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都歷史
-
2 # 奕天讀歷史
東漢光武帝劉秀,屬於比較陰柔的人物,相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大明太祖朱元璋,存在感非常低。他的事蹟除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之外,能夠讓大家耳熟能詳的,相對而言,非常少。
歷史上有句非常經典的話,可謂是世人皆知,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而實際上,那些成就了統一大業的帝王,真正去踐行這句話的,其實很少。數來數去,也不過有兩個比較典型的,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一個是漢高帝劉邦,他們兩個屠殺功臣相對較多。其他的帝王,包括漢光武帝劉秀在內,都很少有大肆屠殺功臣的行為。
那光武帝劉秀,有沒有殺過功臣呢?當然有,沒有大肆殺戮過功臣,不等於沒殺過功臣。至少有三個東漢的開國功臣,直接或者間接死於劉秀之手。
第一位,彭寵。
彭寵和劉秀,曾經皆為更始帝劉玄的臣子。彭寵為漁陽太守,而劉秀在更始元年以行大司馬事的職務,受命鎮撫河北州郡。當時,恰逢王朗在邯鄲稱帝,徵召彭寵,以及上谷太守耿況手下的兵馬。彭寵在吳漢的勸說下,歸附了劉秀。
劉秀征伐王朗時,彭寵受任大將軍之職,不但派吳漢、王梁等將率軍支援劉秀,還擔負起了漢初蕭何的角色,在後方負責供應大軍的軍需補給。彭寵出兵、出錢、出糧支援劉秀,為劉秀平定河北立下大功。
彭寵功高,期望自然也高,但是劉秀並不信任彭寵。當彭寵拜見劉秀時,劉秀接見他的規格非常低。彭寵因此憤憤不平。而負責監察彭寵的幽州牧朱浮,也趁機在劉秀面前構陷彭寵。彭、朱兩人由此結怨。
劉秀稱帝之後,彭寵派去支援劉秀的吳漢、王梁都位列三公之位,卻唯獨不加封彭寵。劉秀想幹什麼呢?劉秀如果不具備一些特點,是做不了開國皇帝的。這一點從他的兄長劉演被更始帝劉玄所殺之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表面繼續對劉玄示弱,回家抱著哥哥的靈位大哭,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呀,細想一下這是一位很可怕的人物。
劉秀正是要借朱浮之手除掉彭寵。而在朱浮的多次構陷之下,劉秀下詔讓彭寵入京,迫使彭寵心不自安,不得已起兵造反。最後,彭寵被自己的家奴所殺。而朱浮被彭寵擊敗後,隻身跑回京城,做了劉秀的執金吾,貼身大保安。這劉秀不會比他的先祖劉邦仁慈的。
彭寵之亂,導致河北大亂,三年多無法有效控制。而原本富庶的漁陽,也變得滿目瘡痍。劉秀有殘忍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推測彭寵一事,對他的觸動非常大,所以,在此之後,光武帝改變了殺功臣的方法。
第二位,劉楊。
這位劉楊之死,最凸顯劉秀的兩面性。
劉秀先是得償如願的娶了日思夜想的陰麗華,可一轉眼,他為了成就自己的功業,又娶了郭聖通,並冊立郭聖通為皇后。而劉秀娶郭聖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同真定王劉楊結盟。
劉楊是漢景帝劉啟的七世孫,郭皇后的親舅舅。在劉楊的幫助下,劉秀順利消滅了王朗。劉秀繼位之後,劉楊繼續為真定王。
按照《後漢書》所載,劉楊製造讖語:“赤九之後,癭揚為主。”劉楊有癭病,即喉結兩旁腫大。意思就是,劉秀之後,劉楊就是皇帝。
這個讖語很可疑,因為劉秀最相信讖語,劉楊這麼做,明擺著自己要找死。是不是真的是劉楊乾的不好確定,但是,劉秀派耿純、陳副、鄧隆以此為由,殺了劉楊、其弟劉讓、其從兄劉細。
史書雲“帝憐揚、讓謀未發,並封其子”,劉秀憐憫兩人謀反的計劃並沒有實施就被殺了,於是就加封劉楊之子劉得為真定王。而實際上呢,劉秀趁機收了劉楊三兄弟手中的一萬餘兵馬。再聯想之後劉秀廢后之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第三位,韓歆。
韓歆最初為更始政權的河內郡太守,與彭寵、耿況級別相當。在歸附劉秀後,作為軍師,跟隨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征伐關中之地,後因功獲封扶陽侯。東漢建立後,任尚書令,沛郡太守。
