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
晚上沒事幹來簡單探究一下坦克世界裡的大補給都是些什麼東西。
我特意留到深夜來回答呢。
實際上中系大補給的原名是Improved Combat Rations(改進型戰鬥口糧),看得出其實白毛子對中系的看法就是“蘇系複製品”,不過引入國內時為了體現中系特色,就將大補給的名字漢化為“紅燒肉”。
紅燒肉屬於魯菜。其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五花肉)來做,鍋具以砂鍋為主,做出來的肉肥瘦相間,香甜鬆軟,營養豐富,入口即化,據悉,光是紅燒肉的做法,國內就衍生出二三十種不同的方案。
紅燒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北魏的賈思勰將紅燒肉的做法記錄在了《齊民要術》中,這也是紅燒肉可以追溯的最早的文字記錄。
現在,PLA有自己的紅燒肉罐頭,也有豆泡紅燒肉,咱也可以說坦克世界國服用紅燒肉這個名字替換改進型戰鬥口糧也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如果必須按二戰時期的水準來的話肯定就沒有紅燒肉吃了,中系的口糧也將會是所有系當中最差的。
提到二戰時期蘇軍的口糧,大家基本上想到的都是黑麵包,不過圖示上所畫的東西,怕不是不止有俄國大列巴,陸戰部隊還有紅菜湯喝,口糧中的蔬菜可以是胡蘿蔔、捲心菜、甜菜之類的,肉則是豬肉、牛肉、燉肉、魚肉或者土撥鼠肉之類的,1941年開始的單兵口糧都能保證糖、鹽、油、茶葉的供應,吸菸者還能額外獲得香菸。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蘇軍都有木屑做的大列巴吃。
實際上美系大補給的原名是Case of Cola(盒裝可樂),雖然根據歷史,這指的肯定是可口可樂,但是為了避嫌,就沒有使用可口可樂的名字。
可口可樂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佐治亞州的約翰·彭伯頓引進非洲可樂果製作的具有和嗎啡一樣的鎮痛效果的無酒精糖漿飲料“彭伯頓法國酒可樂”,後來可口可樂風靡世界。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可口可樂公司響應國家號召,關停了位於德佔區與日佔區的所有可口可樂瓶裝廠,同時讓國內的瓶裝廠以不計成本的方式超量生產,只為了達到“讓美軍只需要用5美分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的要求,最初這種提神的美味飲料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軍事訓練基地打響了自己的名聲,後來他們與軍方合作,將可口可樂投送至美軍所在的任意戰場上,美軍強而有力的後勤保障讓每一位美軍士兵都能保障自己可以喝到可口可樂,而日本人只能喝汙水,他們甚至還將廣告詞改為“美華人的快樂時光”,將可口可樂和美國軍方捆綁在一起的宣傳畫漫天飛舞。
由此,可口可樂成為了二戰美軍的特色,也成為了美華人精神文化甚至是滲入的西方文化的象徵。
布丁是英國傳統美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而現在的布丁做法則是在17世紀奠定下來的。
紅茶則是17世紀的中國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舶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產物,被歐洲人開拓的茶葉市場裡,紅茶是英國上流社會才能享用的東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英國除了透過東印度公司購買紅茶,還在他的殖民地種植紅茶,隨著飲茶習慣的普及,紅茶成為了英華人必不可少的東西。
紅茶布丁其實是用紅茶茶葉、牛奶、雞蛋、煉乳和糖等,透過打碎、攪拌、烤熟、成型等過程製作而成的,雖然一次要吃上三四個月,不過他們也算能接受。
實際上法系大補給的原名是Strong Coffee(濃咖啡),漢化可能覺得只有三個字不太好吧。
