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梁搞養殖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秸稈秧盤,準確的說應該叫做“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我沒記錯的話在2013-2014年左右的時候在我們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地區就已經進行過最初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試驗示範工作。但是由於施用過程複雜、澆水不易透、以及育秧盤膨脹變性的因素而終止了推廣的工作。後來,也逐漸的接觸到了一些使用水稻、玉米秸稈等環保材料製作的水稻育秧盤或者育秧片,但是與傳統的塑膠育秧盤相比,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應該說2013-2014年那一批開始研發“生物質水稻育秧盤”育秧盤的企業和個人非常有遠見,在尚未開始在黑龍江地區強制推廣秸稈禁燒政策的時期就已經開始開始了“生物質水稻育秧盤”開發和推廣的工作。雖然說即便在現在,“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使用“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是今後水稻種植的一個發展趨勢。
1、“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的使用成本高。我們建三江地區曾經推廣過幾年可降解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在移栽的時候可以將“生物質水稻育秧盤”一同移栽到田間。但是,這種“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施用成本比較高,平均在1.5元/張左右,還是一次性的。為了推廣這種“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使用面積,黑龍江農墾採取較大力度的補貼措施,補貼之後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在發放到水稻種植戶的手中大概在0.3-0.4元/張左右。看起來好像成本低了,但是傳統的塑膠質地的毯式育秧盤的成本在0.4-0.5元/張左右,可以使用2-4年,這麼計算的話使用“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成本就太高了,滿足不了水稻種植戶降低種植成本的需求。所以,在逐漸的取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補貼之後,就沒有種植戶使用這種“生物質水稻育秧盤”了。
2、“生物質水稻育秧盤”難以長期存放。我們使用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很難長期的儲存,因為其具有可降解的特點。春季領取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如果有剩餘的,放在庫房裡大概3-4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會逐漸的降解、變脆,不能正常的利用了,這也在無形中造成水稻種植戶的損失。這也是為什麼水稻種植戶不喜歡施用“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一個因素。
其次是部分使用“生物質水稻育秧盤”育秧的秧盤,很難完整的取苗。苗床的環境比較惡劣。潮溼、悶熱。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很多的育秧盤在未達到移栽的時間就已經開始分解了。這就造成了完整的一盤秧苗不能完整的從苗床取下來的情況,由此造成了一定的秧苗損失,還會影響水稻移栽的進度。
3、“生物質水稻育秧片”的問題。我們接觸過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片”挺有意思,使用之前需要將成箱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片”浸泡在水中至少一天的時間,待育秧片完全的吸收水分之後才能擺放在配套的硬塑膠育秧盤裡。但是,隨著育秧階段的進行,這種育秧片失水之後或者含水量不足是,育秧片就會變形、部分割槽域翹起來,難以有效的與底土接觸獲得底墒,雖然說可以透過澆水的方式緩解,但是在苗床澆水也很難有效的解決這個情況。所以,這類育秧盤的試驗我們做了一次之後就放棄了。
4、“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的前景。總的來說,如果“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能夠把使用成本降下來,或者把上述的幾種使用中出現的問題較好的解決掉,還是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4.1解決秸稈難以有效利用的問題。雖然說很多專家說水稻秸稈可以焚燒發電、製作生物質燃料、製作飼料或者造紙、秸稈還田,但是實際的應用角度來看很不現實,現有的秸稈再利用方式對水稻秸稈的消耗量非常的有限。大部分的秸稈都是直接還田或者打捆之後轉移到地頭。說實話,已經對農業生產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如果真的可以生產出成本低、施用方便、效果好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還是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4.2苗床土的取用以及白色垃圾汙染的問題。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大多以大棚培育秧苗作為生產的基礎。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育秧使用的苗床土也逐漸匱乏,特別是有機質含量豐富的黑土和草炭土,更是“一土難求”。從保護黑土地的角度來講,“生物質水稻育秧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式。
