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歷史敘事沙龍

    我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有一次在歷史課上,老師講到了關於晉惠帝司馬衷的那個著名典故——何不食肉糜。老師說,司馬衷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白痴皇帝,這個故事本質上反映了封建時代統治階級的昏庸和殘暴。

    天底下有司馬衷這麼傻的人並不奇怪,這麼傻的人能當上皇帝,卻是聞所未聞。聽了老師的話,我們既驚訝,又好笑。我讀書的那個時代,兩晉南北朝的歷史不是主要知識點,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在考卷上,教科書上那幾頁紙一翻過去,我很快就把這段歷史忘記了。過了很多年,我對兩晉南北朝漸漸有了一些瞭解,社會閱歷也漸漸多了一些,這時候我才明白,傻子當皇帝不稀奇,何不食肉糜也不奇怪。

    有的領導,對業務一無所知,卻對你吆五喝六,或者佔據著重要職位卻無所事事;有的同事,從沒有露過面,卻一直吃著空餉,或者什麼力也不出卻步步高昇。我相信,大家在工作中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

    幾塊錢的東西討價還價,至於嗎?千元以下的化妝品,那是人用的嗎?買房子不難啊,用六個錢包不就得了?社會這麼好,還有人吃不上飯嗎?同樣的,我也有理由相信,大家平時一定聽過這樣的言論。

    不客氣地說,司馬衷要比這樣的人好很多,他那何不食肉糜的奇談怪論,也顯得更有人情味。

    司馬炎好色,生育能力也沒問題,自然不缺兒子,他的二十六個兒子之中,司馬衷排行老二,因為老大死的早,所以司馬衷的地位自動上升,變成了長子。他一生的悲劇,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公元266年,魏晉易代,為了打擊齊王集團,斷絕齊王對皇位的覬覦,司馬炎在稱帝的第二年,就風風火火地冊封九歲的司馬衷為太子。

    本來事情就這裡就該畫上句號了,然而,漸漸的,人們驚恐地發現,太子的智力存在嚴重的缺陷,一直停留在童年的水平,並沒有隨同年齡一起增長。咸寧(*275—279*)初年,洛陽爆發了一場大瘟疫,司馬炎染病不起,幾乎喪命,就在他病重期間,大臣們竊竊私語,暗中達成共識——一旦陛下駕崩,就廢黜太子,擁立齊王登基。可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想不到,司馬炎竟然奇蹟般地康復了,很快就知道自己病重期間發生過什麼。

    從此,司馬炎、司馬攸兄弟展開了時長近十年的皇位之爭。

    如果大臣們提議改立別的皇子為太子,就不會有後面那一大堆麻煩事了。問題在於,別的皇子太小,大的也就十來歲,而且齊王的支持者都是司馬師帶出來的班底,他們不考慮別的人選,只是全力以赴地為齊王吶喊助威,聲稱齊王賢明,太子愚鈍,應該立齊王為儲君。

    要證明別人是錯的,得先證明自己是對的。

    為證明太子是可塑之才,司馬炎煞費苦心,向東宮派駐了最好的師資隊伍,奈何少年司馬衷腦袋的抵抗太頑強,那些飽學之士用盡手段,也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司馬炎百般無奈,只好改變戰術,轉而用輿論造勢的方式為皇儲樹立賢明的聲名。

    太學是帝國的最高學府。每年蒞臨此地督導學子的課業,是帝王應該履行的主要職責之一,其目的在於表達對聖賢的崇敬,鼓勵學子們明禮儀,敦厚德,習典籍,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發生立儲之爭後,司馬炎再沒有去過太學,視察最高學府的任務改由司馬衷執行。從咸寧年間到太康(*280—289*)初年,司馬衷至少去過三次太學,或者主持隆重而古老的禮儀,或者講解先賢典籍。

    主持禮儀的難度不是很大,按部就班地做一些程式化的動作,差不多就能矇混過關,講解先賢典籍對司馬衷的智力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我們的猜測沒有錯誤,他應該只是照本宣科,當眾宣讀一下早就準備好的講話稿。我們好奇的是,當莘莘學子看著皇位繼承人一臉呆相,嘴巴一張一合,結結巴巴地念著發言稿時,想到這個人以後將會成為國家的主宰,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宮牆深處,太子的智力存在嚴重缺陷並不是什麼秘密,而在宮牆外的廣大世界裡,由於御用宣傳機器的全力開動,真相被當成了謠言,謠言反而被當成了真相,許多人被朝廷放出來的煙幕迷惑了,天真地以為太子滿腹經綸,溫文爾雅。直到南北朝後期,提到前朝舊事,還有人認為司馬衷頭腦機敏,學識遠遠超過大多數人。

