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老沈一

    的確,已知的人類最早的幾種文字都是象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還有瑪雅文字。

    說“已知”,是因為還沒有發現其他原生的象形文字。

    這裡面,古印度——準確說是“哈拉巴文明”。其象形文字,存在於公元前2500-前2000年左右,後來和這個文明一起莫名地消亡了。這種文字,至今發現的考古證據較少,水平也較低,一直未破譯。

    瑪雅古文字也和文明一起消亡了。

    其餘的三種象形文字,後來分作兩條路徑發展——一路“表音”,一路“表意”。

    “表音”文字,就是用字母表示語音的文字。分為四大系統——

    主要應用於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系統;

    應用於東正教文化圈的西裡爾字母文字系統;

    應用於伊斯蘭文化圈的阿拉伯字母文字系統;

    應用於印度文化圈的婆羅米字母系統。

    “表意”文字,“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漢字。準確地說,漢字是“語素”文字,其對應的是漢語中的最小語義單位。

    目前,世界上存在有幾千種語言,德國一家專業機構統計了5561種。據稱,約佔一半的語言有對應文字。超過百萬人使用的文字有140餘種。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阿拉伯文排在第二,其在拼音文字中排第一。

    已知的文字中,只有“表音”和“表意”這樣兩類。

    也說“已知”,是因為沒有發現還存在別的型別的文字,估計也不可能再發現。

    為什麼呢?最好從頭說起。

    但毫無疑問,用以色列牛人赫拉利的話說,這種能言善辯的“八卦”能力,是

    人類(Homo)自動物界脫穎而出的關鍵。

    一方面,有了語言,人類更便於“趨利避害”——打獵更容易了,採集更便利了,能夠更及時避開野獸襲擊和躲避其他危害。

    另一方面,人們更容易組織在一起。動物界,沒有任何一種能像“人”這樣組織在一起,不是簡單地如非洲角馬那種“聚合”,而是組織——這就是人類社會組織的誕生。因此也才有人是“社會動物”的說法。

    人的社會組織也帶來了新問題。赫拉利在他的牛書《人類簡史》裡講,這“會產生大量資訊”——除法律條文之外,“還必須記錄各種交易和稅收、軍用物資和商品的庫存量,還有節假日及打勝仗的日期”,等等。在早期的幾百萬年間,人類只有一個地方可以記錄資訊——自己的大腦。但面對這個階段產生的如此眾多的資訊,人的大腦並不是很好的儲存裝置。一是大腦“記憶體”有限。二是人總有一死,隨之大腦也死了——裡面儲存的資訊全部丟失。三是人的大腦不是什麼都記得住,侷限性很大。

    赫拉利稱這種現象叫“記憶過載”。問題是,現實生活對資料有迫切的需要。怎麼辦?文字也就應運而生了。

    不過,文字的發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究竟從何開始?目前還難以“一錘定音”。從推斷來看,應該在距今一萬年前後。這個時候,人類已經發生了“農業革命”,不單單靠狩獵為生了,使用和製造工具更為嫻熟,剩餘產品逐漸增加,社會組織逐步成熟。中國的考古發現,證明在距今8000年前已經有了非常接近文字的“刻符”。

    學者們普遍認為,人類造出文字之前,還經歷了“結繩記事”和“圖畫記事”兩個階段。

    “結繩記事”,就是想記住大事就打大結,小事就打小結,或許還有一些更復雜的辦法。古籍中對此的記載也很多。直到12世紀,美洲的安第斯文化仍然靠結繩記事。幾百條各種顏色的繩子可以看作是“一本書”或“一本賬”,能打上千個不同的結。赫拉利說:“透過這些不同顏色、不同繩子、不同打法的結,安第斯文化就能記錄大量的數字資料,像是稅收或是財產所有的資料。”

    然而,這種辦法畢竟笨拙。不僅記住的事情有限。最大的缺憾,是仍然對“結繩”者的人腦有極大的依賴——你打的結,我怎麼能看懂?你不在了,資料還是丟了。

    後來,就逐漸產生了採用圖畫(巖畫)和花紋記事的辦法。畫一頭牛,誰都看得明白;畫上四條豎線或橫線,大家都清楚代表是四個,等等。這距離文字的產生,又接近了一步。

    再往後,大約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時候,就逐漸產生了前面說到的幾種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不在其中,它要更晚)。

    象形文字的產生過程,以漢字為例,比如按照“人”的側面形狀畫下來,就代表“人”;一個人張開雙手,就代表“大人”。慢慢的把“大人”裡的“人”去掉了,單隻代表“大”的含義,等等。中國漢代的許慎說,象形文字就是“依類象形”。

    下面這張圖片,被無數學者所列舉,是約公元前3400-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5000-5400年的古蘇美爾象形文字,刻在泥板上,記錄的是“在37個月裡,共收到29086單位的大麥。由庫辛籤核。”

