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滿豫看文化歷史
-
2 # 老高看歷史
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位期間(629—650年),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平定吐蕃內亂,降服羊同,統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係,創設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設定官職品階,頒佈律令,統一度量衡和課稅制度,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確立了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法律等制度,並且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貞觀十五年(641年),松贊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高宗時,松贊干布獻金銀珠寶十五種,促進了漢藏文化的交流。
司馬炎
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
司馬炎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繫,拱衛中央。司馬炎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北方,並廢屯田制,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晉武帝鑑於曹魏末期為政嚴刻,風俗頹廢,生活豪奢,乃“矯以仁儉”,不能自存者賜穀人五斛,免逋債宿負,詔郡國守相巡行屬縣,並能容納直言。還重視法律,親自向百姓講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並親身聽訟錄囚。
不管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個人經歷,司馬炎根本和松贊干布相比較。
-
3 # 鬍子大叔TELL
松贊干布,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樣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
松贊干布的生年現尚存爭議。一般認為他誕生於公元617年,即隋朝義寧元年,松贊干布的父親朗日松贊是吐蕃王朝第31代贊普。(藏語裡面,贊為雄豪有力,普為大丈夫之意,故吐蕃王朝將國王稱為贊普。)松贊干布出生時,吐蕃王朝的都城還在雅魯藏布江南岸澤當,正是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成長以後,南征北戰,統一了高原上的各個部落,並建新都拉薩,帶領雅隆部落走向更為遼闊的天地,開闢了藏族歷史的新紀元。
由於他對藏族歷史的巨大貢獻,被後人尊稱為松贊干布,意為深沉寬厚傑出能幹的男子。唐代的歷史書,稱他為“棄弄贊”。松贊干布3歲的時候,其父朗日松贊率兵滅掉了北方的蘇毗部落,初步統一了青藏高原,由一個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領一躍成為吐蕃各部的君主。松贊干布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嚴格的訓練,成為精通騎射、角力、擊劍而武藝出眾,又愛好民歌、善於吟詩的文武全才的王子。
唐貞觀三年(629年),松贊干布13歲時,國王朗日松贊被人毒死。諸族一起舉兵叛變,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勢入侵,蘇毗舊貴族也在積極地進行“復國”活動,紛紛向吐蕃進兵發難。松贊干布在這種內困外擾的嚴重局勢下繼承王位,成為吐蕃第32代贊普。他沉穩果敢,以強硬手段應付叛亂,經過3年征戰,終於穩定了局勢,再次恢復了吐蕃的統一。貞觀六年(632年),松贊干布率部眾渡過雅魯藏布江,把都城遷到在拉薩河畔新建的拉薩。
吐蕃遷都以後,松贊干布制定了一系列兼併周邊諸族的戰略方針,旨在統一高原。蘇毗地處吐蕃北部,散居在青海玉樹等處,區域遼闊,農牧兼營,盛產良馬。羊同,又稱羌塘,位吐蕃西部,盛產與吐蕃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食鹽。滅掉這兩個王國後,松贊干布又著手經略東方,將位於今天青海東南部和四川西北地區的党項(古代羌人的一支)和位於今甘肅、青海等地的吐谷渾(古代鮮卑族的一支)征服。至此,東與大唐的涼、松等州相接,南至婆羅門(印度),強大土蕃王朝巍然屹立在青藏高原。
重新統一吐蕃王朝之後,松贊干布迎娶了尼泊爾國尺尊公主,又向當時統治中原的同樣雄才大略的唐朝皇帝李世民求親。貞觀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好問聘。當時唐太宗沒有同意,松贊干布幾次派人向唐朝請婚也未能如願,便決定用武力逼婚,於貞觀十二年(638年)爆發了蕃唐首次戰爭。貞觀十四年(640年),松贊干布又派大相噶爾東贊備厚禮黃金五千兩及寶物珍玩數百件,到長安再次向唐太宗請婚。翌年,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松贊干布。
司馬炎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曾出任中撫軍 ;司馬昭本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於鹹熙二年(265年)。冊封司馬炎為晉國太子 。同年八月,司馬昭中風猝死後,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司馬炎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司馬炎建立晉朝後,一方面繼續執行和平國策,一方面休養生息,推行仁義的《泰始律》愛護百姓,擴大生產。他下詔在全國釋放奴婢,並組織起來代替士兵軍屯,增強了國力。在曹魏奢靡腐敗的基礎上,司馬師治理了軍隊的貪腐,晉武帝要求百官廉潔,並且採納了尚書胡威要求嚴管三品官員的建議。晉武帝推崇節儉,史稱:“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之遺風”,提倡恭儉,他的廉潔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讚許。陸雲在給吳王的上書中,也提到晉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沒有再修建宮殿,多次下詔嚴格禁止奢靡,陸雲批評在晉惠帝時期蔓延的腐化作風。晉武帝對百姓是仁慈的,在國家統一後,他繼承了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也優待吳國君臣,並且提出對江東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役,得到百姓的擁護。司馬氏僅僅五個宗室南渡能建立東晉,與江東百姓感激晉武帝有重要關係。唐太宗說他:“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過去說他驕奢賣官是誤解,劉毅也只是說他的大臣賣官,晉武帝晚年有縱然豪強、外戚的缺點,但沒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極個別現象當風氣。