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nBeta
-
2 # 家後一頭驢
這就是說,每秒鐘數以萬億計的「幽靈粒子」穿過你我的身體,而我們卻毫無感知。
但這次發現——高能宇宙射線+高能中微子,來自於遙遠的耀變體,由它發射γ射線的強噴流正好指向地球,就像刺眼的手電筒光柱突然照到地球人眼裡似的。
要知道,這些幽靈粒子從宇宙最極端天體一路穿行40億光年,不僅能夠直達地球,而且屬於小機率事件中發現的——大約在1萬~10萬撞擊過程中,才能被中微子探測器捕捉到。
-
3 # 模糊黃金紅
人類關於中微子的認識還很欠缺,最初是從中子β衰變裡發現蹤跡的:
中子→質子+電子
這個過程丟失一個看不見的中微子。
這是擴充套件費波納契數列,φ=0.618…(黃金比例),n∈整數。這個數列展開是:
-∞ ∞…-1 1 0 1 1 2 3 5 8…55
“0”的右邊是顯宇宙,是光子可探域,其左邊是隱宇宙,是光子不可探域,“0”本身處在中間特殊位置,叫無極,這個無極就是中子β衰變丟失的那個中微子。
這個擴充套件數列是物理學跨入光子不可探域暗黑時代的不二法門:
-∝→空洞
∞→真空
-1→引力子
1→光子
0→中微子
這個序列是暗黑物理學要研究的五項基本內容:
1→黑洞
1→白洞
2→太極生兩儀
……
這是顯宇宙前三項,黑洞雖然不能直接觀察,但可以觀察其周圍星體的運動方式推斷。
這張泡泡圖可用於表徵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泡泡就是一個真空團,真空由光子填充,光子帶+h能量。所有泡泡都漂浮在宇宙大空洞中,空洞由引力子填充,引力子帶-h能量。
引力子+光子≡中微子
光子掉入空洞就會和引力子湮滅生成一箇中微子。
這是光子示意圖由正負電荷和正反虛子組成。
光子去掉一對電荷就是引力子。
光子去掉一個電荷或一個電荷鑽入引力子就是電子。
光子和引力子結合形成中微子,中微子不是基本粒子,是一個複合粒子,中微子是一個對稱的結構,所以本身沒有反中微子。中微子精細結構是正負電荷繞兩個引力子按∞方式形成自耦合。中微子不帶能量、沒有靜止質量、整體不帶電荷,中微子就是無極。
真空中任意一個點對應一箇中微子,中微子就是愛因斯坦晚年心中的“不存在”。
當一箇中微子接收+h能量時,就從自耦合(∞)轉變為外耦合(∝),即時電場→即時磁場→即時電場……這就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這個過程正負電荷上上下下纏繞引力子向前傳遞一對電荷或一份+h能量,中間引力子原地不動。這就是愛因斯坦光速不變原理。
中微子本身是不能被直接看見的,只能透過一些中微子蹤跡間接推斷:
中微子→正電子+負電子
這是正負電子產生式,也叫無極生小兩儀過程。
正電子+負電子→中微子
這是正負電子相遇後湮滅迴歸中微子並釋放兩個γ光子。
中微子→引力子+光子
這是泡泡真空中3K微波背景輻射量子漲落產生式,微波背景輻射與奇點大爆炸無關。
中微子中鎖閉有一個看不見的靜光子,這個靜光子就是暗能量。泡泡真空團是由無數個光子填充的,所以泡泡中暗能量大約佔泡泡總能量的三分之二。
1920年玻色和愛因斯坦預言玻色子在接近-273.15℃時所有粒子量子態就會趨同形成一個粒子,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超流體),現在這個預言已經被證實。
中微子在空洞冷極(-273.15℃)中會凝結生成中微子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超流體),這些凝結物就是暗物質。暗能量冷凝生成暗物質也滿足愛因斯坦質能關係式:
暗物質透過一個聚集增長過程就可以形成先天一代黑洞。
當黑洞自轉線速度達到光速(動極)時,黑洞就是白洞(熱極T=1.4×10^32K)。
光子→正中子+反中子
這就是老子道生說的“一生二”或《易》中的“太極☯生兩儀”。
白洞創生的正反物質逃離中央黑洞形成一對正反物質旋臂。
九宮八卦與光子八態和中微子存在一一對應關係:
中土→中微子(真空)
☰(乾)→光子(能量)
☷(坤)→引力子(空穴)
☳(震)☶(艮)→正反中子
☵(坎)☲(離)→正反質子
☴(巽)☱(兌)→正負電子
洛書中正反四對粒子兩兩相遇時都會湮滅,迴歸中土中微子。
以上論述就是古太極宇宙大統一論基本內容。
-
4 # 加點藍吧
宇宙中微子產生方式有近10種,而宇宙高能中微子產生有以下幾種方式。
大氣中微子。宇宙線粒與大氣中原子核發生核反應,所產生的兀.k介孑衰變後產生中微孑。
光致兀介孑衰變產生高能中微孑,這種中微子能量極高。
宇宙射線高能質孑與中孑星脈衝星以及星際介子發生作用,其介孑衰變為中微孑。
2020-5-15
-
5 # 一沐清煙
“這是一個超級令人興奮的訊息。”芝加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安吉拉·奧爾託(Angela Olinto)說,“它標誌著我們所謂的中微子天文學的開始。”中微子天文學利用幾乎無質量的粒子來揭示宇宙奇觀的秘密,比如耀斑。雖然高能中微子可能有更多的宇宙來源,但探測表明至少有一些來自於耀斑的。
這一結果還表明,耀斑會發射其他被稱為宇宙射線的高能粒子,這些粒子是與中微子同時產生的。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目前還知之甚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找出產生宇宙射線的來源。”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弗朗西斯.霍爾森說,他是探測到這種粒子的南極中微子天文臺“冰立方(IceCube)”的領頭人。
