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先生商業筆記

    提起陳大年,有人曾評價,他永遠成不了頂尖的企業家。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他太“佛”了!

    公司的員工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中間還會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打太極,週六日不許加班,規定工作與家庭有衝突時要先側重家庭。

    當然,讓陳大年真正出名的,還應當數2014年的那場最“壕”年終會。

    在那場年終會上,陳大年宣佈:但凡在公司幹滿四個月的員工,人手一輛特斯拉。

    那場年終會,陳大年花了5000多萬。

    面對這種陣勢,就連隔壁的商業帝國“阿里”也自愧不如。

    而陳大年之所以能夠這麼“佛”,還要從當年一次瀕臨死亡的經歷說起。

    1、做“外掛”做成了IT專家

    陳大年從小就是個不安分的主。

    當然,他的哥哥陳天橋有很大的責任。

    在陳大年還在熱衷於在樓下瘋跑的時候,哥哥陳天橋就開始拆家裡的收音機、電視機。

    與哥哥陳天橋相比,陳大年根本算不上“天資聰慧”,甚至有些平平無奇。

    當哥哥在復旦大學成為紅極一時的“跳級”畢業生時,陳大年還在一所職業高中上著學。

    陳天橋畢業以後,打著學習的名號纏著父母買了臺電腦,然後基本沒怎麼用來學習,而是帶著弟弟天天打遊戲。

    這卻給這兄弟倆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哥倆常常玩遊戲玩到半夜兩三點鐘,第二天總是頂著個大黑眼圈,處處躲著,怕父母發現。

    遊戲卡關過不去怎麼辦?沒錢買裝備,哥倆就開始自己寫“外掛”。

    沒專業的課程,就自己去書店找程式設計的書、然後去網上扒拉資料,從最早的Basic,到後來的C語言,隨著做的“外掛”越來越高階,陳大年也成了一名程式設計高手。

    1998年,陳大年和一位遠在英國的華僑網友寫了個名叫“EN Conter”的上網計費軟體,賣給了虹橋附近的一家網咖,結果一夜之間紅遍全國,成為了全國網咖的計費專用軟體。

    憑藉著這款軟體,陳大年被國內的權威媒體《電腦報》評為了1998年中國十大“共享軟體”之一。

    那年,陳大年才17歲,隔壁的馬雲還在籌集著“十八羅漢”團隊,考慮著要怎麼創立“阿里巴巴”。

    陳大年畢業以後,找到了一份出納的工作,每天都需要擠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到上班地點,每天的工作就是記錄航空費單據,看著手裡每天都在過著成千上萬的賬,但沒一分錢是屬於他的。

    不到一個月,陳大年就受不了了,他覺著這份工作一眼就能望到頭,太沒指望了,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辭職。

    與此同時,進入陸家嘴集團的哥哥陳天橋也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想將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

    1999年,兩人一拍即合,創辦了盛大網路。

    2、26歲便當上“首富”的陳大年

    在創業初期,陳天橋半開玩笑的問陳大年:“你覺得我們創業賺多少錢才是成功?”

    陳大年愣了愣,說:“200萬?”

    陳天橋沒說話,陳大年又小心翼翼的問:“是不是太多了?”

    那時的陳大年絕對不會想到,在5年以後,兩人將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首富,鼎盛時期,盛大的資產可以估到90個億。

    1999年是個很神奇的年份,在千禧年的關頭,馬雲的阿里巴巴開始起航、李彥宏辭職回到中國籌辦百度、馬化騰的騰訊QQ第一版也正式上線。

    陳天橋和陳大年的“盛大”,也在這一年加入了“網際網路”的戰場。

    創業初期,兄弟兩人將公司的定位放在了網路社交,開發了圖形化網路社群“網路矽谷”。

    該款應用上線時的效果還不錯,幾個月的時間便吸引了百萬使用者,並因此得到了中華網的賞識,獲得了300萬風險投資。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要知道在當年的上海,中產階級的收入也不過只有兩千來塊。

    初次創業便獲得這樣的成就,兄弟兩人意氣風發,絲毫沒有意識到,一場“網際網路”的風暴,正在暗中凝聚著。

    2000年,盛大遭遇了網際網路泡沫,拉不到投資,也撈不到快錢,一度陷入了困境。

    幾番思索之下,兄弟兩人決定轉戰遊戲行業,用僅有的30萬美元代理了南韓Actoz Soft的遊戲《熱血傳奇》。

    這便是後來紅極一時的《傳奇》。

    陳天橋陳大年兄弟兩人,也開始了“傳奇”之路。

    僅上線一月,《傳奇》線上玩家便超過了十萬,一年後這個數字達到了五十萬,成為了全球線上人數最高的網路遊戲。

    2004年5月,盛大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僅一週的時間,股價便從11美元上升到17美元,盛大的市值也一躍達到了90億,一路高歌猛進。