關於法國咖啡,最早可以追溯至17世紀的咖啡貿易,法國殖民地喀麥隆、馬拉加西、象牙海岸盛產咖啡豆,正好解決了自16世紀以來被威尼斯商人壟斷的“伊斯蘭酒”的問題,雖然這些地方盛產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味道苦澀、後勁過大,但是仍然受到了法華人的喜愛,他們建立起了咖啡館,但是後來咖啡館成為了政治領袖、藝術家、哲學家、大學者與人民之間的橋樑,咖啡館將法國從上至下連線在了一起,久而久之,發展出了一套屬於法國的咖啡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咖啡維持著佔領區人民的生活,咖啡館也成為了復國抗爭者的據點,然而法國並沒有發展出一套屬於他們的咖啡特色,對於他們而言,咖啡只是嗜好,重點不在味道而在環境、情調和意義,他們喜歡小聚在風景好的地方飲咖啡,對他們而言,咖啡是生活和戰爭的必需品,提供咖啡的咖啡館是維繫社會穩定的社交中心與進行思想交流與靈感獲取的場所,僅此而已。
德國巧克力的名聲最早於1936年柏林奧運會由百年老店——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打響,他們生產的苦中帶甜、口感清爽、帶有淡雅香氣、兼有提神功效的巧克力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德軍的目標,軍迷圈著名的巧克力——Scho-Ka-Kola雖然在成為軍糧之前就已經出名,但是大家瞭解到他的原因更多還是因為這是國防軍硬點的好東西。
但是巧克力在德軍的地位和別國不一樣,德華人不會將巧克力做得像美軍那樣難吃,他們不擔心嘴饞計程車兵偷吃,而且他們的巧克力不只是為了簡單的補充體力,他們為前線計程車兵提供美味的巧克力,讓他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安慰,讓他們明白為德國、為元首賣命絕對不會被虧待,最開始只是作為狙擊手、飛行員等相對精銳計程車兵的口糧,後來成為了所有德國軍人的飲食標配。
不過他們在巧克力中還加入了精神抑制類毒品,可以讓士兵擁有更強的感知能力、更冷淡的精神波動與更強的耐久力,以至於後來德軍對這種毒巧克力形成了依賴性,放心,現在的德國巧克力不會重蹈戰爭的錯誤。
日本傳統食品,優勢是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具有一定的充飢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日本軍隊的口糧,明治維新過後,軍隊西化,飯糰不再是陸軍首選的軍用食品,日本也拿出了具有日式風味的餅乾、乾麵包、罐頭等西式食品用來替代飯糰,但是飯糰依舊沒有被除出軍隊。
位於東南亞的陸軍因為東南亞環境高熱高溼使得鮮肉蔬菜變質過快而且叢林的後勤運輸不暢所以只能選擇吃飯糰,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作為“緊急補充”或者是“實在沒東西吃了”才會選擇飯糰,不過海軍卻將飯糰作為勤務正餐之一,主要提供給飯點時仍然守在戰鬥崗位上的海員,由於海軍伙食條件比陸軍好太多,所以他們的飯糰也沒有像陸軍那麼糟糕。
然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飯糰是1970年被日本的便利商店進行商業改造化的版本。
雖然早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就開始食用一種麵食,但是他們真正開始吃麵是從阿拉伯攻佔西西里才開始的,至於馬可波羅中國遊可能只是對意麵進行了一定的改進罷了。
義大利軍糧標準比其他人好多了,除了必要的麵食、動植物油和蔬菜,他們還將肉類和魚類分開來算標準,他們還要求必須要有水果、點心、啤酒和葡萄酒,意麵只能說是小意思,奶油燉雞、加糖和蜂蜜的燕麥片、三明治、乳酪白麵包、牛奶這些在意軍手裡那隻能算是一般標準。
之所以選意麵,只是因為義大利人痴迷於這種意式通心粉罷了,從以前只有手工制面的貴族專享物變成機械製作的平民美食,漫長的歲月裡誕生了多樣的意麵做法,意麵的文化傳承讓他成為了軍隊熱捧的食品,除了拿來當正餐,為了鼓舞士氣也會直接煮意麵,這不是玩笑。
我看圖示上的東西可不少,所以我懷疑還有燉菜肉湯、橄欖油蔬菜沙拉和土豆餅,嗬,豪華配置。
其實捷系的大補給原名為Buchty(罌粟籽甜包),怕是擔心和諧所以寫成了餐包。
這是一種起底于波西米亞地區的一種傳統食品,其實就是發麵的麵糰裡面塞果醬,裹上罌粟籽用烤盤烤制而成,能當甜品也能當主食,你就給那一車的少將中將們吃這個?
