量的卡針。人們根據需要將卡針插入任意凹槽,就能構成新的密碼組合。
中國古代適用範圍最廣的當屬簧片鎖,它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之際,兩漢期間趨於完善,並被後世廣泛使用。明清時人們多稱其為“廣鎖”,又因其多產自紹興,稱之為“紹鎖”。
-
7 # 森林鹿
唐朝的鎖具和鑰匙,實物,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銀鎖”兩具,照片拍攝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鎖為銀質,原本一共四具,通體鎏金。下面照片是開鎖的鑰匙:
看著有點暈,不明白這鎖和鑰匙怎麼用?博物館也有畫圖說明,不過我有點拍糊了:
鎖和錀匙,文獻介紹出土時開鎖自如,尚能使用。鎖和錀匙飾菱形、三角形、方形和蔓草、寶相花等紋飾,地飾魚子紋,並以魚子紋勾勒圖案。整體華麗精美。
所以古人用鎖和鑰匙嗎?答案是肯定的,唐朝夠“古”的吧……
至於有很多人說,懷疑這種鎖管用不管用,因為看上去實在太過纖細脆弱,好象一個壯漢徒手去擰,不太用使勁就能整體擰崩了。其實我覺得也……不是很結實的樣子。不過“何家村窖藏”這個標籤,稍懂行的都知道,那裡面的東西全都是收藏品級別,主要用來炫富的,實用價值不必考慮太多。
這幾把鎖也不大,未必是門鎖,可能是用來鎖衣箱之類的。而且古代的鎖,因為技術條件限制,早就有人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什麼地方掛把鎖,就是告訴看見的人,這裡頭的東西主人不樂意隨意讓人看,你們考慮考慮,如果承擔不起後果,就別亂伸手亂推亂翻。
在古代,社會治安管理主要不是靠牆啊門啊鎖啊這些物件……也不是靠什麼道德風氣,而是依賴於當時嚴苛的人口管理、限制人口隨意流動的制度。一個村子裡來個生人,誰都多看兩眼,誰家來了親戚都全村人來看熱鬧,這種情況下小偷怎麼工作呢你說……
回覆列表
古代人不用鑰匙鎖門,也用鎖。但以銅質為多。五六十年代也還有用古式的銅鎖和鐵鎖的。那時鎖的防撬力不強,也可能與古人的“鎖君子不鎖小人”的名言有關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們的智商越來越發達,鎖的防盜效能更加明顯,但也很難鎖著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