    公元283年,齊王司馬攸吐血身亡,立儲之爭突然結束,然而,站在逝者的靈位前致祭時,看到身邊的太子,司馬炎心裡唯有難以啟齒的苦澀之情。是的,他勝利了,是這場權力鬥爭的勝利者,但往後他只能將錯就錯,把帝國的未來交給這個智力不足的兒子,因為過去許多年裡,他動用宣傳機器給太子樹立了賢明的形象,再變更皇位繼承人的話等於自抽耳光。

    七年後,司馬炎去世,臨終前給司馬衷留下了兩支腐朽的柺杖——司馬亮和楊駿。

    在此之前,司馬衷的形象比較單薄,留下的幾個歷史剪影很容易讓人以為他是嘴角經常掛著口水的白痴,比如“何不食肉糜”,以及“池塘裡呱呱叫的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家的”,反對他繼承皇位的大臣們的言論,似乎也可以從側面印證他就是白痴的事實。然而,繼位之後,他的歷史形象變得讓人一言難盡了,如同一幅平面人像變成了立體模型。

    司馬炎去世當夜,一支柺杖獨攬大權,嚇走了另外一支柺杖。之後,在賈南風的秘密運作下,楚王司馬瑋回京發動政變,血洗弘農楊家。事後,就如何處置太后楊芷一事,司馬衷第一次在政務場合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當時,在賈南風的指使下,大臣們一致同意賜楊芷自盡。議案送到司馬衷手裡,他說,處置太后是大事,你們再商量商量吧。

    楊芷是司馬炎第一任皇后楊豔的堂妹、司馬衷的姨母。司馬衷十六歲的時候,楊豔去世,楊芷就是從那時成了他事實上的監護人。

    楊芷曾經協助楊駿弄權,既不清白,也不無辜,司馬衷理解不了複雜的權力鬥爭,對這些東西也不關心,他只知道將要被殺死的這個女人是自己的親人。正是出於對姨母的孝心,他在朝堂上開口說話,發表了自己的“政見”。

    楊芷的命終究沒有保住,看管她的太監和宮女接到了賈南風的秘密指示,斷絕了一切食水供應,在飢餓和乾渴的折磨下,精神失常的楊芷悽悽慘慘地死在了冷宮裡。雖然沒有保住姨母的性命,但司馬衷在這次朝堂爭執中所展示的姿態,也可以證明他不是冷血而痴傻的怪物。

    楊家覆滅後,楚王司馬瑋落入賈南風精心設計的圈套,被綁赴刑場斬首。接下來是將近十年的和平期。在這段歷史時期裡,只有賈南風把一道道詔書和奏章送到司馬衷面前,請他加蓋玉璽的時候,他才有些輕微的存在感,動作嫻熟而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咔塔一聲,手起璽落,在紙上留下一塊可以證明自己是帝國統治者的印跡。

    公元300年,賈南風落到了趙王司馬倫挖掘的陷坑裡,第二年,司馬倫篡位稱帝。鬧劇結束後,司馬衷復出,處置司馬倫的黨羽時,他唯獨提到了一個小名叫阿皮的人,氣憤地說非得把此人處死。

    阿皮是西晉某開國元勳的曾孫,名叫司馬威。司馬倫逼宮奪權時,司馬衷緊緊抓著玉璽不鬆手,司馬威強行掰開他的手指,從他手中奪走了玉璽。就像一個壯漢粗暴地奪走了一個孩子最為心愛的玩具,這件事留給司馬衷的印象太恐怖了,即使時隔多日,他依然記憶猶新。

    如果說對楊芷的態度表現的是司馬衷的愛,那麼這一次,他表現出來的就是強烈的憎。

    趙王司馬倫死後,大權落到了齊王司馬囧手裡。司馬囧的父親當年是被晉武帝司馬炎氣死的,如今,上一代人的恩怨延續到了下一代人身上。把持朝政期間,司馬囧專斷獨行,政由己出,根本不把司馬衷視為皇帝,甚至不把司馬衷當作人。如同養豬一般,他把司馬衷圈養在宮廷深處,不讓智力有缺陷的堂兄餓死,就是他所能盡到的最大的善意。

