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河岸邊的野小草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古印度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

      古印度文明起源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銅時代的文化,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間,成熟於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古印度歷史發展情況

      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古代印度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這個時期是繼印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在這個時期的大國裡,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國王權力標誌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鬥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

    入侵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巴克特里亞、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閻膏珍、迦膩色伽等,陸續侵入印度。在迦膩色伽的支援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薩塔瓦哈納王國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笈多王朝(320~540):當時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裡日益普遍。

    北印度(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後的一個著名皇帝。當時,外貿蕭條,貨幣短缺。政體沿襲發多,但更加分散。都城從華氏城遷曲女城,即從一外貿城市遷至一軍政要地。戒日王死後,北印度表面統一的局面又告結束。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幾個藩屬,每個藩屬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行政系統和收稅機關。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透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北韓,日本,泰國,緬甸等。另外,在音樂、舞蹈、雕刻、繪畫等方面,古印度也留下了不少珍貴遺產。

    古印度是怎麼滅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充套件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 2 # Normanjoe

    古印度文化有兩次滅亡。第一次是吠陀文明,與今印度毫無關聯,而與蘇美爾文明相關,為4500~4200年前突然降臨的小冰河季及隨後突然結束的小冰河季大洪水所催毀,逃離的餘脈分支進入藏緬高原,遺傳學特徵為D,或與三星堆文明有關。第二次毀滅於遊牧雅利安族入侵。

  • 3 # 柴墟子孫

    蘇美爾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文明,文明時間距今七千年,蘇美爾早期人像即臉望我們漢族人並無而至,而且他族稱為黑頭髮的人,是明他們是黃種人。莊子稱中國最古朝代唐虞朝存在二千年。夏朝根據北宋邵雍紀年表從公元前2214年至前1766年,商朝從公元前1766年至前1120年。世界上公認不承認中國存在過夏朝,從中國考古最早發現文明偃師二里頭,最早時間是公元前1750年,普遍存在最早時間為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720年,陶寺文明沒有被世界認可,被稱為造假。而中國文明滯後於蘇美爾文明、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據碳十四斷代為公元前2200至公元前1700年。中華文明對於上述兩個文明幾乎是影印機式的複製,就是到了秦漢時期也沒有超越和發展,完全是對上述文明的全盤複製。這裡不存在文明的共性,而是一脈相承的傳承,從天文、地理、農業、水利、冶金、建築、玉文化、彩陶、醫藥、畜牧業、文字、祭祀、宗教、圖騰等無不是蘇、哈的影印品。需要指出的原始蘇美爾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造字方法和甲骨文、哈拉帕印章文字接近,很多幾乎一模一樣),不是楔形文。而中國水書和哈拉帕象形文,造字方法、書寫筆劃幾乎雷同。我們可以復原夏朝和商朝-歷史,在多數蘇美爾城邦國被阿卡德人白人入侵後,靠近兩河下游,善於航海貿易的幾個邦國,在夏啟的率領下,大部分由陸地長徙遷移到印度河下游,少部分由商船遷移到該地,商船可攜帶大量六畜和種子等生存物品。在今巴基斯坦建立了十個城邦國,繼續蘇美爾文化傳承。約在公元前1700年之後,邦國聯盟首領被商湯取代。在商路被野蠻堵塞後,戰爭入侵的威脅、加上海水倒灌等災害,商湯率領所有邦國官員百姓,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舉國搬遷,他們攜帶各種生活必須品,翻越喀拉崑崙山,穿越新疆(蘇美爾人對世界地理非常瞭解,而且他們要到和田地區和當地人採購崑崙玉,通過當地人瞭解到黃河中下流域、關中的宜居環境)。順著河西走廊的綠洲到達關中平原、河洛地區,在公元前1750年前後偃師建立了都城,周圍又陸續建立數十個方國,至此上萬裡、數年幾十萬人的大遷移宣告結束,中華文明曙光照亮中原大地,七千年文明種子在中國大地生生不息的延續。

  • 4 # 史話海說

    我們通常所。說的古印度文明,一般是指上古時期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又稱哈拉帕文明。古印度文明上承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進入文明時期,公元前2600年左右臻於極盛,並於公元前2000左右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前後消亡。

    古印度文明位於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水量豐沛的印度河孕育了兩岸富饒的土地,並使農業得到發展,農業發展帶來的人口及財富又催生了大河兩岸的城市文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哈拉帕古城遺址(哈拉帕文明的稱呼便來源於此)與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放眼全世界,雙城也是極為繁榮的城市。

    古印度文明的消亡原因複雜,其中最為人認可的是印度河的不定期改道所導致的洪水與乾旱。不同於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印度河作為一條母親河,在上古時期性情有些不著調。不定期的洪水與乾旱嚴重損害了當地的農業生產並進一步摧毀了在此基礎之上的城市生活。摩亨佐達羅城就有不同時期城市建築疊加的現象,而其他一些城市遺址也有被遺棄的痕跡。而公元前18世紀左右印度-雅利安人的到來終於摧毀了古印度文明。印度-雅利安人並不是一夜之間到達印度河並摧毀當地文明的,而是透過一個長時期的滲透式的入侵逐步同化當地文明,並逐漸奴役當地人口的。

    作為古代人口向東遷徙的陸上終點,印度經歷過多次外族入侵,和文明衝撞與文化融合,但像古印度文明這樣乾脆利落的消亡,大概是唯一的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的理解、原因、如何成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