    對比一下同時期的騰訊,此時還在要不要上市的抉擇前徘徊;而丁磊的網易,也剛剛推出《夢幻西遊》不久,還沒打出什麼名聲。

    面對盛大這隻領頭羊,兩家中國未來的遊戲“大拿”也只能嘆口氣,雖羨慕卻也只能望其項背。

    那年,陳天橋31歲,陳大年26歲。

    正值壯年陳大年像個拼命三郎,一年只休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僅自己帶頭加班,還逼著全公司的員工加班。

    那時候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晚上12點開會。”

    只要遇到員工,也不管是哪個部門的,他都會問:“工作做完了麼?”若答案是否定的話,他便會跟上一句:“加加班不就搞定了麼?”

    在這樣的“狼性”文化之下,不僅員工受不了了,就連他本人也受不了,不僅去醫院次數越來越多,精神狀態也每況愈下。

    2008年,在一次加班完回家的路上,陳大年忽然毫無徵兆的倒在了地上,意識雖然清醒,但怎麼都站不起來。

    “想到明天早上一切還是如此,賣油條的賣油條,賣大餅的賣大餅,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

    那時的他,感覺自己可能馬上就會死掉了。

    好在,命運只是跟他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當他第二天在醫院醒來以後,躺在病床上想了很多。

    那一天,成為了陳大年人生當中的一個分水嶺。

    3、中國最“懶”的企業家

    多年以後,盛大由於種種原因還是走向了衰落,面臨著解構重組。

    哥哥陳天橋也不再堅持,改舵進軍了腦科學領域,陳大年也憑藉著自己的愛好,創辦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較之於先前盛大的多向發展,陳大年二次出山後給公司的定位也很簡單,就做一款APP,把它做大做好。

    這款APP就是:WIFI萬能鑰匙。

    隨著4G時代的到來,什麼東西是最金貴的?不是黃金,也不是股票,而是流量!

    不得不說,陳大年的眼光的確是毒辣的。

    藉著4G的風口,陳大年再次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二次出山後,陳大年一改先前“狼性”的風格,轉而變得十分“佛系”。

    員工每天只工作6個小時,不加班不熬夜、週末雙休,每天還要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打太極。

    正是因為如此,陳大年也常被調侃為“中國最懶的老闆”。

    雖然表面上慢,但不代表沒有效率,雖然“懶”於工作,但他“勤”於戰略。

    在“死亡”的邊緣爬回來後,陳大年仔細算了一筆賬:

    一個公司如果有50個員工,每天加班6個小時,也就是12個小時,能夠頂上100個員工的工作效率;但是,就算能夠頂上100個員工,又怎麼去跟幾千員工的公司比呢?

    但如果能夠把一個員工的效率培養出來,那麼一個好的員工便可以頂的上十位混日子的員工,甚至可以分擔他的決策風險。

    這麼算起來,還是後者更為划算。

    在創業初期,陳大年還制定了一個“吃羊肉串”的企業文化,只要這款產品每發展100萬的使用者,就全體去外灘吃一次燒烤,由陳大年買單。

    除此之外,陳大年還規定週末不許加班,家庭事務與工作衝突時優先解決家庭事務,2014的年終獎,陳大年更是一口氣送出了40輛特斯拉,震驚了許多同行。

    優越的福利加上“佛系”的工作制度,讓公司的每名員工每天都幹勁滿滿,不斷進行自我提升的同時,把這款APP做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5年的時間,陳大年便將這款APP做到了9億的使用者,幾乎覆蓋了全國的網民。

    這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儘管一個“盛大帝國”衰落了,但在陳大年的“佛系”經營下,又建立了一個“WFI帝國”。

    截止於2020年,陳大年的身價是130億。

    4、“餘生很長,何必驚慌”

    在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以後,陳大年成功將40人的團隊擴建到了幾百人,開始涉足更多的領域,但公司“佛系”的企業文化依舊沒有改變。

    在公司當中,陳大年還設定了一種較為超前的機制:計委會。

    對於陳大年本人來講,每天打打太極,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拼命透支不僅會給個人帶來身體的損害,更重要的是團隊會變得脆弱,經不起一點折騰。”

    在經歷了自我“毀滅”與盛大的“隕落”後,陳大年看待生命變得更加透徹,看待企業也變得更加透徹了。

    “餘生很長,何必驚慌。”

    擁有一個從容的心態,才能更好的去管理一家企業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當年秦國每攻佔一個城市,城市裡的居民都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