建武十三年(37年),韓歆受命任大司徒之職。韓歆素來直言不諱,而劉秀也根本不能容忍。有一次,光武帝讀隗囂、公孫述的上書,說二人有才華。結果,韓歆直言:“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
其實,歷史上被大臣罵為桀紂的君王很多,但是,大多數君王也就那麼一聽就算了。但是,劉秀認真了,大怒,直接將韓歆免職勒令歸鄉。之後,又派使者送去一道詔書,繼續責問韓歆。
在古代,如果在被免職歸鄉的途中,繼續被皇帝下詔指責,就是賜自盡的意思。韓歆,及其子韓嬰接到責問詔書後,自刎而亡。
這件事引發了諸多人的不滿,劉秀知道後也後悔不已,賜韓歆家族金錢、糧食,還以大司徒之禮安葬了韓歆。
劉秀並不懼殺戮。
這裡只是列舉了三位比較典型的被劉秀所殺的功臣,劉秀實際上所殺之人,不止這些。而且,劉秀可以“陰柔”到讓人恐懼。
《後漢書》記載:“沛太后郭氏(即被廢的郭皇后)薨,因詔郡縣捕王侯賓客,坐死者數千人。”有一種殺人之法,叫做“捧殺”,先縱容,時機到來之時,再殺。劉秀將這一方法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
郭皇后一死,劉秀立刻收網,大肆打壓郭皇后所生諸子,手下的門客也悉數殺死。相比朱元璋而言,劉秀仁慈麼?真不見得,只要是危機皇權穩定的,都不會手下留情的。
劉秀沒有大肆屠殺功臣的原因。
劉秀之所以沒有大批的殺戮包括雲臺二十八將在內的功臣,主要是劉秀的平衡術做的比較好。
劉秀手下的開國將領中,主要分為三派,一派是南陽郡的劉氏宗親,另外一派是南陽、潁川兩郡的南方將領,還有一派就是漁陽、上谷兩郡的北方將領。再加上劉秀之後扶持的殷氏、竇氏外戚,還有馬援等家族,很好的在各派之間建立了平衡。
特別是後期,劉秀非常倚仗外戚,這也為東漢之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而開國功臣們,也都比較識趣,在四方平定之後,紛紛主動交出了兵權。劉秀則給與他們除了兵權之外的榮華富貴。
同時,劉秀又實行“退功臣而進文吏”的政策,重用文臣。這跟宋朝的揚文抑武政策非常相似,也同樣導致了東漢的武力逐步衰退。
雲臺二十八將的由來
雲臺二十八將並非光武帝劉秀所封,而是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所為。
劉莊效仿西漢宣帝畫功臣十一人像,放置在長安未央宮麒麟閣的故事,讓人畫了跟隨劉秀征戰的二十八名功臣的畫像,懸掛於雲臺閣內,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這二十八將,皆非宗室外戚,且戰功卓著。另外還有外戚集團的王常、李通、竇融、卓茂等人,共計三十二人。
雲臺二十八將的名單就不列舉了,沒人給他們寫小說呀,所以,知名度上明顯不如其他朝代的將領。
回覆列表
首先漢光武帝劉秀是罕見的幾位登基後沒有殺過功臣的皇帝。
一般而言,皇帝屠殺功臣的原因有兩大方面,其一是皇帝方面,比如說皇帝為鞏固統治,才屠殺功臣的;另一方面來自功臣方面,比如說功臣居功自傲,為非作歹,往往會引來殺身之禍。
光武帝劉秀自不必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賢君,對待功臣非常寬厚,而與西漢、明朝的開國功臣不同,東漢的開國功臣文化素質也很高。
比如有一次皇太子向劉秀請教攻戰之事,劉秀引用了衛靈公與孔子之間的一段故事,然後說“此非爾所及也”。訊息傳出後,鄧禹等開國功臣紛紛主動交出兵權,“剽兵甲、敦儒術”。
可以說君臣之間的默契很高。比之杯酒釋兵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雲臺二十八將也不僅是因為戰功卓著,更是上面所說的原因。
雲臺二十八將主要是協助劉秀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大將。按順序排列:鄧禹、賈復、寇恂、馮異、祭遵、蓋延、耿純、馬成、陳俊、傅俊、王霸、李忠、邳彤、臧宮、吳漢、耿弇、岑彭、朱祐、景丹、銚期、馬武、王梁、杜茂、堅鐔、任光、萬修、劉植。還都是兩個字的名字。二十八星宿也就是這麼演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