其實就是咖啡和肉桂麵包。
瑞典是世界上咖啡消耗量第四的國家,他們對咖啡同樣有著龐大的需求,瑞典人同樣熱衷於“咖啡時間”(Fika),這是放下生活中的一切壓力、和親朋好友好好享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時刻。
肉桂麵包是北歐傳統食品,瑞典人的童年都離不開這種麵包,將肉桂麵包製成肉桂麵包卷,就成為了Fika最常見的甜點。
雖然現在瑞典的軍糧可沒有肉桂麵包這個選項,但是作為瑞典特色,將肉桂麵包和咖啡加入進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一種東歐常見的食品,作為軍用食品來講還是有點寒酸,但是他們喜歡。
這玩意兒做起來也簡單,在麵包上塗上一層加了調味料的冷豬油。
我找不到這玩意兒在遊戲裡的圖示啊。
大補給具體怎麼樣
大補給雖然型別繁多但是效果是一樣的。
增加成員熟練度10%,你可以理解為“強化版通風系統”。
雖然這麼理解起來很怪但是這是坦克世界,我就算給你吃酸奶腚溝你都能提升10%的成員熟練度,而成員熟練度能影響裝填速度、精度、縮圈時間、三擴係數(感情不給吃飯就帕金森?)、坦克旋轉速度、炮塔旋轉速度、履帶係數(車子也吃飯?)、視野(亢奮使得索敵更加敏銳,坦克世界食品均毒巧克力かな?)。
但是大補給會佔用一個給養位置,給養位置一共就仨,修理箱、急救包、滅火器三兄弟剛好佔滿位置,放大補給進來必須剔除其一,一般來講大家都會選擇犧牲滅火器,所以就出現了大補給滅火這麼一說(成員熟練度高使得無滅火器滅火時間會稍微短一丟丟,這一論據目前還是沒有被驗證,即使驗證了,我認為結果也是“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畢竟是用滅火器換的,能有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其實這個梗更多是嘲諷那些不怕風險的傢伙的,現在更多是用於起火時的自嘲和嘲笑他人起火未滅而已,這個梗的使用方法是高聲疾呼“起火車輛的系別對應的大補給+滅火”這樣的謎之咒語)。
晚上好
晚上沒事幹來簡單探究一下坦克世界裡的大補給都是些什麼東西。
我特意留到深夜來回答呢。
中國:紅燒肉實際上中系大補給的原名是Improved Combat Rations(改進型戰鬥口糧),看得出其實白毛子對中系的看法就是“蘇系複製品”,不過引入國內時為了體現中系特色,就將大補給的名字漢化為“紅燒肉”。
紅燒肉屬於魯菜。其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五花肉)來做,鍋具以砂鍋為主,做出來的肉肥瘦相間,香甜鬆軟,營養豐富,入口即化,據悉,光是紅燒肉的做法,國內就衍生出二三十種不同的方案。
紅燒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北魏的賈思勰將紅燒肉的做法記錄在了《齊民要術》中,這也是紅燒肉可以追溯的最早的文字記錄。
現在,PLA有自己的紅燒肉罐頭,也有豆泡紅燒肉,咱也可以說坦克世界國服用紅燒肉這個名字替換改進型戰鬥口糧也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如果必須按二戰時期的水準來的話肯定就沒有紅燒肉吃了,中系的口糧也將會是所有系當中最差的。
蘇聯:戰鬥口糧提到二戰時期蘇軍的口糧,大家基本上想到的都是黑麵包,不過圖示上所畫的東西,怕不是不止有俄國大列巴,陸戰部隊還有紅菜湯喝,口糧中的蔬菜可以是胡蘿蔔、捲心菜、甜菜之類的,肉則是豬肉、牛肉、燉肉、魚肉或者土撥鼠肉之類的,1941年開始的單兵口糧都能保證糖、鹽、油、茶葉的供應,吸菸者還能額外獲得香菸。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蘇軍都有木屑做的大列巴吃。
美國:可口可樂實際上美系大補給的原名是Case of Cola(盒裝可樂),雖然根據歷史,這指的肯定是可口可樂,但是為了避嫌,就沒有使用可口可樂的名字。
