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瑯琊浪子
-
2 # 飛哥說史
政黨對於一國政治發展的作用方式、大小總體上取決於該國的宏觀國家制度架構,具體則主要受到該國的憲法、法律規範、選舉制度、司法制度、政黨制度等影響。當然,美國的政黨在實際政治過程中受到立法、司法等制度的重要影響,但限於篇幅,此處僅主要從政黨制度的角度,簡要分析美國政黨。
應該說,政黨與政黨制度之間是一個相互塑造的關係,政黨的特點與政黨制度的特點緊密相連。學者們一直認為美國的政黨,同其他西方國家的政黨相比較,具有十分顯著的特點[2]:
(1)美國政黨注重現實而不執著於主義。美國的政黨所重視的是如何應付現實問題,而號召高超的理想主義。
(2)黨的地方組織要強於中央組織。美國兩大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實在每四年選舉總統之前召開以產生總統候選人及起草政綱宣言,會議結束後無任何活動,中央委員會也只在總統選舉之年最為活躍,其餘時間,除在中期選舉年從事國會兩院議員選舉外,很少有所作為。而黨的地方組織是黨的基礎之所在,尤其選區委員會是全年為黨工作,鞏固黨的基礎,地位十分重要。
(3)黨的各級組織無自上而下的領導指揮體系。美國政黨各級委員會的權力不存在自上而下的安排。除了財政支援以外,中央委員會不能指揮州委員會,州委員會也不能指揮縣委員會。州和地方黨部的組織,大都是自主的團體,所以分權制為美國兩大政黨最主要的特徵。
(4)不存在固定的全國政黨領袖。由於美國的政黨實行分權制,全國性的領袖既不是黨中元老,也不是採用選舉方式產生的,而是以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者為領袖。政黨是為了能夠在選舉中獲勝而推選當時社會上有號召力的人為總統候選人。比如,美墨戰爭的英雄西奧多·羅斯福和麥金萊、二戰的英雄艾森豪威爾都曾經是被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原因不明而喻。
(5)是沒有反對黨觀念。英國在責任內閣制度下,認為民主政治不僅要求有一個在國會中的多數黨,而且要求一個國會中的少數黨,多數黨組織政府治理國家,少數黨在國會中批評監督政府。與英國的執政黨和反對黨狀況不同,美國的在野黨不一定為少數黨,白宮與國會可能會是各自不同的政黨居多數,因此,反對政府的可能是多數黨。
美國政黨的這些特點實際上也在實際的政治過程中塑造和維持了美國的兩黨制。那麼,美國的兩黨制又有什麼特點呢?國內政黨研究學者周淑真在《政黨政治學》一書中,歸納了美國兩黨制的五個特點[3]:
(1)美國的兩黨制主要是透過總統選舉實現的。總統所屬的政黨為執政黨,執政黨地位的確定是總統選舉的結果,而非國會選舉的結果。因此,執政黨未必在國會中佔據多數,當總統所屬政黨不是國會中多數黨時,兩黨的對抗可能發展成為國會同政府的對抗,這種情況下,兩黨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政治過程。
(2)美國兩大政黨之間的政治分野不明顯,沒有大的差別。兩黨黨員在選舉過程中常常跨黨投票,跨黨派的現象一方面食有利於把最合乎民意的人腿上總統寶座或入選國會;但另一方面,跨黨派現象模糊了階級,淡化了政黨代表和追求特殊利益的現象。
(3)美國的兩黨制是區別於英國的獨特的兩黨制。即使總統所屬政黨同時是國會中的多數黨,也不能總是保證總統和國會的一致,而在英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總統不能給國會中的本黨組織下命令,國會議員也享有很大的獨立性。因此,不管國會、白宮內出現怎樣的不同政黨人數比例,其政治過程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4)美國兩黨制比較穩定。100多年來,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基本上一直保持著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雖然也曾出現過第三黨運動,但沒有對兩大黨形成大的威脅。第三黨沒能產生大的影響力,也可看做是因為兩大黨能夠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以適應社會發展所帶來的不同利益格局。穩定、成熟的兩黨制有利於美國的政治穩定。
(5)21世紀初,一些標誌性的事件預示著美國兩黨制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一是2000年總統選舉,民主黨派的戈爾在贏得多數選民票數的情況下,因佛羅里達州選票的爭議,卻未贏得多數的選舉人團票,因而導致其選舉失利。二是2008年總統大選,奧巴馬以非洲人後裔和有色人種的身份獲得總統選舉的勝利。
透過對美國政黨和兩黨制特點的歸納,大概可以綜合得出一個結論,即影響美國政治過程的不是一個單一執政黨的意志,也並非兩大黨不同意志的碰撞、妥協(因為兩大黨沒有明顯的區別,沒有各自固守的不可撼動的政黨意志,只是在政策傾向上有所差異),而是不同國家機構之間就政策本身而進行的博弈,這種博弈不具有明顯的政黨色彩。可見,政黨在美國只是一個能夠獲取選民支援,最終贏得執掌國家權力機會的平臺。
美國的黨代會及其對美國政治的影響
前文提到中共黨代會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如定海神針般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美國的黨代會是否對於美國政治也如此重要呢?其實透過上文對美國政黨與政黨制度特點的分析就可以略微看出,儘管美國的黨代會也肩負著重要政治使命,但它對於美國政治過程的影響應該不至於那麼重大。
美國的黨代會有兩項重要任務,一項是確定該黨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的候選人,另一項則是確定該黨未來四年的“執政綱領”。相比而言,黨代會的第一項任務無論對於本黨還是對於未來美國政治走向,乃至國家發展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但是,自1972年民主黨和共和黨開始採用透過預選的方式選出候選人以來,總統候選人不再在黨代會上產生,而是在當年年初和年中預選中獲得票數最多的候選人中產生,黨代會對候選人的正式確定從此成為一個過場。黨代會的第二項任務,所謂的制定該黨未來四年的“執政綱領”,實際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黨內各派對“執政綱領”的文字和精神的表述上面,比如1996年共和黨的黨代會上,黨內不同派別就墮胎的論述意見產生了很大沖突。
