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是初中課本上就有的了,裡面以鄒忌自身的情況來勸諫齊威王要廣開言路,吸收百家見地,而不能坐井觀天、偏信偏聽,齊王聽納,在課文的最後,齊國也確實在這樣的勸諫中壯大起來,稱“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到最後已經“無可進者”,而“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可是教科書上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僅僅是廣開言路就足以令敵國臣服?要知道這可是以武力說話的戰國,不管自己國內建設得多好,沒和對手來一場硬仗並取得勝利,那是根本不會有人聽你的好不好。所以要了解鄒忌的諷諫對齊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得從他諷諫的物件——齊威王身上來看了。

    被齊威王接掌過來的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已經淪為了二等貨色,不要說秦、楚這樣的雄國,就連隔壁的魯國、遠方的魏國都能隨時來掐齊國一下

    在齊威王繼位前三十年,齊國內部發生了一次天翻地覆的改姓事件,也就是教科書裡很少提及的“田氏伐齊”:齊國原本是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封國,在齊桓公時期實力達到鼎盛,到之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經過了數次內亂後的齊國早已不復桓公之勇,大權也逐漸由公卿世族所出任的相國掌握。

    而“田氏伐齊”,就是當時的相國田和,將齊康公放逐到了海島之上,並讓周天子承認自己取代齊國的事實,田和自立為齊公,齊國也由姓姜改成了姓田,而齊威王就是田和的孫子。(順便說一下,田氏的後代就是西漢末年的外戚王氏,家族裡最出名的一人就是篡漢的王莽,這大概是從骨子裡就遺留下來的基因在作祟吧)

    在齊威王之前,在田氏齊國三十年的國運裡,幾乎是被新興的魏國壓著打的;當時魏國剛經過李悝變法,國勢日強,經常一言不合就召集韓、趙兩個小弟群毆齊國,把姜氏齊國在晉國那裡搶過去的土地又給搶了回來;到齊威王繼位後,一向保持中立的小國魯、衛也來湊一腳,強奪了齊國陽關、薛陵之地: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三年,三晉滅晉後而分其地。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衛伐我,取薛陵,九年,趙伐我,取甄。

    可以說齊威王早期的齊國,是一個誰都能打、誰都敢打的國家,雖然還有著大國的名號,可已經是內憂外患,加上齊威王剛繼位時又懶,不做事,到齊威王九年,已經淪落到“諸侯並伐,華人不治”的程度,再這樣下去,距離齊國亡國也就不遠了。

    如此環境下,鄒忌多次諷諫齊威王,終於是他開始振作,齊國也迎來了田氏時期的一次崛起

    除了教科書裡所說的那次之外,鄒忌最著名的一次勸諫是在齊威王九年時,以琴理勸諫齊威王,鄒忌在齊威王面前演奏鼓琴,可光講琴理不演奏,讓齊威王十分急躁,不斷催促鄒忌,最後鄒忌指出:“琴音調而天下治,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鄒忌諷諫齊威王是一件十分大膽卻聰明的做法,由於田氏齊國就是以公卿起家的,所以對於卿士十分忌憚,齊君對於下面的不同意見是很排斥的,尤其是齊威王這個人,雖然不做事,但心狠,把一個因救援薛陵、陽關不力的阿大夫直接給煮了。在鄒忌的諷諫下,齊威王如醍醐灌頂般醒悟了過來,從此開始勵精圖治,和那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一樣,帶領著國家走上了崛起之路。

    雖然《史記》中沒有記載鄒忌改革的具體內容,可田氏齊國最輝煌的二十年,就是在鄒忌為齊相國時建立的

    作為齊國最大的對手,魏國很不幸地迎來了它的衰敗期,在文侯、武侯相繼去世,魏惠王繼位後,魏國的國力依舊強盛,多次擊敗秦國,但原本同出一家的三晉(魏趙韓)卻因為利益關係而分崩離析,三國之間互相攻伐,而趙、韓又因為國力不比魏國,於是紛紛投靠齊國,著名的圍魏救趙就是在齊威王和魏惠王爭霸期間發生的。

    齊國外有孫臏、田忌這樣的軍事能人,內有鄒忌等治國高手,在對魏戰事中開始扭轉局勢,改前期一直捱打的窘況為主動出擊,馬陵、桂陵兩場大敗,把魏國從戰國最強的座椅上拉了下來,取而代之則是齊威王。到最後,魏惠王已不得不承認齊國的地位,並和齊威王在徐州相王,撇開周天子,和齊威王一起稱王,成為繼楚國後稱王的兩個國家,齊國也成為了戰國中期的霸主,魏趙韓三國皆奉齊國為尊,跟著齊國攻楚敗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 網紋草冬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