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牆頭觀史

    載灃不立為皇帝有三個原因:

    一是載灃與光緒是兄弟,清朝無兄終弟及之成例;而且載灃也不可能步光緒後塵認慈禧為“親爸爸”。

    二是立溥字輩的人為皇帝是慈禧定下來的。選立年幼的孩子做皇帝,這樣有利於她繼續統治順手,可沒想到她的身體不行了。

    三是從當時掌握軍權的清末大臣看,如果立載灃,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統治階層內部大變亂。至少袁世凱不會同意,奕劻也不會那麼痛快的同意。

  • 2 # 遊大懶人

    建議看看《我的前半生》(溥儀著)1.立溥儀的時候,慈禧還沒死(她認為她會長命百歲),她還想繼續垂簾聽政,需要一個兒皇帝。2.溥儀他爸有口吃,這對於形象不利。3.兄終弟及在清朝沒有前例,滿清入關,多爾袞放棄爭奪皇位立了康熙他爸。

  • 3 # 小方說歷史1990

    根據《國聞備乘》這部書記載,當聽到慈禧想立溥儀為帝的想法後,張之洞曾言:“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徑立載灃。”張之洞這話說的很委婉,包含著良苦的用心。最近四十多年來,同治六歲登基,光緒四歲繼位,現在立溥儀為帝,而他的實際年齡才兩歲零十個月,而且還會面臨著隆裕太后垂簾聽政。所以他乾脆建議立載灃也就是光緒的親弟弟為帝。此時的載灃二十六歲,已經成年,繼位就能辦事,不用擔心太后垂簾的問題。

    然而慈禧不立載灃而立年幼的溥儀有著多重原因,如下:

    1.慈禧最初是打算除掉光緒,讓年幼而不能親政的溥儀做皇帝,性格軟弱的載灃做自己的傀儡。

    慈禧當時雖然病重,但是對自己的身體還維持著樂觀態度,以為自己還能活很多年。載灃性格懦弱,為人低調。拿他做傀儡非常合適。只不過慈禧沒想到自己做出這一決定的第二天就死亡,載灃做了半天傀儡就當家做主了。

    2.大清朝的皇位是父死子繼

    (圖為載灃、溥傑、溥儀)

    慈禧認為,當年同治皇帝死的時候沒有兒子,按說應該給同治皇帝過繼一個兒子繼承皇位。然而,當時沒有給同治皇帝立嗣,反而讓同治皇帝的叔伯弟弟光緒做了皇帝。如果再選同治皇帝另一個叔伯弟弟載灃繼位,對死去的同治皇帝沒有交代。相反,溥儀年幼,可以由載灃代行皇權,符合國家利益。同時,溥儀的母親是榮祿的女兒,也是慈禧後黨的人。

    3.載灃的個人條件

    載灃身份顯赫,但卻是個極為低調的人。他不苟言笑,人際交往很少,說話有點結巴(僅限漢語,據說載灃說滿語十分流利)。載灃性格孤僻,皇家婚喪嫁娶一概不出面。作風偏軟的載灃不適合做一名政治家,但卻迎合了慈禧需要傀儡的心思。

    參考書目:《末代皇帝溥儀》喻大華/著

  • 4 # 史論縱橫

    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慈禧都不可能立載灃。

    慈禧並不是沒有栽培載灃,也不是沒給載灃機會治理國家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慈禧授予載灃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到第二年就任命為軍機大臣,在慈禧病危之時,召見了軍機大臣載灃、張之洞和世續等人,商議立嗣,決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由其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清朝立載灃為帝的話,晚清局勢斷然不會如此緊張。

    實際上,在溥儀當攝政王之時,清政府都是按照載灃的意思辦事,包括扳倒袁世凱,組建皇族內閣,預備立憲等行為。載灃的思想很明顯,就是加強清朝君主集權,打壓地方。

    結果是什麼,遭到了地主士大夫階層的集體抵制,最終爆發武昌起義後,南方十五省迅速宣佈脫離清政府。

    從清朝法理上來說,載灃的“載”字是他登基的最大障礙

    同治皇帝叫載淳,光緒皇帝叫載湉,如果宣統皇帝叫載灃,那豈不是清朝是一個兄終弟及的皇朝了,後金雖然有兄終弟及的傳統,但是入關之後,除了光緒並沒有這樣的傳統,而且,光緒能夠登基,本身已經違背祖制,只不過當時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措施。

    到光緒死的時候,必須找溥字輩的人來繼承皇位,才能夠成為同治和光緒的子嗣,這樣才不叫絕後。

    為了讓溥儀有更好的人輔助,只能找載灃啊。

    所以,溥儀留下這個皇帝溥儀加攝政王載灃的配置絕對是比較合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王arcv卡片力量sp教程決鬥任務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