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末有無 :「貴無論」
「貴無論」是探索現象界背後的真實本體,作為世界本性的「道」,是絕對的「無」,是「寂然無體,不可為象」的.王弼用「以無為本,以有為末」的本體論結構的模式來解釋「有」及「無」兩者的關係.本體與現象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道」是超言絕象不可名狀的,不是一般人所能認識的物件,只有「與道同體」的聖人才能把握.
2,動與靜 :「本靜末動」
王弼認為「凡有起於虛,動直於靜,故萬物雖並動作,卒復歸於虛靜,是物之極篤也」.本體是永恆的,寂靜不動,動是相對的,是物質現象世界的東西.
3,言意之辯 :「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
王弼的言意之辨實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形的現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意」;認為屬於思想層面的「意」,雖然是很抽象深微,不能直接用屬語言層面的「言」表達,但「言」可表達「象」,「意」則可以透過「象」而顯示.即是可以用「言」和「象」來盡「意」.另一是無形的本體,即所謂「殊相的言象意」;是不可用「言」和「象」盡意,只能用「微言」來啟發,用意會進行內心體驗.
王弼清楚區別「言」,「象」,「意」三者不同,對於處理語言和思想有很大啟示.
4,聖人有情無情 :「以性統情」
王弼認為聖人,也有同於常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故「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但聖人能「物物而不物於物」.
5,自然名教 :「名教本於自然」
自然為本,名教為末,自然為治之道,名教為治之具,自然為文化理想,名教為此理想的載體,故名教本於自然.
重要成就與影響 :
王弼從「以無為本」對本末,體用,一多,名教與自然等概念進行了新的解釋.他開創的玄學,不僅為儒道融合開闢了道路,而且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的融合開闢了道路,宋明理學汲取了玄學本體論,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從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張載的「太虛即氣」,到程朱的「體用一源,顯微無間」,陸王的「宇宙是吾心」的心體物用論,都汲取了王弼玄學體用論的思想方法.
1,本末有無 :「貴無論」
「貴無論」是探索現象界背後的真實本體,作為世界本性的「道」,是絕對的「無」,是「寂然無體,不可為象」的.王弼用「以無為本,以有為末」的本體論結構的模式來解釋「有」及「無」兩者的關係.本體與現象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道」是超言絕象不可名狀的,不是一般人所能認識的物件,只有「與道同體」的聖人才能把握.
2,動與靜 :「本靜末動」
王弼認為「凡有起於虛,動直於靜,故萬物雖並動作,卒復歸於虛靜,是物之極篤也」.本體是永恆的,寂靜不動,動是相對的,是物質現象世界的東西.
3,言意之辯 :「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
王弼的言意之辨實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形的現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意」;認為屬於思想層面的「意」,雖然是很抽象深微,不能直接用屬語言層面的「言」表達,但「言」可表達「象」,「意」則可以透過「象」而顯示.即是可以用「言」和「象」來盡「意」.另一是無形的本體,即所謂「殊相的言象意」;是不可用「言」和「象」盡意,只能用「微言」來啟發,用意會進行內心體驗.
王弼清楚區別「言」,「象」,「意」三者不同,對於處理語言和思想有很大啟示.
4,聖人有情無情 :「以性統情」
王弼認為聖人,也有同於常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故「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但聖人能「物物而不物於物」.
5,自然名教 :「名教本於自然」
自然為本,名教為末,自然為治之道,名教為治之具,自然為文化理想,名教為此理想的載體,故名教本於自然.
重要成就與影響 :
王弼從「以無為本」對本末,體用,一多,名教與自然等概念進行了新的解釋.他開創的玄學,不僅為儒道融合開闢了道路,而且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的融合開闢了道路,宋明理學汲取了玄學本體論,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三教合一的思想體系.從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張載的「太虛即氣」,到程朱的「體用一源,顯微無間」,陸王的「宇宙是吾心」的心體物用論,都汲取了王弼玄學體用論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