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塢裡桃花扇

    頗感於南宋詞人姜夔那首《暗香》的下闋、乃為悢慥翼翼之美,遂於此惦掛並懇允一吐嚄慨之拂,權韞贔屓而不捐,俯耐素納!…………

    ……下闋為:“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此詞之序中闡,姜夔那年冬季冒雪行之蘇州石湖,在范成大家,住了一個多月。范成大為孝宗朝愛國名臣,這時已解職隱居石湖老家。范成大對姜夔詞的風格極為讚賞,恰逢初春梅花盛開時節,他宴請白石(即姜夔)以梅為題作詞。白石難辭主人情意,寫了此篇。因詞縈綿麗,音節清婉,范成大極為滿意,立命樂工歌伎演唱,且於宴後將歌女小紅贈於姜夔。後姜夔攜妓樂而歸家,接續其風流瀟灑之勍更甚!…………

    因此詞上闋傾注於梅花之描述,故而下闋仍藟於梅花的盛衰命運,這是符合創詞風格與情理的!…“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詞人在範公筵席上,雖然環顧梅花清香,主客風雅,然而終究、不能不移情於身世之悲、家國之恨。當時的南宋,是一個國勢危弱的時代,整個朝野早已不思恢勃、不圖進取,士大夫均借酒澆愁。以“寂寂”二字形容南宋社會,極為切實與深刻。而梅花是多情的花,本有傳遞友情的品格。南宋初期,在南方的一些愛華人士則曾以梅一枝驛寄北方親友的,以示懷戀與哀傷。然而現在,南北依然分裂,關山雪阻,唯有沮喪嘆惜。心情異常之惡劣,席間縱有紅香綠玉,光彩照人,也變為“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了。也就是酒也哭泣,花也無語,人更何堪?詞中正面刻畫梅花的第二處,悽麗冷豔,讀了後令人沉酣飛靈,又含英咀華。上闋寫梅,寫其幽獨;下闋寫梅,寫其哀怨。“耿”字下得厲極,家國如此,雖博得片刻清歡之雅,也掩不住心頭苦澀,鬱悶揪心!下面詞人還道出了寫梅的第三處,“長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尚記得青蔥時代,心懷理想,結伴友朋,在那西湖孤山一同賞梅,梅林宛如紅霞繁枝,密朵鋪錦,那湖水的平鏡顯翠裡,把萬朵梅花的窈窕嫵媚、千姿百態,一併倒映在湖心,那湖心恍如夢境中的追尋。無奈好景不長,迅即慘紅愁綠,片片跌落,托出了詞中末句:“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最終之問句“幾時見得!”,可謂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正確描摹了梅的盛衰。這裡,梅、人、國的命運極乎相似,有盛有衰,其結果均在劫難逃。此詞吟詠的是梅花的悲劇,也是姜夔生平的悲劇,更是南宋國運的悲劇!然姜夔填詞的缺陷,只求表面之曠,儘管於煉句上高雅,惋惜在“內美”和“修能”兩個方面尚欠精當的一致與完善,所以詞的格調高雅並不等於境界深邃,情感真摯。(這是王國維的認為)但我們更要看到其本人的生活,周遭的時勢,思想的侷限,詞的基調不可能都是沉抑或激昂的,有時環境只能是在淒涼的、憂國傷時的思想傾向中、束縛於若隱若現之中的宣洩。所以我們仍然不能不傾服於他(姜夔)的描工精緻、想象飄忽、寄意含蓄的高超詞筆!…………………〔謝謝〕!

  • 2 # 遠上寒煙

    美得讓人一讀就想哭的唐詩宋詞,真的是太多了。

    唐詩隨便舉例幾個:元稹的《離思五首 ·其四》裡曾寫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李白《清平調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寫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宋詞裡也有很多: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寫出了人生的落寞。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道出了愛情的偉大。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 3 # 先甲三日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隨便節選幾句吧:

    煙雨暗千家,詩酒趁年華。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 4 # 春秋73439

    我認為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後宮詞》中的最後一句最美。原詩: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一句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道出了歷史上無數後宮佳麗的真實寫照。一個風華正茂的絕代佳人,一朝受寵,固然萬分高興、喜悅,可是當你容顏衰退時,你將被皇帝拋棄,是多麼的孤獨寂寞啊!而這種孤獨寂寞將是終身的。只能整天在紅牆之內,沒有自由,沒有快樂,沒有誰關心她們悲歡喜悅,有的只是刻骨地孤獨和寂寞伴隨終身,她們把美好的青春撒在紅牆內,只能鬱鬱寡歡地度過美好的一生。每天晚上斜倚著薰籠坐到天明,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真的是應驗了自古紅顏多薄命的說法。想想這句詩真為那些獻身紅牆的女子掬

    一把同情之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爾蓋茨為什麼不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