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小哥
-
2 # 亢悔亨貞
其實易經存在的千古之迷並非只有兩個,在我們今天能夠查閱到的易經典籍,都是圍繞著《十翼》展開的,而《十翼》並沒有弄清楚易經要述說的任何一個規律,究其原因,是不知道易卦成像的原理,這已是所謂的千古之迷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十翼》對六十四卦卦辭的解釋也沒有一個是全面準確的,有的解釋只擦著一點邊,有的解釋根本與卦辭原本所述的含義毫無關係,這是不知道卦像體現的事物現狀,因而封辭含義也成了千古之迷;再就是爻辭寫的是什麼,為何要這樣寫,這是最令人困惑的部分,喜歡玩易佔的人都是從爻辭展開的,所以這部分的奇談怪論最多,這是不知道易卦成像的六個基本要素,不知道易卦主卦與變卦的關聯性,不知道爻辭代表怎樣的事物狀態,當然也成了千古之迷了;而關於卦序的問題,現存各種列卦方式基本上是為了方便記憶而列的,與事物發生和發展的程序沒有關聯,若也把卦序到為千古的迷之一,那這個迷就是如何排列才合乎事物發展的真實程序,若前述幾個迷得以解開,再根據變卦程序的原理推演,這個迷就再不是迷了。
所謂易經千古之迷,是因誤解而形成,易經原經行文簡單,意思明確,一卦一理,有條不紊,事例平常,用語通俗,並非前人所說苦澀深奧,有意穩藏云云。
在此再重複我的現點,若要學易,熟讀原經,不理會《十翼》及以後的各種著述,若修倫理,則《十翼》包含了孔子所有的倫理觀點。
說說易經的兩大千古之謎。
第一個謎:易經卦序之謎。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知道易經的卦序,有前人寫的歌訣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這個卦序是怎麼來的?我們無從查起,僅有的參考就是序卦傳,但序卦傳是為了方便記憶,按照一定的義理把易經的次序串了一下,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釋了易經卦序的成因。
許多當代的學者從數學角度進行分析,目前來說也是沒有太大的進展。
這就是個有趣的謎,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去研究。
我個人認為,周易的卦序是人為排布的,一定有其深刻的含義,還請學者繼續研究吧。
第二個謎:易經爻辭之謎
翻開易經,每一卦每一爻都有爻辭,他們是誰寫的?是什麼意思?是占卜答案還是有著哲學內涵的文字?
目前學術界並沒有確定易經爻辭的作者,有人說是周文王所做,有人說是周公所做。小哥不知道誰做的,但是認為爻辭和卦辭不是一個系統,是兩個作者。
至於爻辭的內涵,也許真的像易傳所說: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並沒有確切的答案,完全看讀者能想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