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儒於成

      春秋末年,列國兼併,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上述大國,除吳於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全都儲存下來。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

    國家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齊國自公元前481年陳成子陳恆(亦稱田恆)殺齊簡公,專擅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但戰國初期,齊實力暫時弱於三晉。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充套件,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勢衰。公元前333年,為楚所敗。初起階段  戰國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最初,魏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三晉聯盟中由於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三晉同盟瓦解,兵戎相見,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魏國,魏四面受敵,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韓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因有趙國作為屏障,亦得以保全。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齊、秦成為東、西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敗於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新興諸侯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東西兩大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激烈對抗期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趙滅中山。國力強盛。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次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將白起慘敗趙軍(長平之戰)。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戰國的尾聲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 2 # 米果小弟

    龐大的軍事人口不代表其軍事實力強大,燕佔地面積有限,耕地少,人口估計100到200萬之間,因此其經濟實力與其餘六國相比相差甚遠。且不說這60萬兵力的真實性,倘若是真的有,其國力也供給不了這麼多人,因此其戰鬥力不見得高,素質低下如同散沙,同別國軍隊相比實力遜的不是一點半點,秦國虎狼之師,由於商鞅的軍功爵制使得秦軍士兵打仗充滿血性,戰鬥力十分強勁,還有魏國吳起創立的魏武卒,當初幾萬魏武卒追著幾十萬老秦軍打啊,可見其恐怖,更有趙國趙武靈王建立胡服騎射,培養了一批學習胡人作戰的趙軍騎兵,馬上作戰所向披靡,趙國軍事實力由此猛增,與秦同列。楚國是一個老強國,雖在戰國後期開始衰落但其軍事實力依舊強悍,齊國也是一東方強國,各方面實力居於六國上層,最後的南韓屬於三晉中最弱的,也許燕國也就能和他比兩下子,同屬七國下層。

  • 3 # 會行走的書櫃

    因為燕國處於核心地區之外,是苦寒之地,所以發展比較滯後,而且大多數時間缺少人才,所以軍隊戰鬥力不高,而且這些幾十萬都是虛數,不是實數,燕國軍隊戰鬥力差可以從,燕國圍攻長平被秦大敗的趙國,還被打個大敗,所以綜合起來,他就是弱國

  • 4 # 西索的蘋果

    第一,60萬?你咋算的?當時號稱最強的秦國也不過一百萬(李信滅楚損失20萬,王翦隨後又帶去60萬,再加上七七八八禁軍什麼的)。楚,齊,趙鼎盛時候有50萬。燕,魏30萬。南韓10萬。一般各國的軍隊就是上面這個數量。第二,本身春秋戰國時候,一般諸侯就比較鄙視燕國和楚國。稱燕國是苦寒之地,楚國是蠻夷之地。第三,由於有第二個原因,使得燕國基本不太參與中原的戰鬥,基本燕國都在以防禦戎狄為主。估計拿的出手的戰役就是樂毅的五國伐齊了。第四,從歷史上看,燕國一直都不太平,前面被戎狄滅,後面被齊國滅,長平之戰時期,燕國不但不出兵,還騷擾趙國後方。結果趙國一怒之下,堤內損失堤外補,形成秦打趙,趙打燕的局面。使得本來就不太平的燕國每況愈下。最後鋌而走險,成就了荊軻這個世紀大騙子的名聲。

  • 5 # clover59465970

    燕國一直處於逐鹿的邊緣,是處於政治邊緣的一個角色。在地圖上,它遠離最富饒的中原,這就決定了它的國力不會十分強大。而南邊,他有強大的趙國相鄰,基本遏制了他南下的步伐。燕國雖然有過光輝時刻,燕昭王時期,樂毅下齊幾十餘城,但這是趁火打劫的行為。就像當時燕 子之 當國時期,齊滅了燕一樣的道理。長平之戰後,趙國損失四十萬有生力量,使燕國看到了曙光,但就是這樣一個趙國,燕國依然不能戰勝。可見燕並沒有得到上天的垂顧,當時他的地理條件決定了他無法走上更大的歷史舞臺,再者燕國一直被當時諸侯國稱為苦寒之地,人煙稀少,飽受外族禍患,因而無力它顧,當時秦滅楚國,秦始皇派王翦帥全華人馬才60萬,楚國項燕迎戰才不到20萬,燕國何來60萬?史書記載也就10萬兵頂多。

  • 6 # 電影新世界

    為什麼燕國坐擁60萬大軍還被稱為“弱燕”?

    因為它弱啊!

    戰國七雄,燕國一直以老周王族自居,除了樂毅時代打齊國雄起了一次,幾百年來什麼時候強過?

  • 7 # 品讀春秋

    其實春秋時最主要的是人口數量,無論秦.三晉.齊都是沃野之地,其他的國家基本無爭霸之力,齊的策略錯誤,趙又四方用武,損耗過大,這才造成秦的崛起,至於燕,人口密度不夠,冶金業也不發達,始終未曾強大過,60萬隻是虛數而已

  • 8 # 一夜春風滿面桃花開

    應該是十五歲到五十歲能徵的成年男子有六十萬,但是東北比較寒冷,合適耕種土地不多,打仗打的是糧食,出十萬兵,就要五十萬民夫當後勤了,還不能打消耗戰,不然今年沒人種地明年都得餓死,所以才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鯨頭鸛為什麼會成為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