    不久,長沙王司馬乂奮力一搏,險中求勝。惡戰結束的那個凌晨,皇宮裡火光遍地,嗆人的煙霧中,衣甲凌亂的司馬囧被押到了司馬衷面前。面對這個曾經踐踏過自己的人格尊嚴的人,司馬衷的反應並不是以牙還牙,而是心生惻隱,想放過對方。

    在那種蛇行鼠竄的險惡環境裡,這種仁慈罕見而可貴,但很不明智。幸好司馬乂的頭腦是清醒的,極力主張處死司馬囧。八王之亂期間,司馬乂是唯一一個給予司馬衷溫情和尊嚴的好人,可惜好人不長命,最終他被自己的盟友出賣,在刑場上被活活燒死了。

    隨著局勢的惡化,司馬衷的處境越來越糟糕,被兇狠的王爺們裹挾著,在黃河以北的大地上東奔西跑,所有的惡人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了爭奪他大打出手,企圖把他當成壓制對手的王牌,卻也沒有一個人真的把他當一回事。

    公元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挾持司馬衷御駕親征,與成都王司馬穎激戰於蕩陰。大戰當天,亂軍狂暴如潮,如果不是嵇康的兒子嵇紹忠心護主,以肉身為盾,司馬衷當時就要死於亂軍之中了。戰後,侍從要清洗血衣,司馬衷說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嵇侍中血,勿浣也”——衣服上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公元306年,八王之亂結束,東海王司馬越成為這場大混戰的勝利者。經過這麼多年的廝殺,朝廷的權威早就崩潰了,這也就意味著,留著司馬衷已經變成了一個累贅。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司馬衷某天吃餅的時候死了,死得恰逢其時。歷史記載比較模糊,但種種跡象表明,他臨死時吃的這張餅被司馬越動過手腳。

    那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時代,大家都活得很艱辛,幾乎所有人都有親人死於烽火連城的戰爭、接踵而至的天災、連年累月的瘟疫,人們都為自己的處境而悲哀,沒有精力去同情其他人。司馬衷死得悄無聲息,就如同他那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生命。

    關於司馬衷的智力水平,歷來有些爭議。他的智力有問題是一個基本共識,人們爭執的焦點在於,他的智力究竟有多低——比常人低一些,低很多,還是非常低。這永遠是一個謎了,因為歷史記載很有限,我們根本不可能用IQ指數劃分他的智力水平,但他也有正常人的情感,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而且,他天性善良。

    如果不是大哥去世得早,司馬衷就沒有做皇帝的可能,以他的智力和心性,他也肯定不會對皇位有覬覦之心,但命運弄人,在父親和叔父的皇位之爭中,他稀裡糊塗地充當了父親打壓政敵的工具,稀裡糊塗地做了皇帝,稀裡糊塗地被野心家門裹挾著東奔西跑,最終稀裡糊塗地丟了性命。

    司馬衷從小在皇宮裡長大,平靜的生活被戰火焚燬之前,他不知道宮牆外的世界一無所知。“老百姓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他說這句話不是因為昏庸或者殘暴,而是天真(也可以叫傻乎乎)地以為,老百姓的生活標準和自己是一樣的。真正昏庸而殘暴的,是他的父親司馬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司馬炎不是合格的皇帝,也不是合格的父親,是他親手把絞索套到了兒子的脖子上。

    對於那個時代的混亂和崩潰,司馬炎要負責任,很多人要負責任,處於風暴中心的司馬衷卻不需要負責任。因為,他真的什麼也沒做。

  • 2 # 歷史哈哈哈

    1.因為嫡長子優先,廢嫡社會輿論壓力太大。司馬炎雖然是司馬昭的長子,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次子司馬攸繼承大權,一個是更喜歡自己這個幼子,另外一個是這個幼子從小過繼給了自己的哥哥司馬師(司馬師只有女兒)。而司馬昭的地位就是從哥哥司馬師那裡繼承的,所以他想再還給哥哥的接班人。但是所有下屬極力反對,認為隨意改立將來會發生動亂。

    2.最後司馬昭只好讓自己的長子繼位。所以司馬炎明白,只要自己一死,自己的弟弟司馬攸極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皇位。

    3.而司馬炎的長子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是個白痴路人皆知。但是他是長子,在當時的封建倫理下,他便是最合法的繼承人。司馬炎曾經想過要廢掉司馬衷,但是皇后極力反對。

    4.這個時候司馬炎的孫子司馬遹展露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司馬炎覺得自己這個孫子可堪大用。於是司馬炎開始實行自己完美的計劃,首先讓開始逼迫自己的弟弟,趕出京城的時候吐血病死。並立楊駿為輔政大臣來平衡各方的勢力。

    5.司馬炎希望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早點死去,然後順順利利地傳位給自己聰明的孫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司馬炎死後,賈南風不但殺死楊俊也害死了司馬遹。司馬衷也成為各個勢力的傀儡。此後便發生了八王之亂,而胡人也趁機進攻中原,造成生靈塗炭。司馬炎的私心害死了無數人.