其次是 消耗掉的塑膠育秧盤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製作水稻育秧盤的塑膠,也是一種高分子的化合物,理化性質穩定,埋在土中幾十年也不會腐爛,這無形中就會增加白色垃圾的汙染。而且,如何降低水稻育秧過程中的白色汙染問題也是東北的稻作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能夠把“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的成本降下來、將其降解的時間調整一下,會有一定的市場前景。
4.3從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角度來考慮。稻田種植,對土壤的破壞較為嚴重。特別是水整地因素的存在,對錶層營養土的大量流失有著直接的作用。而“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是使用秸稈作為原料製作的產品,在施入土壤之後可以補充土壤所需的有機質。而且,由於每年施入土壤中的“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較為有限,並不會對下季的水稻種植產生影響。
因此,“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或者“生物質水稻育秧片”在解決掉之前闡述的幾個問題之後,應該會有一定的發展、推廣前景。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旱育秧是中國水稻生產的首要環節,是稻穀豐收的基礎,有“秧好半年糧”之說。但育秧耗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越來越不可持續。吉林省前郭縣孟慶昱、矯麗榮夫婦創造性地利用秸稈製作水稻育秧盤,不用土、省人工,還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了好出路,實現農業生產鏈條的閉環,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水稻旱育秧或將無土可取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從日本引進了水稻旱育秧技術,因其具有“秧齡短、秧苗壯、可機插、省稻種、產量高”等經濟效益高的優點,迅速成為中國水稻生產的普遍栽培方式。
二手房業主的真心話:這些二手房源真的比新房好
廣告
二手房業主的真心話:這些二手房源真的比新房好
水稻旱育秧
旱育秧對苗床土的要求很高,土質細膩而且要偏酸性,pH值在4.5~5.5為宜。一般旱地大田因常年使用除草劑會對秧苗產生藥害,農民大多到土坡、河床、林地取土。“我種了60畝水稻,要育秧1600盤,1盤要7斤土。”李仁說,理論上1.1萬斤就夠了,實際上每年要買1.5萬斤左右的土,得花一兩千元。這是因為土壤中石子和黃膠泥都會被細篩出去不能用,浪費很多。
據測算,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約4.5億畝,年需158億張秧盤,1900億斤土,每年因水稻育秧損失的土地面積達17.2萬畝。若無得當措施,水稻旱育秧將面臨無土可取的局面。
前郭縣大部分土地偏鹼性,相當一部分還是鹽鹼地,一旦土壤pH值超過10,即使加酸調和也無法用來育秧。經過一二十年的育秧,能取土的地方所剩無幾,河床坑坑窪窪,林地樹根裸露。於是,有的人打起了草原的主意,將表層土挖走售賣,不少草原變成了沙地;還有人打起了稻田的主意,到別人家的地裡偷土。前郭縣的問題還不算太嚴重,至少目前還有土。據瞭解,黑龍江個別地方由於太缺土,有人去挖河堤上的土,甚至有人不得不用含有除草劑的旱地大田土,而導致秧苗枯死;南方稻區土地更為緊張,多用草炭土,這種土不僅價格貴,而且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讓農民育秧不再灰頭土臉
水稻旱育秧竟讓祖祖輩輩以土為生的農民為了土而犯愁。雖說這是道難題,但還是有人從中發現了機會,找到了辦法,開闢了市場。故事還要從2008年說起。
農民育秧篩土,是個繁瑣的苦活,孟慶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認定這是個商機。曾在化肥廠工作過的他便開始琢磨生產育苗秧盤,先後試過岩棉、泡沫、珍珠岩作基質都不成功。後來,妻子矯麗榮想到小時候曾到秸稈堆底部找腐爛的秸稈作基質養花,這才為他打開了思路。
於是,原本沒有種過水稻的孟慶昱、矯麗榮開始學著做秧盤,學著育秧。經過反覆試驗,2010年他們成功地研製出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秸稈粉碎髮酵後再加入特定新增劑,固定成型。“農民再也不用去篩土了,可以乾乾淨淨地育秧了。”矯麗榮回想起來依然很高興。
“用秸稈秧盤不僅乾淨,而且省工、苗壯。”有20多年水稻種植經驗的李仁說。傳統育秧需要選土、曬土、篩土、擺盤、播底土、播種、覆土、澆水等14個環節,兩人要15天才能育1棚。用秸稈秧盤只需擺盤、播種、覆土、澆水4個環節,兩人1天就可以育1棚。並且秧苗盤根系發達,插秧時不緩苗、返青快,水稻可提前5~7天成熟。
向機械化育秧邁出了一大步
“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效果雖好,但那可是‘純手工製品’,必須要用機器實現大批次生產才有推廣應用價值。”孟慶昱說。
2011年10月,孟慶昱偶然結識了一位機械設計專家,向對方闡明自己想法後對方欣然相助,兩人合作開始自行研製生物質育苗營養缽成型機。這樣一干就是3年,先後投入500多萬元,經過6次徹底改造,機器終於研製成功。
2014年,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開始量產,1盤2元,當年就賣出去10多萬盤,很受農民歡迎。李仁算了筆賬:“買秸稈秧盤我花了3200元,看起來比買土貴。但我省了酸、肥、藥的錢,這也要一千多元呢!總體算下來成本差不多。秸稈育苗盤根好插秧不丟苗、發病率低,不需要補苗,正常節省補苗費50元/畝,提前成熟可增產200斤/畝。”
“今年我們的銷量達到100萬盤,下一步準備發展加盟商。”矯麗榮說,每條生產線年消耗秸稈量1~2萬噸,也就相當於2000~4000公頃土地的秸稈,生產的秧盤產品可以滿足1~2萬公頃水稻育苗的需求,經發酵的秧盤隨秧苗插進地裡本身也有一定肥田功效,使秸稈產生更大的價值。
“把秸稈變成育苗的基質,此前有很多研究,也做過小試的成果,但是能夠發展到這種程度,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教授崔金虎評價道,這可以說是水稻育秧方式的一次變革,可以緩解育秧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他們創造了一條全新的秸稈再利用產業鏈,避免秸稈簡單還田所造成的“影響耕作”、“吞肥”等問題,為水稻機械化育秧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