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唐會

    關於這個問題,眾所周知有關描述開化龍頂茶歷史可考的最早文獻記載為380餘年前。在《開化縣誌》中記載:“明崇禎四年(1631年),有土貢芽茶四斤”、“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最近在開化縣池淮鎮一茶園出土的“明處士茶園”碑,有望把這一歷史推進到408年前左右。在池淮鎮路口村還在建設當中的益龍芳龍頂茶文化園,一塊新近出土、雖不完整卻已被細心陳列在高臺上的“明處士茶園”石碑。上面用繁體字寫著“萬曆三十七年十一月”,開化是綠茶金三角地帶的核心,盛產歷史名茶,明朝就列為貢品。

  • 2 # 盛世得意蛹蟲草茯茶

    “茶芽古人謂之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質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則新芽一發,便長寸餘,尖細如針,唯芽長為上品...... ”劉高漢認為,雖然現存史書上並無對明朝開化茶園的確切記載,但從故人留存下來的一些詩文中卻可以一窺芽茶及其發展。

    比如,北宋三州太守開化華埠鎮人江少虞在其所著在的《事實類苑》(入《四庫全書》)一書中就曾借用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的《嘗茶詩》來評價開化芽茶:“誰把嫩香名雀舌,定來北客未曾嘗。不知靈草天然異,一夜風吹一寸長。”

    元代一代印學宗師開化人吾丘衍在他的《陳渭叟贈新茶》詩中以“新茶細細黃金色”的詩句,來描繪上品芽茶的色澤。

    張田生 ▽

    齊溪鎮大龍村的大龍山為開化龍頂茶的發源地,該村村支書張田生用一個當地幾乎家喻戶曉的朱元璋與龍頂茶的傳說佐證了劉高漢的猜測。“相傳唐宋時期,在大龍山區的農戶就有散茶的生產加工習慣。話說朱元璋喝過當地一位老農的茶,驚為天人,便御口一開封為開化龍頂。其後,朱元璋立國,下令廢止團茶,直接進貢茶葉,遂開啟後世散茶時代。”

    餘秀宏說:“開化龍頂針形綠茶(芽茶)因其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精湛、品質獨到,一直受全國茶界的好評,從1985年評到全國名茶以來,在全國深受消費者喜愛,從這點來說,我們針形芽茶在全國都很有名,在很多場合都得到了茶葉專家和著名茶人的充分肯定。1999年,上海茶人、上海茶葉學會秘書長劉啟貴先生就說開化龍頂茶葉不僅好看、好喝、好聞,還是全國針形綠茶形象代表和第一品牌。

    浙江省農業廳從事茶葉科技工作40餘年的老專家王家斌也曾評價開化龍頂在針形茶裡香氣滋味的好是不多見的,在半烘青裡是首屈一指的。”開化縣茶葉專家餘秀宏介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知名茶葉領域首席專家毛祖法曾撰文指出,開化龍頂是中國綠茶、浙江名茶等代表。

    此外,開化制訂實施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名茶地方標準——《開化龍頂茶》省級地方標準,把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積極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良種化、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水平。形成了以開化龍頂茶(芽茶)為主多檔次的產品體系。開化龍頂茶的芽茶製作技藝也被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浙江省及至全國第一支針形綠茶列入非遺名錄。

    餘根龍是開化縣特產局高階農藝師,他指著清代著名畫家汪士慎的詠茶詩詞《幼孚齋中試涇縣茶》補充說道,汪士慎是‘揚州八怪’中與茶的交情最深的一位,並嗜茶如癖。“該詩‘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一句中的‘龍山春’註釋為茶名,產於浙江開化。從詩人認為宣州的茶葉已經非常好了,不比開化茶葉差可以看出,在清朝初期,開化茶葉特別是芽茶已有相當知名度。”

    上世紀70年代前後,全國各地開展恢復名茶運動,在堅持大宗茶的基礎上,開化龍頂茶應運而生,普遍以單芽與一芽一葉為標準,依託精湛的手工技藝,重視理條提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說新語·任誕》全文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