    據此可以看出,象形文字——

    第一,肯定是表意的。

    第二,其可以用對應的語言解讀,但還是“片段的”,不能和語言全部對應。

    第三,其可能具有“語素”文字的特點,但還稱不上屬於“語素文字”。因為成熟的語素文字,應該基本涵蓋對應語言中的“語義”。

    隨著人類對文字的“需求”越來越大,象形文字慢慢發生了分化。

    一條“表音”路徑。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地中海東岸北部(現在的敘利亞和黎巴嫩沿海),出現了很多腓尼基人的奴隸制城邦。這個地區,處於現在所說的亞歐非的交界,海路陸路皆很便利,商業一度非常發達,不同民族交往頻繁。貿易使對記錄資料的文字需求格外迫切;而且,以往的象形文字不僅遠遠不夠用,其又只與某種單一語言對應——而且,這樣的語言當時很可能也不“時興”了。

    於是,腓尼基人逐漸摸索,於公元前1500年前後,創造出了22個字母的腓尼基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以古埃及象形文字為基礎,但改變了文字與表達物件“依類象形”的對應關係。這種文字,可以透過字母的不同組合,產生N多個詞彙,便於學習、記憶,尤其便於不同種族的人交流和記錄資料。

    腓尼基字母的開創性功績,使其成為以後所有拼音文字的基礎。逐漸形成了前面說到的四大拼音文字系統。

    另一條“表意”路徑。

    世界上,在象形文字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唯有漢字。

    所以,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源文字——“源”和“流”一致,始終未曾中斷。漢字的發展的大致脈絡是:結繩記事-圖畫字-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

    為什麼只會產生“表音”或“表意”這兩種文字?

    第一,所有語言,都是“音”和“意”的結合,二者誰也離不開誰,缺一不可。

    第二,文字,是記錄語言(和思想)的符號。其作用就是傳播和記錄語言。那麼,傳播和記錄就只有兩種途徑——或者“表音”,或者“表意”。

    拼音文字對應的是語言裡的發音。一般一個字母對應一個音素(語言發音的最小單位),大多不能表達語言的獨立含義。所以,用二三十個或更多的記錄音素的字母,拼寫成十萬、數十萬、上百萬單詞的文字叫做音素文字(或音位文字)。如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西里爾蒙古文等等。日語片假名是音節文字。

    拼音文字是否有表意功能?這還頗有爭議。應該說,拼音文字即便表意,也是基於識字人的“聯想”。僅從字面說,“laugh ”看不出是“笑”;“weep ”也難看出是“哭”。瑞士人索緒爾(1857-1913),被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他主張,文字是語言這種思維符號的符號。這非常適用於拼音文字。他的確研究的是拼音文字,沒研究過漢字。

    漢字,作為語素文字,對應的是漢語的最小語義單位(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最小的語法單位)。

    漢字的表意功能,表現在漢字與漢語最小語義單位的緊密結合——直接表示了語義單位的含義。漢字裡,有非常多單個字和語義結合的情況,也有片語和語義結合的情況。例如,“窈窕淑女”的“窈窕”,被稱作連綿詞,對應著漢語的一個語義。把兩個字拆開就不行了。還有口語詞中的“哆嗦”、“溜達”等等。音譯詞如“沙發”、“巧克力”等等也是。

    那為什麼又說漢字是意音文字呢?雖然有人不贊成這個說法,但自古以來研究漢字的主流學者都認為,漢字是“形、音、義”三者的完美結合。所有漢字莫不如此。漢字發展到現在,基本遵循了這一規律。現在的漢字中,形聲字——既明義又標音——佔了90%以上。

    古代原生文明的象形文字,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發展道路。這裡面既有偶然又有必然。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地處交通要道,戰亂頻仍,“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沒多少年——不利於原生文明的延續。還有,那個地區的貿易發達,國際交往頻繁,是產生拼音文字的重要催化因素。

    中國則不同,西南部的高原峻嶺,西北部的茫茫大漠,東部臨海,擋住了強勢民族的入侵,是原生文明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始終佔據主導地位的農耕文化,沒有更多異族的交流和貿易往來的快速發展,使語言和文字的延續和發展,也沒有迫切改變的需求,而得以在原有基礎上持續推進。

    至於“表音”和“表意”文字的“長短優劣”,是另外一篇大文章來分析的問題了。

    最後要說的是,國際上,把已發現的中國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作為中國古文字的開端,並以此作為中國文明史的開端。還有人,將甲骨文歸為象形文字。這應該都不夠準確。

    良渚古城的發掘,已證明中國的文明史,至少已有5500年。

    甲骨文業不該歸於象形文字。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已經是成熟文字,具有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註”等多種造字方法。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賈湖刻符,距今8000以上。蚌埠雙墩遺址發現的刻劃符號,距今7000左右。屬於仰韶文化的陝西半坡遺址出土的半坡陶符,距今5600-6700年左右。還有若干考古成就。這些都被證明與作為成熟漢字的甲骨文有密切的聯絡。

    相信很快又會有新的考古發現,能夠更清晰地描繪中國漢字的,處於甲骨文之前的象形文字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羊絨多肉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