  • 3 # 謀世123

    世族門閥的勢力太大,尤其是司馬家族做了表率,晉朝成立,就是靠的大大小小的門閥支援,那也可以支援別的人,誰做帝王不重要,只是看有沒有影響到世族的利益而已,

  • 4 # 武經總要

    說起晉武帝司馬炎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算是氣量比較大的一個皇帝,這位皇帝縱橫沙場多年,為晉朝耗費了自己的心血,也造就了所謂的太康之治,整個西晉王朝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這樣優秀的一個皇帝卻沒有處理好接班人的問題,將一個皇位送給了一個弱智兒來繼承。

    弱智皇帝自然不能服眾,這導致整個司馬家族明爭暗鬥,

    最終釀成了八王之亂,讓整個西晉王朝非常的動盪,

    西晉也成了一個短命的王朝,為什麼是晉武帝要做出如此的糊塗的事情來呢?

    說起來晉武帝的子女也不少,

    她一共有26個兒子,這26個兒子中也有不少聰明的人,

    但是因為長子司馬軌早的死了,

    所以說司馬衷中也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按照華人傳下來的規矩,所謂嫡長子繼承製,

    這個時候司馬衷就是繼承人了,

    可惜司馬衷卻是一個低能兒,

    智力方面的確有問題,這是一個路人皆知的傻子。

    司馬衷最出名的傻話還屬於,

    他的師傅李熹和他的對話,司馬衷在一次吃飯的時候將很多不愛吃的飯菜扔到了地上,

    他的師傅就看不下去了,

    於是就對他說,你知道普天之下還有很多的人吃不上飯嗎?

    中國的旱災還是非常的嚴重的,

    老百姓沒飯吃都在餓啊,皇帝不能這麼浪費。

    而司馬衷聽了這句話之後回答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那就是何不食肉糜。司馬衷認為百姓的機會,如果沒飯吃,那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這樣的回答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的師傅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司馬衷是一個低能兒,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司馬炎也知道這個孩子難以負擔帝國繼承人的重任,所以說他想換太子,可惜他的皇后反對更換太子。

    楊皇后出自名門望族為晉武帝生下的三男三女,司馬衷則是他的二兒子,

    司馬炎多次擔心自己的兒子,太過於愚鈍,難以繼承大統,

    但是楊皇后每次都反駁到,雖然司馬衷不聰明,但是還是一個善良的人,慢慢的教導還是會變聰明的。

    晉武帝也不糊塗,認為這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於是反駁道,現在換太子還是來得及的。

    但是楊皇后卻不同意。立嫡立長,司馬衷都應該是太子

    在楊皇后的枕頭風面前,司馬炎卻變得優柔寡斷起來了,於是他就將考察太子的重任分配給兩個大臣:和嶠和荀勖。

    荀勖是一個有高深學問的人才,他為司馬衷說好話。認為他有了進步,於是司馬炎也就放下心來,不準備更換太子了。

    而在天熙元年4月,司馬炎就突然突發疾病死去,這個時候,

    司馬衷即位就是晉惠帝。

    晉惠帝是個傻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於是他的皇后賈南鳳首先發動發動政變,殺死了大臣楊駿,

    緊接著晉朝的八個王爺也不服氣發動了八王之亂。

    司馬家族的成員殺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最終讓劉淵的侄子劉曜攻破了長安。

    司馬鄴被俘也導致了西晉的滅亡。而司馬炎不過剛剛死去25年而已。

  • 5 # sunjin6278

    古代的女人因受儒家“三從四德”的限制,在父母家時是大門不出二門不踩,等結婚到了夫家,也是孝奉公婆,伺候丈夫,照看子女,一般很少與外界接觸,因此,在她們心裡,只知有父母雙親,丈夫兒女,別的就很少得知了。由於她們眼界很窄,在為人處世上,也就只知對自己的親人好,私心重,只顧眼前,不看長遠。由此也就傳下了“頭髮長,見識短”的俗語。

