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晴雨
-
2 # 少顏翁
胡雪巖,中國商界有名的紅頂商人!因為其敏銳的眼光,卓越的膽識和非凡的魄力。讓其經營的阜康錢莊,在短短的數十年中,一躍而起,成為當時清末數一數二的金融巨頭!因此也為胡雪巖帶來了富可敵國的財富。時至今日,都有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的佳話。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湘軍,在清朝末年,平亂太平軍運動中立下了首功!他建立的幕府人才匯聚,當時甚至傳言,天下英才盡在曾幕的說法!
曾國藩,胡雪巖的相同之處胡雪巖和曾國藩在識人任事上都有著相同的地方,初入商場的胡雪巖善於投資人才,先是重金資助王有齡,補了實缺。依靠著王有齡在官場的權利,為自己在生意上找到靠山。後又在杭州被圍的時機,結識了清末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從此之後的胡雪巖在生意場上的那扇門徹底的打開了。
胡雪巖在軍事上幫助左宗棠收復杭州,平定捻軍叛亂,在收復新疆的問題上,以一己之力向英國匯豐銀行貸款八千萬兩,解決了軍費的難題,為左崇棠能夠收復新疆立下了汗馬功勞。後被清廷封二品紅頂戴,賞賜黃馬褂。
曾國藩在統帥湘軍剿滅太平軍的戰爭中離不開他的用人觀,他用人上有四大絕招,第一,廣收人才,(因才而任職,棄其所短,用其所長)第二,慎用人才,(在任用人才之前,考察人才)第三,勤教人才,何謂勤教?(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勤於實踐的人)第四,稱之山為嚴繩,是(對人才的管理與駕馭)的簡稱!
胡雪巖,曾國藩相同的用人觀為自己的事業不段的注入新鮮的血液!在識人任事上,用他們的話說天下沒有無用的人!
曾國藩,胡雪巖不同的地方曾國藩在腐朽的晚清官場,能夠通達,全身而退,離不開他的處世智慧,他統領的湘軍在攻佔天京之時,人數就已經發展到了30萬之眾,其中曾國藩的嫡系部隊就有12萬,如此龐大的軍隊,儘管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其存在,對清廷的統治者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曾國藩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兵權過重,利權過廣,遠者震驚,近者猜疑!於是在他攻下天京之後就以,無力統帥過多的軍隊為由,向清朝政府請奏裁撤軍隊。曾國藩的功成身退,不僅讓清政府放心,又儲存了自己!
相比之下胡雪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陷入了李鴻章與左宗棠的政治鬥爭中,被李鴻章以向匯豐銀行貸款,私自抬高利率從中牟取暴利,向朝廷彈劾!因此胡雪巖被抄收家產,他的商業帝國傾刻間倒塌。
-
3 # 文城觀點
胡雪巖在經商方面獲得巨大成功,雖然後來他宣佈破產了,但他崛起的經商之道仍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曾國藩以文人的身份活躍於官場,並創立湘軍,由文人變成湘軍統帥,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文人帶兵並獲得巨大成功的智帥,在晚清複雜的官場上,他靠自己的智謀,以湘軍為政治資本,靠他的師友和同僚的支援,成為最有實權的漢人權臣,他的官場智慧是很值得重視的。
先說說胡雪巖。
胡雪巖原名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早年,他在銀號當小夥計,後來支援銀號經營,最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左宗棠部隊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而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成為江浙商業的主導性人物,他的資金最高時達二千萬兩以上。他開辦胡慶餘堂是當時最有名的中藥店。
胡雪巖是窮人家孩子成長為傑出鉅商的典範。他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後由人推薦往至杭州于姓錢肆裡當學徒,他因機靈和勤快得到了肆主賞識,提升為跑街,負責對外放款催款。咸豐十年(1860),因肆主無後,臨終前,以錢莊贈之,他將其擴充套件為阜康錢莊。
胡雪巖經商之道的特點之一是依靠官場力量支援經商活動。他與官場中人往來緊密。 比如,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胡雪巖及時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得到清朝官員的重視。到了左宗棠任浙江巡撫時,胡雪巖被委任為後勤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而阜康錢莊成了清政府在浙江一帶官方錢財進出的服務機構,而包括在內的很多權貴高官,皆以阜康錢莊為外庫,寄存大量銀兩,阜康錢莊因而獲利巨大。
胡雪巖還協助協助官方辦企業,比如他幫左宗棠主持上海採運局,兼管福建般政局,並負責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他由此而獲取大量回傭。他還利用與官方的緊密關係和他巨大的財力,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壟斷金融等。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莊的支店達20多處,遍佈及大江南北。胡雪巖的資金達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大理後勤有大功,他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商人賜穿黃馬褂,他是唯一一人。
