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乏味的生活1982
-
2 # 豬兒樂
奧匈帝國,又名雙元帝國(Duale Monarchy)、二元帝國,正式名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最後一個國家。
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6月奧地利帝國正式改組為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政合國,1867年後匈牙利從法理上已經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但兩國的外交立場保持一致。1918年一戰戰敗後解體。
19世紀,奧地利的國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義大利獨立戰爭使它喪失了在義大利的所有非奧地利歷史領土;1866年的普奧戰爭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聯之外;同時匈牙利對維也納的統治也非常不滿。在帝國的其它許多地區民族主義思想也不斷加強、造成了空前的叛亂。匈牙利對奧地利的不滿出於多種原因,其中之一是奧地利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援下對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鎮壓。匈牙利民族是奧地利帝國中第二大民族,為了保障奧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弗朗茨與匈牙利的貴族舉行安撫性質的談判,尋求一個可以使他們支援他的折衷方案。但匈牙利貴族只肯接受與奧地利傳統貴族之間的二元體,結果成立了由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帝國。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很多國家從奧匈帝國獲得了獨立,但經過這些過後,這些國家無論從國際地位、經濟狀況、和軍隊實力都無法再與之前的奧匈相提並論,有些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遠遠低於奧匈還存在時候。加之很多國家剛獨立,民族主義的氣焰正濃,為本爭取利益而不惜手段,結果讓21世紀初的東歐和巴爾幹問題埋下更多禍根。
-
3 # 心向青山
奧匈帝國,成立於公元1867年,所以它首先是一個近代的歐洲國家,並非古代。
八國聯軍――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其中的“奧”便是奧匈帝國。
1,從傳承的角度來看,奧匈帝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歐洲西部屬於西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西歐出現了許多日耳曼國家。
最終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統一了西歐,這便是查理曼大帝的查理曼帝國,羅馬教皇為查理曼加冕,稱其為“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也被譽為歐洲之父。
查理曼去世後,其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即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最終,東法蘭克奪得了皇帝之位,公元962年,東法蘭克的奧托一世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這便是“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公元1806年,其皇位被拿破崙取締,之後神羅的哈布斯堡家族只能稱奧地利帝國皇帝。
奧地利帝國,就是後來的奧匈帝國。
2,在近代,奧匈帝國是歐洲的五大強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地利雖然不復當年,但依然是歐洲五大強國之一。
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之間的爭霸構成了歐洲的近代史。
公元1867年,日漸衰落的奧地利帝國由於匈牙利的自治而成立了二元帝國――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從版圖上來看是歐洲第二大國,僅次於俄羅斯,同時其人口,工業實力都不弱。
當年為了圍堵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組成了神聖同盟。
3,奧匈帝國在一戰後戰敗解體
後來,神聖同盟最終被德皇威廉二世所破壞,他罷黜了俾斯麥,選擇了只與奧匈帝國聯盟,放棄了與俄羅斯的聯盟。
這一選擇將俄羅斯推向了法國,俄法開始聯合。
之後,德國又挑戰大英帝國,擴張海軍,迫使從不結盟的英國與法國、俄羅斯走到了一起――協約國。
至此,一戰只剩下導火線,而這個導火線最終在奧匈帝國和俄羅斯爭奪的巴爾幹地區點燃。
一戰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全部消失。
其中最慘的就是“兩奧”,即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兩大帝國徹底解體,消失在了歷史的風煙中。
於是,奧匈帝國變成了奧地利,奧斯曼帝國變成了土耳其。
奧地利與德國同源,語言也相同,都是德語。
-
4 # 本草百曉生
說起奧匈帝國,就不得不提統治這個帝國的統治者“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曾經統治著一個龐大的疆域,從現在的捷克一直延伸到波蘭腹地和義大利的裡雅斯特(Trisete),這個帝國的文化中心則是維也納,它雖然是奧匈帝國的首都,其實更是世界的文化中心。
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員,霸佔著奧地利、波西米亞、德國、匈牙利、西班牙等國的國王寶座,整整有四個半世紀,期間只有很短的中斷。這個家族在16世紀,則將權利推向頂峰。掌控歐洲和美洲新大陸,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家族能跟其相比擬。
到了19世紀中期,這個帝國已日薄西山。1859年,奧匈帝國接連失去位於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和摩得納,1866年,則失去了對德意志諸邦國的領導權。
哈布斯堡王朝相比同時期的清帝國,征服疆域。主要靠的不是刀和劍,而是透過結婚。比如腓特烈三世,將兒子馬克西米利,與一位女貴族成婚。進而獲得荷蘭、盧森堡、勃艮第(現屬法國),後來他又讓馬克西米利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菲利普與芬蘭和西班牙的女繼承人結婚,這場政治聯姻,讓奧匈帝國將版圖擴大到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島,以及包括西班牙在內的美洲所有土地。儘管西班牙女繼承人患有精神病。
“讓別人去打仗,快樂的奧地利人喜歡結婚”這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名言,但當歐洲的王室都差不多都成為自己親戚時,這個王朝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婚配物件。
怎麼辦?
