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飲在古時被稱為“冰食”。冷食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早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這是當時的奴隸們唱的一首農事詩,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舊時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譯過來就是:十二月,把冰鑿得通通地響。正月裡,把它藏進冰窖。“凌陰”就是藏冰室。藏進冰窖幹什麼用呢?供貴族們在夏天時享用。
食冰
古時貴族食冰,首先依賴於藏冰。《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凌:冰室;三其:三倍),春始治鑑(春天獻羔而啟冰)。”凌人是周朝專司冰事的職官,主掌斬冰、藏冰、啟冰、頒冰諸事。在陝西鳳翔,發掘出過秦時一處凌陰。這個凌陰掘於一個夯土臺基的中央,深約2米,窖口10米×11.4米,底8.5米×9米。窖周圍的夯土成隔溫牆,厚3米。窖上有瓦頂建築,窖底鋪板巖,窖口有五道可起落的閘門,閘門下有排水道,可供溶水排出。冰窖周圍有大量腐殖質,大約是昔日用麥草做保溫層的殘跡。
過去,按節令,夏曆十二月鑿冰,正月藏冰,三月啟冰。藏冰時,按《儀禮》記載,要祭司寒之神。祭品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為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就是北方之神。北方的土是黑的,北方的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待啟冰時,還要獻禮。獻禮要用羔羊春韭,在窖口要掛上桃木弓、荊棘箭,以闢鬼邪。啟冰時取出的第一批冰,要託以祭盤,於太廟祭祀先祖。
除冰室、冰井之外,還有“冰鑑”。“冰鑑”即冷藏食品的大冰盆,今有出土的曾侯乙“冰鑑”兩個,呈方形。這種“冰鑑”有蓋,裡面裝一方壺。蓋的中間是空的,蓋上蓋子,方壺的壺蓋正好從中間露出。很顯然,這壺是用來盛酒的,“冰鑑”對壺中的酒起到了冰鎮的作用。
造冰
因當時收藏冰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冰的人並不多。當時皇宮舉行冷宴,以食冰為主,皇帝即以冰頒賜部下,以示皇恩。隋唐以後,城中開始有賣冰的鋪子,但夏天冰的價格仍很高。《雲仙雜記》記載:“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至唐代,中國已有人造冰。《杜陽雜編》記載:“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煮千沸,急沉澗底,平旦冰結矣,名寒筵冰。”
華人造冰與歐洲人造冰相比,大約早了5個世紀。初創冰雕者,當屬唐代的楊國忠子弟。《開元天寶遺事》記:“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綵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惠。”
皇帝們在盛夏因為多食冰水,就容易暴病。《宋史·施師點傳》記,施師點任禮部侍郎後,孝宗皇帝很器重他,經常與他長談。“一日入對後,殿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後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
《本草綱目》也記載,宋徽宗因食冰多而致脾病,國醫久治無效,召楊介診之。楊介以冰塊煎藥,所謂“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以冰治冰,結果治好了徽宗的脾。
冷飲在古時被稱為“冰食”。冷食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早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這是當時的奴隸們唱的一首農事詩,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舊時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譯過來就是:十二月,把冰鑿得通通地響。正月裡,把它藏進冰窖。“凌陰”就是藏冰室。藏進冰窖幹什麼用呢?供貴族們在夏天時享用。
食冰
古時貴族食冰,首先依賴於藏冰。《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凌:冰室;三其:三倍),春始治鑑(春天獻羔而啟冰)。”凌人是周朝專司冰事的職官,主掌斬冰、藏冰、啟冰、頒冰諸事。在陝西鳳翔,發掘出過秦時一處凌陰。這個凌陰掘於一個夯土臺基的中央,深約2米,窖口10米×11.4米,底8.5米×9米。窖周圍的夯土成隔溫牆,厚3米。窖上有瓦頂建築,窖底鋪板巖,窖口有五道可起落的閘門,閘門下有排水道,可供溶水排出。冰窖周圍有大量腐殖質,大約是昔日用麥草做保溫層的殘跡。
過去,按節令,夏曆十二月鑿冰,正月藏冰,三月啟冰。藏冰時,按《儀禮》記載,要祭司寒之神。祭品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為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就是北方之神。北方的土是黑的,北方的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待啟冰時,還要獻禮。獻禮要用羔羊春韭,在窖口要掛上桃木弓、荊棘箭,以闢鬼邪。啟冰時取出的第一批冰,要託以祭盤,於太廟祭祀先祖。
除冰室、冰井之外,還有“冰鑑”。“冰鑑”即冷藏食品的大冰盆,今有出土的曾侯乙“冰鑑”兩個,呈方形。這種“冰鑑”有蓋,裡面裝一方壺。蓋的中間是空的,蓋上蓋子,方壺的壺蓋正好從中間露出。很顯然,這壺是用來盛酒的,“冰鑑”對壺中的酒起到了冰鎮的作用。
造冰
因當時收藏冰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冰的人並不多。當時皇宮舉行冷宴,以食冰為主,皇帝即以冰頒賜部下,以示皇恩。隋唐以後,城中開始有賣冰的鋪子,但夏天冰的價格仍很高。《雲仙雜記》記載:“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至唐代,中國已有人造冰。《杜陽雜編》記載:“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煮千沸,急沉澗底,平旦冰結矣,名寒筵冰。”
華人造冰與歐洲人造冰相比,大約早了5個世紀。初創冰雕者,當屬唐代的楊國忠子弟。《開元天寶遺事》記:“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綵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惠。”
皇帝們在盛夏因為多食冰水,就容易暴病。《宋史·施師點傳》記,施師點任禮部侍郎後,孝宗皇帝很器重他,經常與他長談。“一日入對後,殿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後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
《本草綱目》也記載,宋徽宗因食冰多而致脾病,國醫久治無效,召楊介診之。楊介以冰塊煎藥,所謂“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以冰治冰,結果治好了徽宗的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