胡雪巖經商之道的特點之二是講誠信,重品質,把專業做到極致。比如,同治十三年,他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光緒二年(1876),他於杭州湧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他花大力氣經營胡慶餘堂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廣收古方,並著力創新,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藥,以便於攜帶和服用。這種成藥在戰亂時期特別管用,傷者多時,疫癘流行時,“胡氏闢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胡慶餘堂的藥品備受歡迎。為了保證成藥的品質,胡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掛於堂上,以教誡職工“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他還強調“採辦務真,修制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等。胡慶餘堂重信譽,重品質,很快發展成為當時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藥的國藥號,並飲譽中外。 可以說,胡雪巖當時的胡慶餘堂是把中成藥做到極致。
胡雪巖經商之道的第三個特點是十分重視市場的大格局。光緒八年(1882),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他一涉及絲業,就想壟斷市場,他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力求壟斷絲業貿易,此舉卻惹怒從事絲綢貿易的外商,他們聯合拒購華絲。同時,當時清政府軟弱,海關海運受洋人操控,胡雪巖的絲品無法直接外運。他囤積絲品只堅持至次年夏天,不得不賤賣,鉅虧虧耗1000萬兩,這一虧損不但使家資去半,而且因聲譽受損,波及到他經營的其他業務;特別是盛宣懷等暗中作梗,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至十一月,胡雪巖在各地的商號接連倒閉,他不得不變賣家產,其最後的陣地胡慶餘堂也因此而易主,胡雪巖宣告破產。接著,清政府在李鴻章等的慫恿下,下令將胡雪巖革職查抄,追其罪責。胡雪巖徹底敗落,於光緒十一年十一月鬱鬱而終。這次落敗有胡雪巖經營失望之處,他以一人之力硬懟洋商,投資太大,但也有來自於官場的損招,他大力協助左宗棠,卻得罪了與左矛盾的李鴻章,而李鴻章手下官商盛宣懷在背後對胡雪巖下手,使胡雪巖大敗。胡雪巖的大格局經營觀本來沒有錯,但他介入官場太深,且未能團結華商一起與洋商鬥,所以失敗了。
胡雪巖經商之道的特點之四是很特善於用人,能用人之所長。他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他深諳用人之道。他在錢莊當學徒時,便能結識了胡王有齡,王有齡早先己捐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胡雪巖慧眼識珠,出手資助王五百兩銀子,支援王有齡進京謀官職,后王有齡當上地方高官,胡雪巖便開始了他的官商經營之道,有王的支援,他辦起了阜康錢莊,為他的商業發展築起了更大的平臺。胡雪巖在浙江巡撫左宗棠糧食短缺雪中送炭,為他籌齊了十萬石糧食,因而受到左宗棠的重用,而胡雪巖也充分利用左的權力,拓展官商結合之道,胡雪巖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經辦糧臺轉運、接濟軍需物資,操辦向外國金融機構貸款,並代表官方辦企業等。可以說,胡雪巖作為商人,他特別善於利用官場上的人,與他們互利合作,以此來擴充套件他的商業王國。
胡雪巖的經商之道很值得重視,在當代仍很有啟發,他善於與官場上的人合作,這是很重要的,商業經營確實在很多時候需要與官方合作,得到官方的支援,商與官無法完全分離,但胡雪巖介入太深,與官員在利益上交集太複雜,且陷入了官場的爭鬥中,他的失敗是深刻的教訓。
再說說曾國藩。
曾國藩的為官之道屢屢並讚揚,很多官場的人都喜歡讀曾國藩的書,學習他為人處世的方法,對他處理官場的經驗進行吸取和借鑑
曾國藩的為官之道除了善於利用大局勢,抓住時機(如當時太平天國軍隊攻勢猛烈,八旗子弟和綠營兵擋不住,清庭允許各地漢人辦團練,曾國藩乘機組建湘軍),善於與最高統治者及有權有智的師友搞好關係(如唐鑑、倭仁、穆彰阿、胡林翼等),善於利用地方血緣關係(如湘軍的組建是以宗親、親戚、師生等關係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善於用人(曾國藩的識人用人是一絕,兩江總督幕府人才濟濟)等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國藩的為官處事修養,比如,他十分重視為官需“勤、廉、明”。
在曾國藩看來,為官之道最重要的修養和守則是“廉”“勤”“明”。“廉”是德行,“勤”是風範,“明”是素養。所謂“明”,指的是為官要做明白人,要實事求是,力戒虛浮。而“廉”就是做官要廉正,要去“濁氣”,不能同流合汙,不貪不邪。“勤”是指勤勉,要去官氣,勤奮做事,實在做人,不擺官架子。
曾國藩任湘軍主帥時,曾在給他的副將洪德發寫的批牘中說道:“作營官之要,不外‘勤’‘廉’‘明’三字。‘勤’則足以率眾,使常有奮興之象;‘廉’則足以服人,不致來怨讟(怨恨)之聲。此皆人力之所能為也。”他還強調:“惟‘明’之一字,須帶有幾分天性,然亦可以由人力做去。如事理有不明者,時時向統領、僚友講求之,退而加以思索;思之不得,仍復再問,必使瞭然於心然後已。如此日積月累,自覺進益無窮,心境漸幾於明白矣。”
這說得很明白,做官要“勤”才能率眾,做官要“廉”才能服人,做官要“明”才能明事理,做成大事。“明”需些天分,但後天也是可以透過學習、思考來變得聰明,變得有素養有智慧的。曾國藩認為他自己原本就不是聰明人,是靠勤奮學習,嚴格律己,堅持修養,多總結經驗,才變得有些智慧的。
曾國藩的這些關於為官之道的說法該是對現在的人有所啟示的。
回覆列表
這兩位高人,對前一位我聽說,不知詳情,從經商一詞可知是有德之商吧!可謂有道僅取三份利,還要濟貧助殘人。見財無義皆不取,心懷天平不欺人。後一位大德之仁,為國忠誠,為官有道,家教有矩,後繼皆仁。都是值得尊崇可敬之人。但我對商業無趣,皆不在心。身曾從教,重在為生。所以對曾大仁略知一二,又唯自己不官,對官場的點頭哈腰,阿諛奉承極具厭惡。所以為官之道寡聞少見,因此我沒什麼可以暢談的樂趣。僅就家教一隅,實感敬畏。今拾之慧,大有受益終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