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向青山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噶爾丹企圖統一蒙古重新恢復蒙元版圖,這和清朝擴張的勢頭相悖。都打到第二、如果放任噶爾丹併吞蒙古會帶來兩個嚴重後果:歸附的蒙古各部離心離德。想想也對啊,人家跟著你混小弟你都不能保護他們誰還跟你玩兒。還有就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正處於上升期的滿清是不允許周邊冒出一個挑戰自己權威的汗國出現。況且最近一次,噶爾丹兵鋒都抵達北京附近的幾百裡。這可把大清嚇出了一身冷汗。所以基於這兩點準噶爾汗國必須平定,把威脅扼殺在搖籃裡。準噶爾建國
準噶爾從明朝末年從衛拉特四部中逐漸崛起,逐漸對周邊部落採取逐漸侵蝕的政策。正式這種情況促使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下游。但是和碩特部一直是衛拉特四部的部落聯盟盟主。各部首領稱呼臺吉,注意不是汗。在蒙古如果可以稱汗和咱們中原政權直接稱帝是差不多的一個意思。在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準噶爾不會妄自尊大。當首領傳到噶爾丹的時候,準噶爾開始了擴張。
公元1675年爾丹趁滿清平定三藩之亂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把鬆散的聯盟體制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公元1678年,噶爾丹正式稱汗,建立汗國。這就宣告了與清政府的決裂。準噶爾汗國開始肆意吞併擴張。不得不說噶爾丹選擇的這個機會非常好,大清內部都還焦頭爛額呢哪有空理他。
在這裡要說明一個問題,準噶爾歷代首領或者大汗都是堅定的反對沙俄侵略勢力的態度。並且多次征伐沙俄,即便在噶爾丹時期需要沙俄的火器也沒有做出多少妥協。準噶爾自己兵工廠鑄造的槍支火炮的工匠都是透過和沙俄的戰爭得來歐洲戰俘。
準噶爾擴張在噶爾丹建國後採取的遠交近攻的辦法,先交好蒙古喀爾喀部吞併周邊小的部族逐漸壯大。如果噶爾丹要想逐鹿中原就不會侷限在北疆,所以第一的選擇就是南疆的同為蒙古後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
公元1678年,噶爾丹越過天山滅掉葉爾羌汗國,同時西征哈薩克。汗國的版圖逐漸擴大,此時的準噶爾汗國的地跨新疆哈薩克已經成為雄霸西部的大勢力。此時的噶爾丹沒有繼續盲目擴張而是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穩定內部,使之凝成一股繩發出一個聲音期待下一次的征戰。
喀爾喀部多年接受準噶爾的禮物,心安理得的坐視周邊的部落被準噶爾蠶食吞併。但是等準噶爾完成內部的消化吸收後,很快就輪到他了。1690年,噶爾丹率領百戰精銳殺入喀爾喀部。一路狂飆急進吞併喀爾喀,野心勃勃的噶爾丹佔領喀爾喀部從內蒙南下。兵鋒距離北京已經幾百裡。
在這種情況下,大清政府不得不直面這個西北的龐然大物。耗費幾十年,歷經三代帝王才徹底平定西北。
回覆列表
清朝與明朝的立國基礎不同,明朝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其本身是一個漢民族政權,對蒙古人只是驅逐;而清朝則不同,清朝是滿蒙漢一體(比如其八旗兵既有滿八旗,也有漢八旗和蒙八旗),尤其是滿蒙一體是清朝的立國之基。
1,清朝取得對蒙古的宗主權尚在入關之前
公元1635年,當清朝還是後金的時候,皇太極便擊敗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這是大蒙古國的最後一任大汗,雖然事實上只能統領漠南蒙古,但名義上仍是整個蒙古的大汗。
這一年之後,林丹汗的兒子將傳國玉璽交給皇太極,從此皇太極兼任蒙古大汗,此後清朝的皇帝便也是蒙古人的大汗,滿蒙一體的格局開始形成。
2,康熙帝征服漠北蒙古
明清之際的蒙古人分為三部:漠南、漠北、漠西。漠南即內蒙,漠北即外蒙,漠西蒙古則在西域。
清朝皇帝成為蒙古人大汗之後,漠北蒙古後來承認了這一事實,以1691年的多倫會盟為標誌,康熙帝將漠北蒙古納入了帝國版圖。
可是,漠西蒙古,尤其是其中的準噶爾部不承認清朝的宗主國地位,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甚至有一統蒙古、重現成吉思汗輝煌的志向,這與清朝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3,清朝向西,準噶爾向東
在清朝皇帝眼中,不承認自己宗主國地位的準噶爾汗國無疑是叛亂;而從準噶爾的角度來說,一統蒙古便首先要向東拿漠北蒙古開刀。
於是,接下來朝只有戰爭,這便是康熙帝一定要親征噶爾丹的原因所在。
滿蒙一體的歷史格局,至清朝滅亡也不曾改變,所以清朝是不會放棄蒙古三部的。
4,清朝一統蒙古三部用了120多年
康熙帝雖然擊敗了噶爾丹,但準噶爾汗國並未滅亡,後來甚至又捲土重來。
至公元1759年乾隆年間,清朝才徹底滅了準噶爾汗國,並將準噶爾部屠戮殆盡,客觀上使西域變成了“回疆”。
公元1635-1759年,124年的時間,歷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五代帝王,蒙古三部最終全部納入了大清帝國的版圖。
因此,清朝一定要滅準噶爾汗國的原因是其滿蒙一體的國策所決定的,而準噶爾汗國想要恢復蒙古祖上輝煌的夢想則註定了二者只能刀兵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