可口可樂最早可以追溯到1886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佐治亞州的約翰·彭伯頓引進非洲可樂果製作的具有和嗎啡一樣的鎮痛效果的無酒精糖漿飲料“彭伯頓法國酒可樂”,後來可口可樂風靡世界。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可口可樂公司響應國家號召,關停了位於德佔區與日佔區的所有可口可樂瓶裝廠,同時讓國內的瓶裝廠以不計成本的方式超量生產,只為了達到“讓美軍只需要用5美分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的要求,最初這種提神的美味飲料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軍事訓練基地打響了自己的名聲,後來他們與軍方合作,將可口可樂投送至美軍所在的任意戰場上,美軍強而有力的後勤保障讓每一位美軍士兵都能保障自己可以喝到可口可樂,而日本人只能喝汙水,他們甚至還將廣告詞改為“美華人的快樂時光”,將可口可樂和美國軍方捆綁在一起的宣傳畫漫天飛舞。
由此,可口可樂成為了二戰美軍的特色,也成為了美華人精神文化甚至是滲入的西方文化的象徵。
英國:紅茶布丁布丁是英國傳統美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而現在的布丁做法則是在17世紀奠定下來的。
紅茶則是17世紀的中國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舶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產物,被歐洲人開拓的茶葉市場裡,紅茶是英國上流社會才能享用的東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英國除了透過東印度公司購買紅茶,還在他的殖民地種植紅茶,隨著飲茶習慣的普及,紅茶成為了英華人必不可少的東西。
紅茶布丁其實是用紅茶茶葉、牛奶、雞蛋、煉乳和糖等,透過打碎、攪拌、烤熟、成型等過程製作而成的,雖然一次要吃上三四個月,不過他們也算能接受。
法國:提神咖啡實際上法系大補給的原名是Strong Coffee(濃咖啡),漢化可能覺得只有三個字不太好吧。
關於法國咖啡,最早可以追溯至17世紀的咖啡貿易,法國殖民地喀麥隆、馬拉加西、象牙海岸盛產咖啡豆,正好解決了自16世紀以來被威尼斯商人壟斷的“伊斯蘭酒”的問題,雖然這些地方盛產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味道苦澀、後勁過大,但是仍然受到了法華人的喜愛,他們建立起了咖啡館,但是後來咖啡館成為了政治領袖、藝術家、哲學家、大學者與人民之間的橋樑,咖啡館將法國從上至下連線在了一起,久而久之,發展出了一套屬於法國的咖啡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咖啡維持著佔領區人民的生活,咖啡館也成為了復國抗爭者的據點,然而法國並沒有發展出一套屬於他們的咖啡特色,對於他們而言,咖啡只是嗜好,重點不在味道而在環境、情調和意義,他們喜歡小聚在風景好的地方飲咖啡,對他們而言,咖啡是生活和戰爭的必需品,提供咖啡的咖啡館是維繫社會穩定的社交中心與進行思想交流與靈感獲取的場所,僅此而已。
德國:巧克力德國巧克力的名聲最早於1936年柏林奧運會由百年老店——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打響,他們生產的苦中帶甜、口感清爽、帶有淡雅香氣、兼有提神功效的巧克力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德軍的目標,軍迷圈著名的巧克力——Scho-Ka-Kola雖然在成為軍糧之前就已經出名,但是大家瞭解到他的原因更多還是因為這是國防軍硬點的好東西。
但是巧克力在德軍的地位和別國不一樣,德華人不會將巧克力做得像美軍那樣難吃,他們不擔心嘴饞計程車兵偷吃,而且他們的巧克力不只是為了簡單的補充體力,他們為前線計程車兵提供美味的巧克力,讓他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安慰,讓他們明白為德國、為元首賣命絕對不會被虧待,最開始只是作為狙擊手、飛行員等相對精銳計程車兵的口糧,後來成為了所有德國軍人的飲食標配。
不過他們在巧克力中還加入了精神抑制類毒品,可以讓士兵擁有更強的感知能力、更冷淡的精神波動與更強的耐久力,以至於後來德軍對這種毒巧克力形成了依賴性,放心,現在的德國巧克力不會重蹈戰爭的錯誤。
