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詩話
-
2 # 行攝青年
其實這兩種人我都不太喜歡做!有錢沒文化和有文化沒錢都是挺不好的狀態,下面我就簡單的講講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文化是植根於人內心的一種外在體現,有文化的人自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氣質;我們喜歡和有文化的人交朋友,要麼他們是謙謙君子、要麼是知書達理、要麼是談吐儒雅、和他們相處起來簡單而愉快。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有文化的人,可以給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覺,這樣才會是使得文化的魅力得到彰顯!
第二,金錢和物質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需品,有文化的人也需要物質作為基礎;
俗話說無錢寸步難行,當一個人沒有金錢作為保障的時候,即使有文化也不一定可以生活的很好……
有個朋友就是飽讀詩書的那種,文采飛揚,青春向上,畢業後想自己開家書店和客棧,可是沒有足夠的錢來承擔……結果只能成為空談。
這個朋友其實還有更多故事,就不在這裡細說,我想表達的是金錢是可以幫助一些人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有的人出生的起點就是別人奮鬥的終點,文化有的時候在這種意義上來說是不能當飯吃的……
第三,既然不想成為這兩類人就是要成為第三類人了,有點錢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自己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簡單快樂平凡的生活著足矣……
文化和金錢也不是矛盾的,我們都討厭那些財大氣粗,沒有涵養之人,所以我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既有文化,也有物質基礎的人!
總得來說,有文化也有錢這樣才可以生活的更好,畢竟現實社會也是挺殘酷的!
-
3 # 追夢時光
有文化沒錢,有錢沒文化這兩者牴觸的情緒的確很令人傷神。有文化沒錢,可能是自己對定位的方向有所迷茫而產生心願與夢想在還沒有確切目標的情況下,待機而錯過現實背景中的無奈應對。有錢沒文化,但是有力氣,很勤奮,他她的心理很單一的中心點就是為現實生活奔波,改變當下的困境才是唯一出路。
-
4 # 水煮魚翻身
偽命題,沒文化是文盲嗎?
現在一些理工男,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點歷史常識都沒有,算沒文化嗎,人家都博士畢業了。
所謂的文化應該是文化底蘊,看到歷史古蹟能懂的當年的典故,
看到閱兵不會只是說,真尼瑪齊!
看到九寨溝的水,說真尼瑪清!
看到雪山只會說真晃眼!
看到各種地質,不會只說真流弊,沒見過啊
-
5 # 奇堯最棒
我願做有錢人。(因為只能選一)這裡有一個關鍵點:即什麼是文化?大多人把文化與學歷和文憑相互混談,是錯誤的觀點。有學歷,未必有文化,可有文化,還真有不識幾個字的,文化是一種內涵及其豐富的傳承實力,我們稱它為‘軟實力’,有些富翁,確實沒文憑,也不識幾個字,可他是‘有心人’恰恰精通古今中外人文地理,民情風俗,精通生財之道,發了大財,你還真不能說他沒文化,恰恰他還真精通文化,可有些‘文化人’,看似有文化,實則空空如也。
-
6 # 騎士悠然行
我也想有錢有文化,但現實是兩者兼得者稀少,所以我選沒錢有文化。啥叫文化?也包含知識,也包含禮儀,也包含涵養,更包含遠見與智慧,更包含對人世物的態度,對人生的見解……。我看少年毛澤東,對知識的渴望,對金錢的鄙視非常明顯,以救世的態度早已顯現,上師範時一不談錢,二不戀愛,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最終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救國救民的道路,領導人民艱苦奮鬥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何其偉也。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也是毛主席說的。沒有錢,有文化,終可用文化贏得錢,沒有錢,有文化,可從文化中汲取力量,獨立於亂世,沒有錢,有文化,頭頭有道,世情一目瞭然,可以走一條飄然世外的安貧樂道的悠然生活。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站在了兩個極端,作為一個現實的人,有血有肉。我們不可能只追求精神生活,如果不吃飯會餓死的。死了哪裡還有精神?人類從起源至今所有的文化創造絕對不是出自死人之手。所以我哪一類都不想做。我願意做一個不會被餓死的有文化人。窮一點可以,但餓死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