於是哈布斯堡王朝成員之間互相通婚,近親結婚的後果是,要麼嬰兒早死,要麼出現畸形。比如讓哈布斯堡王朝驕傲的“哈布斯堡嘴唇”,就是其中的產物。它的典型特徵是下嘴唇和下頜有時奇異凸起。
1914年,撒拉熱窩事件,哈布斯堡王室成員斐南迪大公被刺殺,這個古老王朝不會想到,本是一場尋常的暗殺事件,卻無形之中,敲響了自己滅亡的喪鐘。
回覆列表
如今的歐洲大陸,想必大家對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兩個國家不陌生吧。那在以前,奧地利和匈牙利曾經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奧匈帝國。學過世界歷史的人,應該對它很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之一(德、意、奧匈帝國),不過在1918年,隨著同盟國的戰敗,奧匈帝國被協約國勒令解體,因此僅存在52年的奧匈帝國,宣佈解體了(奧匈帝國成立於1867年)。
根據百度百科上所說,“奧匈帝國其國土面積之大、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帝國;人口總數之多、稍遜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第三;與此同時,奧匈帝國的機械製造和軍火工業的工藝之高、排位世界第四,僅在德意志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大英帝國之後;其資源總儲備量和動員總兵力之雄厚、亦是歐洲第二,只少於俄羅斯帝國;而奧匈帝國的農產品產量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位居全歐之冠;最後,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之先進、更是遙遙領先其餘列強,雄踞世界第一”。奧匈帝國地跨中歐、東歐、南歐的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國土面積達到近7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的歐洲排名第二,人口數量在當時居歐洲第三(5200萬),稍遜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的資源總儲備量只少於俄國,而原油產量更為全歐之冠。20世紀初奧匈帝國經濟GDP總量佔世界7.5%(美35.8%、德15.7%、英14.0%、法7.9%、俄6.4%、日4.3%、意3.5%),世界第五,比沙俄強。
因此在19世紀到20世紀,與英國、法國、德國、俄國被稱為歐洲五大強國。可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位居歐洲前列。
一戰的爆發,導致了奧匈帝國直接被分裂解體。國內巨大的民族矛盾導致了很多地區直接宣佈獨立,分裂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有意思的是,後來的南斯拉夫又分裂成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10個國家。
奧匈帝國在一戰前幾乎要分享奧斯曼帝國的“歐洲病夫”頭銜,意思就是這一代人很可能要看到其滅亡的國家。
從面積上看奧匈帝國是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人口是歐洲第三僅次於俄國和德國,但是“大陸強國”的奧匈帝國的陸軍軍費甚至不如海軍強國英國,從兵力上說奧匈帝國陸軍遠不如德法俄,從機槍、大炮、子彈也就是“火力上”,他甚至連義大利都不如,僅僅在數量上強於塞爾維亞。
在動員能力上說奧匈帝國的鐵路線路、機車、車廂都已經不如俄羅斯,奧匈帝國的常備軍遠少於俄國,只能依賴於總動員,但是總動員之後的兵力輸送能力也遠不如俄國。如果沒有德國支援則奧匈帝國軍隊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如俄國+塞爾維亞。
奧匈妥協的結果是匈牙利千方百計的反對帝國的擴軍計劃,軍事預算幾乎被凍結在1866年水平,在軍事技術日新月異的19世紀末這一局面對奧匈帝國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
奧匈帝國有各種不同的民族,但是奧匈妥協把它的領土簡單粗暴的劃分為“內萊塔尼亞”和“外萊塔尼亞”,也就是說萊塔河這邊和萊塔河那邊,而且隔著這條河,兩邊的政府採取了不同的政策,雖然總統來說奧匈帝國的臣民享受的權利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隔著這條河兩邊的政府採取了萬全針鋒相對的民族政策。
整個一戰期間奧匈軍隊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來。奧匈帝國大而不強,歐洲的黔之驢。武功不行又愛挑事兒,最後讓盟友德國來買單,德國被其拖進了深淵。
一戰末期它和同樣缺乏海外殖民地的德國一同被協約國封鎖在歐洲大陸,各種工農業基本原料奇缺,此時其國內各個民族紛紛揭竿而起,要求獨立。最終奧匈也只得無奈接受了戰敗的命運,匈牙利和各個斯拉夫民族先後獨立,奧匈帝國永遠地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