日本:飯糰日本傳統食品,優勢是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具有一定的充飢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日本軍隊的口糧,明治維新過後,軍隊西化,飯糰不再是陸軍首選的軍用食品,日本也拿出了具有日式風味的餅乾、乾麵包、罐頭等西式食品用來替代飯糰,但是飯糰依舊沒有被除出軍隊。
位於東南亞的陸軍因為東南亞環境高熱高溼使得鮮肉蔬菜變質過快而且叢林的後勤運輸不暢所以只能選擇吃飯糰,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作為“緊急補充”或者是“實在沒東西吃了”才會選擇飯糰,不過海軍卻將飯糰作為勤務正餐之一,主要提供給飯點時仍然守在戰鬥崗位上的海員,由於海軍伙食條件比陸軍好太多,所以他們的飯糰也沒有像陸軍那麼糟糕。
然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飯糰是1970年被日本的便利商店進行商業改造化的版本。
義大利:義大利麵雖然早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就開始食用一種麵食,但是他們真正開始吃麵是從阿拉伯攻佔西西里才開始的,至於馬可波羅中國遊可能只是對意麵進行了一定的改進罷了。
義大利軍糧標準比其他人好多了,除了必要的麵食、動植物油和蔬菜,他們還將肉類和魚類分開來算標準,他們還要求必須要有水果、點心、啤酒和葡萄酒,意麵只能說是小意思,奶油燉雞、加糖和蜂蜜的燕麥片、三明治、乳酪白麵包、牛奶這些在意軍手裡那隻能算是一般標準。
之所以選意麵,只是因為義大利人痴迷於這種意式通心粉罷了,從以前只有手工制面的貴族專享物變成機械製作的平民美食,漫長的歲月裡誕生了多樣的意麵做法,意麵的文化傳承讓他成為了軍隊熱捧的食品,除了拿來當正餐,為了鼓舞士氣也會直接煮意麵,這不是玩笑。
我看圖示上的東西可不少,所以我懷疑還有燉菜肉湯、橄欖油蔬菜沙拉和土豆餅,嗬,豪華配置。
捷克:餐包其實捷系的大補給原名為Buchty(罌粟籽甜包),怕是擔心和諧所以寫成了餐包。
這是一種起底于波西米亞地區的一種傳統食品,其實就是發麵的麵糰裡面塞果醬,裹上罌粟籽用烤盤烤制而成,能當甜品也能當主食,你就給那一車的少將中將們吃這個?
瑞典:咖啡肉包其實就是咖啡和肉桂麵包。
瑞典是世界上咖啡消耗量第四的國家,他們對咖啡同樣有著龐大的需求,瑞典人同樣熱衷於“咖啡時間”(Fika),這是放下生活中的一切壓力、和親朋好友好好享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時刻。
肉桂麵包是北歐傳統食品,瑞典人的童年都離不開這種麵包,將肉桂麵包製成肉桂麵包卷,就成為了Fika最常見的甜點。
雖然現在瑞典的軍糧可沒有肉桂麵包這個選項,但是作為瑞典特色,將肉桂麵包和咖啡加入進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波蘭:豬油麵包只是一種東歐常見的食品,作為軍用食品來講還是有點寒酸,但是他們喜歡。
這玩意兒做起來也簡單,在麵包上塗上一層加了調味料的冷豬油。
我找不到這玩意兒在遊戲裡的圖示啊。
後話大補給具體怎麼樣
大補給雖然型別繁多但是效果是一樣的。
增加成員熟練度10%,你可以理解為“強化版通風系統”。
雖然這麼理解起來很怪但是這是坦克世界,我就算給你吃酸奶腚溝你都能提升10%的成員熟練度,而成員熟練度能影響裝填速度、精度、縮圈時間、三擴係數(感情不給吃飯就帕金森?)、坦克旋轉速度、炮塔旋轉速度、履帶係數(車子也吃飯?)、視野(亢奮使得索敵更加敏銳,坦克世界食品均毒巧克力かな?)。
但是大補給會佔用一個給養位置,給養位置一共就仨,修理箱、急救包、滅火器三兄弟剛好佔滿位置,放大補給進來必須剔除其一,一般來講大家都會選擇犧牲滅火器,所以就出現了大補給滅火這麼一說(成員熟練度高使得無滅火器滅火時間會稍微短一丟丟,這一論據目前還是沒有被驗證,即使驗證了,我認為結果也是“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畢竟是用滅火器換的,能有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其實這個梗更多是嘲諷那些不怕風險的傢伙的,現在更多是用於起火時的自嘲和嘲笑他人起火未滅而已,這個梗的使用方法是高聲疾呼“起火車輛的系別對應的大補給+滅火”這樣的謎之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