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隨著快餐業、食品商店和高檔餐廳的加入,對以植物為基礎製作的肉類產品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尼爾森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美華人被要求待在家裡之後,上週以植物為基礎的肉類替代品的購買量上升了279.8%。

    Impossible Foods就是其中一家開發植物性肉類產品的公司,該公司表示,它的使命是有朝一日完全取代現有的肉類行業。但如果以植物為基礎的肉類不只是一個已經存在的市場食品的替代品,而是開始生產從未存在過的肉類呢?

    Impossible Foods CEO Patrick Brown在這周的Vergecast播客節目中就跟The Verge的主編Nilay Patel討論了這種可能。Brown表示,這一直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在他們學習已有肉類的風味化學和紋理時他們知道了許多關於豬肉牛肉和其他肉類的區別,所以他們可以透過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術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肉類,它可以做到完全不像人們此前吃過的任何東西。

    Brown指出,人們現在吃的肉類之所以被選中並非是它們是地球上最美味的動物,而是它們能夠被人類馴化,所以他們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創造一種市場上沒有的東西。Brown稱,從使命的角度看,若想他們的銷售有價值則需要滿足以犧牲動物產品銷售為代價的前提。眼下,他們有必要製造出易於識別的一種肉類替代品,未來他們則擁有許多方法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樂趣並創造出多種風味、口感等。“我們不希望我們的銷售成為現有肉類銷售的補充。我們希望它們能取代現有的肉類銷售。這是核心點。”

  • 2 # 智誠優博

    第一種是植物培養肉,主要是由植物蛋白、氨基酸、脂肪等物質組合成的素肉,透過新增植物性血紅蛋白模擬真肉的色澤和口感,不含有動物成分。第二種是細胞培養肉,是利用動物體內分離的成肌細胞或全能幹細胞,提取後置於試管或培養皿的營養液中培養,以促使其形成類似肌肉的組織,其外觀、口感類似於傳統肉。

    第一種原料獲取較為容易,製作工藝也不算太難,技術難點在於打造真肉的質感,成本不高,目前市場上主要玩家包括Impossible Food和Beyond Meat都屬於這類。

    第二種製作難度大,成本也高得多。世界上第一塊“人造肉漢堡”誕生於2013年,由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Mark Post教授耗時多年推出,投入的經費總額高達25萬歐元(約人民幣200萬元)。2019年11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宣佈研發出中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

    人造肉技術及產業前景被許多人所看好,有利於解決傳統畜牧業土地不足及肉品寄生蟲汙染等問題。但也衍生了新的疑慮,包括這些家禽家畜細胞的來源、培養方式,標籤標識,品質管理、衛生等,如何制定適當的監管和法規框架來加以規制也成為新的課題。從實驗室裡培養的人造肉不同於傳統畜牧業所生產的肉製品,在制度上到底該由誰管,近兩年在美國也引起熱烈討論。

    為了解決這個管理問題,2018年10月23日至24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食品藥品管理局(HHS-FDA)[1]和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USDA-FSIS)[2]舉行了聯合公開會議,討論以細胞培養技術生產的畜禽產品的潛在危害及相關標識、監管等議題。2019年3月7日,FSIS與FDA宣佈正式協議,共同監督由家畜和家禽細胞系所培養生產的人造肉品,其中FDA監督細胞收集、細胞庫以及細胞的分化生長等,而細胞收集的後續監管,包括產品製造生產與標識環節,則由FSIS負責

  • 3 # 土豆160737675

    兒童越來越痴呆。中年人會無味覺。老年人不知何去何歸。都是防腐劑和化學新增劑的功勞。人的身體現在是化工廠了吃糧食有顆粒澎大素。水果有嗺熟劑。放在冰箱的瓜果會長大。人類健康走向才是應該關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見大師如果沒有阻止謝遜,謝遜能否殺死宋遠橋逼出成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