    三國時期,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代魏建晉稱帝后,是為晉武帝。晉武帝執政初期,那真是英明神武,革新政治,振興經濟,歷行節儉,推行法制,頒行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人口增殖,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280年,他派晉軍滅了東吳,完成了三國歸晉,天下一統。也許正應了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句名言吧,晉武帝統一了天下,沒了敵國外患,他也就逐漸變得驕奢淫逸起來。他開始怠惰政事,淫慾六宮。有一個“羊車望幸”的典故,就是說的晉武帝。楊皇后死後,司馬炎後宮佳麗眾多,粉黛近萬,每天臨幸哪個妃子呢?成了司馬炎頗為頭疼的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終於司馬炎想出一奇葩之法,他每天就坐著讓幾頭羊拉的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久而久之,一個有心望幸的宮妃就有了對策,她派宮人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就沿路而來,停在她宮門吃食,於是司馬炎也就自然寵幸了該宮妃。後來其他宮妃得了這絕竅,也紛紛效仿,羊車望幸成語也就成了司馬炎的絕創。司馬炎還大肆分封同姓諸王,大約共封了近三十個諸侯王,這些王大多都有封地,甚至還擁有各自的武裝,勢力很大。也許司馬炎是羨慕周、漢分封諸侯王治世能長久的緣故吧,但事與願違,在他死後不到二十年,就引發了“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英明神武的晉武帝,因為寵愛楊皇后,耳根子軟,還做了一件更蠢的事,那就是讓他的痴呆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楊皇后楊豔是山西弘農楊氏,大姓望族,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聽說楊豔有尊貴面相後,就讓尚為世子的司馬炎聘娶了她。楊豔天生麗質,聰明賢慧,嫻熟女工,善於書法,深得晉武帝寵愛,一連為晉武帝生下三子三女。大兒子司馬軌兩歲夭折,後來晉武帝就按“立長不立幼”的定製,立年尚九歲的司馬衷為太子。待司馬衷年長後,卻是個痴呆兒。司馬炎感到太子不足以託大事,想另立繼承人,就私下告訴了楊皇后。楊皇后的三子司馬柬年少聰明,頗有膽識,如果楊皇后這時推薦立三子為繼承人,也是最好的選擇。但這之前,楊豔已接受了世宦賈充的妻子郭氏的巨賄,並答應讓其醜女賈南風做太子妃。楊豔當時就對晉武帝說:“設立嫡子以年長而不依才能,怎麼可以改換呢?”武帝也只好作罷。等到商議太子婚事時,晉武帝想迎娶衛瓘的女兒,但楊豔盛讚賈南風有美德,私下還密令人進言相勸武帝,司馬炎也就同意了。楊皇后死後,晉武帝雖感太子不足託付,但因楊駿、賈充父女等人為太子的遮掩,晉武帝終沒能下決心廢太子,直到病重,司馬炎也只能聽天由命了。290年,晉武帝病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痴傻“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完全被皇后和楊駿等權臣控制,他們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完全置國事於不顧,引發了持續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最終把個繁榮的西晉給斷送了。

    常言道:“當斷不斷,必受其害”。晉武帝司馬炎在立太子一事上,完全被自己寵愛的楊皇后所左右,明知太子不足託付大事,依然不去果斷廢立,任其發展,在這上真的很失英明神武形象,真是把選擇接班人當成了兒戲,直接招致西晉成了短命王朝。武帝泉下有知,又當以何面目見其父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就是在今天,也是對我們很有警醒意義的。

  • 6 # 安定郡小書生

    晉惠帝司馬衷確實是歷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一直被操縱在老婆賈南風手中。

    一、其實晉武帝司馬炎也懷疑過兒子的智商。

    泰始三年(267年),九歲的司馬衷就被立為皇太子;泰始八年(272年),司馬炎就為皇太子司馬衷娶權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當時賈南風十五歲,還年長司馬衷兩歲。

    司馬衷從小是沒有其他同齡人聰明,大家都說他弱智。久而久之,作為皇帝的司馬炎也開始對自己的這位繼承人產生了動搖,於是就決定考一考自己的兒子。

    晉武帝司馬炎就特意找到權威人士給自己兒子出了一份公務員考試題,並限他三天之內交卷。皇太子司馬衷看到試卷後,心裡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還是他老婆太子妃賈南風聰明,心想咱們的國家一號公務員靠考試是得不來的。於是將出題的幾個教授找到,將試卷摔在這幾個老頭臉上,罵到:“你們反了天了,還想靠未來的皇帝,到底想不想混了,你們自己作吧,作不好就捲鋪蓋卷直接滾蛋。”這幾位老先生畢竟端的是司馬家的飯碗,只能是自己出題自己做。然後,賈南風讓司馬衷重新抄了一遍,送給皇帝老子司馬炎閱卷。