陸雲說晉惠帝詔天下“雖嚴詔屢宣,而奢俗滋廣。”晉武帝在統一後執行佔田制,允許百姓佔田百畝,當時沒有土地兼併,國內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無窮人”的民諺。散騎常侍鄒湛說“世談以陛下比漢文帝”,而劉頌在上書中也說百姓把晉武帝比作漢文帝,可見晉武帝在全國是得到百姓愛戴的。晉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東漢宗室的禁錮,優待三國的宗室是值得讚許的,他“仁以厚下,儉以足用,”總體上起歷史進步作用,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縱容豪強,喜歡宴樂的缺點,可是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的本質依然是儉樸的,他關心舅氏,聽說王愷與石崇爭富,想幫王愷,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見他沒有奢侈富貴。外出參加宴樂,到王濟家,看到飲食、器具華麗,感到不適應,沒等宴會結束就離開了,他不喜歡華衣錦食的生活。他聽說和嶠家有好李子,讓他送來些,和嶠是出名的吝嗇,被杜預稱有錢癖,結果只給晉武帝送來數十個。豪強世家在當時對晉武帝態度,並非像封建專制嚴重時期,科舉出身沒有強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對皇權敬畏服從。晉武帝能在複雜環境中,抑制豪強,不讓他們對國家造成影響,主要是對百姓實行仁義,制定佔田政策削弱豪強,推行民主、釋放奴婢來阻止豪強勢力過度膨脹,這些都是進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現為負面影響,比如讓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兒入宮選拔,這也是為了限制士族豪強家族之間聯姻,強化皇家地位尊嚴。具體執行時,晉武帝也是讓自己的楊皇后負責,不是為了自己的淫樂,甚至偶然說一個女子美麗,被楊皇后反駁也沒有強求,楊皇后選拔時把漂亮的都不選。儘管這個政策有些過分,但是也沒有損害百姓,只對豪強有影響,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敗衣粹貌以避之。”
-
4 # 戰鬥大黃蜂
松贊干布,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是實際上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平定吐蕃內亂,極大擴張了吐蕃王朝的版圖,使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強國。確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從唐朝引入科學技術以及曆法。松贊干布與其王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至今仍受藏族人尊崇。
司馬炎,即晉武帝,字安世,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晉朝開國皇帝。鹹熙二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所以我們從兩人的簡介中可以知道松贊干布比較有想法,對國家的發展上面,我覺松贊干布的能力和司馬炎都差不多。松贊干布對吐蕃王朝的延續開了一個好頭。
-
5 # 聰明的小龍女
松贊干布唐朝時期吐蕃最厲害的雄主,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多才多藝、雄才大略,平定內亂、降服異己、加強軍事實力、和親大唐引進唐朝文化、同時又信奉佛教,將吐蕃打造成了西域高原一大強國。司馬炎雖是西晉開國之君,但才能謀略都比松贊干布差得太遠。因此吐蕃王松贊干布更厲害。
回覆列表
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位期間(629—650年),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平定吐蕃內亂,降服羊同,統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家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係,創設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設定官職品階,頒佈律令,統一度量衡和課稅制度,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確立了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法律等制度,並且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貞觀十五年(641年),松贊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高宗時,松贊干布獻金銀珠寶十五種,促進了漢藏文化的交流。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評價: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松贊干布)之時出現也。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母為文明皇后王元姬。
初以父勳,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鄉公曹奐,遷中撫軍,進封新昌鄉侯,拜為撫軍大將軍、晉國世子。鹹熙二年(265年),拜為相國,襲封晉王。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建都洛陽,年號泰始。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 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人口增殖,整個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咸寧五年(279年),命令杜預、王濬發動“晉滅吳之戰”,實現全國統一。此後,驕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松贊干布和司馬炎都可算得上是開國之主。相比較之下,作為松贊干布客觀上發展了吐蕃王朝,促進了中化文化在吐蕃王朝的傳播交流,促進祖國邊疆地區的文化發展,但是後期嚴重威脅了大唐王朝在西域的統治地位。晉武帝司馬炎,從魏元帝曹奐手中逼迫其禪位,建立了晉朝,發動了晉滅吳戰爭,統一了全國,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分裂戰亂的局面,但是後期驕奢淫逸,為晉朝的“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為晉王朝之後的五胡亂華埋下了導火索,給大漢民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
作為中立者,不可否認,松贊干布和司馬炎為推動當時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作用,但同樣的對中原王朝和大漢民族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