如此看來,美國的黨代會有點像在為本黨總統候選人“出征”前開個大party的味道,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意義。這樣一個會議的內容僅僅是呈現了之前長時段政治過程的一個結果,而且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在整個預選過程中已經表現的七七八八,外界能夠透過這樣一個透明、公開的競選過程與公民投票結果來確定各黨的最終總統候選人名單,而無需等到黨代會來宣佈。
政黨政治從其發源至今,已然不是一種政治模式那麼簡單,政黨政治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種現象。美國的兩黨制有其歷史淵源,更有在其國家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政治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複雜經驗基礎,種種因素促使政黨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美國兩大黨界限的模糊、政策選擇的相互融合、黨員自由度的保持等種種特點使得美國的政黨在發生著微妙的有超越於理論形態“政黨”趨勢的變化。政黨組織“平臺化”使得國家執行機制中政黨意志色彩淡化,國家政策的出臺並非是政黨意志的絕對體現,也並非是兩黨意志妥協的結果,白宮與國會中多數黨為同一政黨情況下也會出現相互“扯皮”從某種意義上證明了這一點。美國政黨與政黨制度的這些特點使美國呈現出與別國不同的特有政治生態。
-
3 # 大國系列真贊
要區分美國的政黨,同西方他國政黨的區別,首先要了解美國和西方他國的政黨。
美國的政黨,主要分為驢黨和象黨,美國的政黨更能完全地代表人民的意志,美國是一個歷史只有200多年的國家, 而在如此短暫的歷史裡,真正的美國從未有過任何的國王,當年華盛頓拒絕了國王的建議,讓整個美國的人都不敢當國王,在華盛頓的努力下,華盛頓使得美國成為了一個充分尊重民意的國家。
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起源都可以追溯至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在1790年代建立的民主共和黨,這才是美國的政黨的開始。
共和黨的歷史:1825年,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其中一派組成國家共和黨,1834年改稱輝格黨。1854年7月,輝格黨與北部民主黨和其他反對奴隸制的派別聯合組建共和黨,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國家團結”。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觀”)、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援“保守財政政策”)以及在外交、國防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的右派政黨。
共和黨主張保守,共和黨人大多數認為,自己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可以了,幹什麼要實現擴張呢?因此,美國共和黨主張不要打仗,要狠抓經濟。
民主黨的歷史:美國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美國兩大主要政黨之一,1791年成立,當時稱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1825年,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
民主黨是一個複雜的政治聯盟,由來自全國農村的農夫、以及都市地區的勞工團體所支援。民主黨在1830年代的主要議題是建立起一個更強的政黨機制、反對國家和中央銀行、並且反對那些以犧牲納稅人來達成工業發展的現代化政策。
美國民主黨更傾向於激進向外擴張,也更傾向於採取對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有利的政策,他們通常支援使用軍事力量,包括了在伊拉克的戰爭,並且也更願意削減福利制度,支援福利制度改革和減稅。民主黨比共和黨更傾向於社會主義。
因此,美國總統一位名人曾說,如果一個人年輕是共和黨那就太沉悶了,一個人年老是民主黨的支持者,那就沒良心。
雖然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政黨,都是資產階級性質政黨,但是不同於西方很多國家的政黨,其一,美國的政黨沒有君主的干擾,沒有歷史的阻礙,美國的政黨是更加純粹地代表了大資產階級的政黨,是代表了有錢人的利益的政黨,這可以充分地調動民眾成為有錢人的願望;其二,美國的政黨更加透明,美國的政黨實現了大部分政務公開,民眾都能夠知道當局的動態,都對自己的政府比較放心;其三,美國的政黨更活在了當下,當選的政黨會根據現在的美國的利益採取政策上的變動,更能代表當前美華人的利益。
-
4 # 快樂每個個人
西方國家普遍議會制,而美國是聯邦制,這就決定了美國是政黨和其他國家的政黨完全不一樣,議會制國家,只要你是一個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政黨,在選舉中就有可能獲得議會名額,就有可能獲得政府職位。而在美國,由於選舉人票贏者通吃的制度,確保了只有兩個大黨輪流執政的地位,其他的政黨,就算每個州都有支持者,但只要你不能達到絕對領先的地步,你就永遠也別想在政壇上有所作為,而現實中美國的其他黨派都是一些地方性黨派,只能在各州的州議會中有點存在感,根本就沒有第三家有全國影響力的大黨,所以那些有理想的政治人物,都是選擇要麼共和黨要麼民主黨,想自己組織政黨參與大選完全就是痴人說夢
回覆列表
真正能準確答覆的,只有專門研究國際關係學的人員,我們只能從表面上看,美國主要由民主,共和兩大政黨操縱著政治局面,而且黨員可以相互切換,其他西方國家可能是固定模式的,人數多的政黨有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