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滸寨景區

    春秋戰國那個時候用的是木簡,不可能在木簡上做印刷吧?印刷術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北宋的活字印刷術也不是一下子就突然出現的,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逐漸有一個技術和認識積累的過程,慢慢發展而來的,至北宋才正式成型

  • 2 # 大意覺迷

    民國時期在甘肅天水發現了一件春秋時期秦國的青銅器,名為“秦公簋”,這件器物在製作工藝上有其獨到之處。商承祚先生在《秦公簋跋》中指出:“它器銘文刻於一版,然後施範,此則逐字單刻,個別印之範上,故字行欹斜不整,印跡顯露,為活字版之鼻祖。”看來,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工匠已經開始嘗試用一個個獨立的陶範組刻制文字,並組裝起來。比北宋畢昇的陶泥活字版早1500餘年。這種工藝在後來的青銅工藝中很罕見,可能是失傳了。

    進入戰國時期,印璽開始逐漸流行起來。不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泥,寫好的簡牘外面會加上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用繩捆好,繩結正好在方槽處,再附上一丸溼泥,用印璽蓋上,是為封泥。但是這一時期沒有出現紙張,也沒有印泥和油墨,所以自然不可能用印刷術來印製書籍。

    紙張的流行要到晉代,印泥的發端要到南北朝。而到了唐代開始興起雕版印刷術。雕版刻制雖然比較麻煩,但是使用頻率高的話,雕刻花費的時間成本可以省下來,此外工匠可以不識字,照葫蘆刻板即可。所以雕版印刷更為普及。相比之下,活字技術開始的時候印刷效果不及雕版,還需要印刷工人自己認字排字,很是麻煩,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單單去搞活字印刷術也沒有多少實際效益。泥活字本身也不是很成功,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 Find X2升級螢幕是否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