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薅草鑼鼓它由田間生產、薅草勞動、山歌藝術等表現形式組成。主要以二人敲鑼打鼓給薅草人提勁,以此提高勞動效率而世代相傳的、表現勞動生產與音樂相結合的獨有山歌歌種。演唱時用高亢的唱腔,並加之鑼鼓穿插、幫襯,人聲與器樂交相輝映,詼諧幽默,場面十分壯觀。經過酉陽民族文化工作者的搶救、挖掘和整理,“薅草鑼鼓”已走出酉陽土家山寨,走向了大江南北。

    薅草鑼鼓,渝黔一帶土家人俗稱“打鬧”、“打鬧歌”,鄂西州一帶也有叫“山鑼鼓”的,它由薅草勞動形式和田歌藝術形式兩部分組成,是土家族的一種伴隨勞動生產與音樂相結合的民間藝術形式。在結群薅草、挖土、栽秧時,一般有兩位歌師傅領唱或對唱山歌,一人按節奏擊鼓,一人應點敲鑼,鑼鼓間歇,歌聲即起,輪流對唱,整日不歇。歷史上,土家族地區山大人稀,單家獨戶勞力不足,加上野獸出沒,竊食莊稼,傷害人畜。在這種特定的自然條件和勞動環境中,土家族人形成了團結互助、結伴成群、協作生產,並配以鑼鼓敲擊,既可作為勞作的資訊,又可以起到驚嚇野獸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風格獨具的薅草鑼鼓。薅草鑼鼓具有相對固定的結構格式,它一般由“歌頭”(俗稱“引子”)、“請神”、“揚歌”、“送神”幾部分組成,有著請神求願、組織生產、鼓舞生產、調節情緒等功能,是土家族人的勞動進行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天太熱,渾身起痱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