    司馬炎看完考卷後,不由得摸摸鬍鬚得意的笑了。心想:“讓那些說我兒子是笨蛋的人見鬼去吧。”從此,更加堅定了由皇太子司馬衷接班的想法。當然,司馬衷也對自己的老婆賈南風也就更加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對其言聽計從。

    二、其實司馬衷也不是特別白痴。

    如果大家心目中的司馬衷就是平常想象中流著哈喇子的弱智形象,那麼大家的智商也估計於司馬衷沒有區別了。事實上,司馬衷的智商在爾虞我詐的權利頂層確實現的不夠用,作為正常人還是能夠的,也就是我們農村的心眼比較實的人吧。這些人在一些人眼中也就是與白痴差不多。

    作為老子司馬炎雖說平時在後宮花天酒地,話說用羊車泡妞的就是司馬炎的發明,平時疏於對兒子的關心,但是司馬炎對自己的未來繼承人還是有點了解的。要是讀著你是皇帝,能把皇位傳給一個不瞭解的兒子嗎,如果是白痴能夠不知道嗎?

    唯一得出的結論是,司馬衷更不就不是白痴,就是一個雖然生活在宮廷,但是沒有經歷過宮廷爭鬥的心眼比較實的傻小子。畢竟司馬衷的老媽是皇后楊豔,非常受到晉武帝司馬炎恩寵;楊豔死後,由其堂妹楊芷入宮繼續當皇后,作為太子的司馬衷在宮中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三、還有幾點例子說明司馬衷不是特別白痴。

    話說司馬衷成為皇帝后,在永興元年(304年),司馬衷率軍討伐皇太弟司馬穎,在蕩陰被司馬穎的軍隊戰敗,司馬衷面部中傷,身中三箭,被司馬穎俘虜。而當時,司馬衷身邊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皇帝。後來,司馬穎的軍士把嵇紹按在馬車前的直木上。司馬衷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軍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馬穎)的命令,只是不傷害陛下一人而已!”於是嵇紹被殺害,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為他的死哀痛悲嘆。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可見,司馬衷最起碼還是知道誰是忠臣的,也就是前面說的心眼比較實的吧。

    另外,司馬衷還有幾個笑話。一是有一次,司馬衷與幾個隨從到華林園去玩;當他們經過一個池塘時聽見裡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於是司馬衷便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的?隨從就說:“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人的。”二是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當司馬衷聽到有人餓死時,就問到:“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其實這兩則故事只能說明司馬衷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根本沒有見到外面的世界,對外面情況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力。

    四、其實晉武帝司馬炎也沒有別的選擇餘地。

    首先,司馬炎當初之所以能夠被立為晉國太子,就是因為他是晉王司馬昭的長子;要知道當初司馬昭本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不得不立司馬炎為太子。現在,司馬炎在確立自己的繼承人時,面對長子司馬軌早逝,次子司馬衷也就成為長子了,成為司馬炎不能逾越的考慮。

    其次,門閥士族勢力的強大。從司馬炎能夠被確立為晉國太子來看,即使當時權傾天下的司馬昭都拗不過門閥勢力的反對;現在在門閥勢力擁立之下成為皇帝的司馬炎,同樣拗不過這些人的反對。另外,司馬炎為兒子選的太子妃賈南風的賈氏家族,以及太子的舅家楊氏家族,都是士族中非常有影響力的家族。甚至,估計司馬炎認為自己的繼承人後面有這兩大家族的支援,將來皇位可以坐的穩穩的,可惜事與願違。

    最後,司馬炎的耳朵比較軟。晉武帝司馬炎確實是歷史上比較好色的幾個皇帝,可是面對皇后楊豔時,司馬炎的耳朵還是比較軟的。作為皇后當然支援自己的兒子是未來帝國的繼承人的,那麼,聽老婆話的晉武帝司馬炎當然就得按照老婆的話做了。後來,皇后楊豔在病逝之前,擔心自己兒子將來受委屈,再次建議將自己堂妹楊芷迎進宮中立為皇后,司馬炎都照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新世界》非得把長根寫死,臨死前還問田丹能修來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