2017年9月22日探測到的所謂神秘的“幽靈粒子”,穿越了40億光年,從一個名為blazar的極具能量的天體上到達我們。
中微子,又稱“幽靈粒子”,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亞原子粒子,質量極小,幾乎不與其他物質作用。由於中微子能自由穿過人體、行星和宇宙空間,難以捕捉和探測,科學家也將它稱為宇宙中的“隱身人”。
地球上絕大多數中微子由太陽與地球大氣產生,相當少的一部分來自太陽系之外。1987年,日本與美國研究人員捕捉到源自16.5萬光年外一顆超新星爆發的24個低能中微子,後來他們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3年,天文學家宣佈利用埋在南極冰下的粒子探測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陽系外的高能中微子,但並未追蹤到其來源。
據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介紹,去年9月22日,位於南極的這個“冰立方天文臺”又捕捉到一個高能中微子,在動用多臺陸基和太空望遠鏡追根溯源後發現,這個高能中微子來自耀變體TXS0506+056,即一箇中央存在快速旋轉大型黑洞的巨大橢圓形星系。
第二道調查糾正了這一點。冰立方的研究人員搜尋了他們過去幾年的資料,尋找以前可能測量到的中微子來自現在已經確定的火焰方向。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間,他們確實發現了十多個來自TXS 0506+056方向的幽靈粒子的明顯剩餘,正如他們在同一版《科學》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中所報道的那樣。這多餘的可能性僅統計離群值估計在1 5000年,“讓你豎起你的耳朵,”克里斯托弗·Wiebusch從亞琛工業集團已經注意到提示的多餘的中微子tx 0506 + 056的方向在前面的分析。“這些資料還能讓我們對來自這個源的中微子通量做出初步估計。”加上2017年9月的單一事件,冰立方資料現在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實驗證據,證明活躍的星系實際上是高能宇宙中微子的來源。
“我們現在對我們應該尋找的東西有了更好的理解。”這意味著我們將來可以更明確地找到這些來源,”Elisa Resconi說。Marek Kowalski補充說,“由於中微子是宇宙射線中帶電粒子的副產品,我們的觀察表明活躍的星系也是宇宙射線粒子的加速器。1912年維克多·赫斯發現了宇宙射線,一個多世紀後,冰立方的發現首次確定了這些高能粒子的具體的銀河系外來源。
回覆列表
但其中一些在深空中被加速到極高的能量,而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在哪裡發生的,仍然是個謎。找到這個謎底是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MIPT)、俄羅斯科學院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的新研究的目標。
儘管中微子很常見,但它很難研究。這是因為它們與其他物質沒有太多相互作用,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過整個行星。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粒子隨機地與另一種粒子發生相互作用,專門的探測器可以捕捉到這種訊號。為了保護它們不受外界干擾,中微子探測器通常建在地下深處、水下或冰層下。這樣一來,其他粒子會在地表或附近的分子上偏轉,而中微子則會直接穿過。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小組使用了IceCube中微子觀測站的資料,這是一個埋在南極洲2公里(1.2英里)冰層下的中微子觀測站。他們在尋找200萬億電子伏特或更高能量的中微子。
他們的假設是,高能中微子是在類星體的射電耀斑過程中產生的。當物質落向黑洞時,質子有時會被加速並射出太空,成為高能中微子。雖然以前也曾探測到過來自類星體的中微子,但人們認為它們總是伴隨著伽馬射線暴。新研究的團隊懷疑它們可能是在射電耀斑中產生的。
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IceCube採集到的50次中微子事件,並將資料與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對類星體的測量結果進行了比較。特別是,他們使用了俄羅斯的射電望遠鏡RATAN。果然他們發現,在中微子撞擊地球的同時,經常會有頻率超過10GHz的射電耀斑來自某些類星體的記錄。
“起初,結果似乎‘太好了’,但在仔細分析資料後,我們確認中微子事件顯然與射電望遠鏡撿到的訊號有關,”該研究的作者 Sergey Troitsky說。“我們根據RAS特殊天體物理觀測站的RATAN望遠鏡多年的觀測資料,檢查了這種關聯性,結果隨機性的機率只有0.2%。這對中微子天體物理學來說是相當成功的,我們的發現現在需要理論解釋。”
現在,該團隊計劃研究類星體究竟是如何產生中微子的,並對最初的研究結果進行重新檢查。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