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帶刀侍衛

    那就是曾國藩提出的:“扎硬寨,打呆仗”的思想。

    後半句有時候又稱為打死仗,不管是打呆仗還是打死仗,這都很好理解,然而“扎硬寨”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文人出身的曾國藩,在帶兵之初,因為經驗缺乏,曾經被太平軍多次偷襲,吃足了苦頭。嶽州之敗就是一個例子。後來,他總結經驗,思考不足,又透過高人指點,並結合自己的個性,提出行軍打仗安營時必須“扎硬寨”。

    所謂“紮營寨”,就是部隊每到一處住宿時,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冰雪,都必須挖掘戰壕。這個戰壕怎麼挖?曾國藩曾經是這樣要求的:

    築牆須八尺高,三尺厚;壕溝須八尺寬,六尺深;牆內有內濠一道,牆外有外濠二道或三道;壕內須密釘竹籤。

    曾國藩對於這個做法極為看重,他不僅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不打折扣的執行,即使他後來坐鎮指揮,很少親臨前線,但每次湘軍將士出戰,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此事,視為湘軍的法寶。

    這個方法弊端是很明顯的,首先,它耽誤了行軍的速度,安營時,部隊要挖溝挖壕壘牆,拔營時又需要將竹籤等一一帶走,非常耽誤時間。其次,它讓部隊減少了訓練和休息時間,更多的時候,湘軍就像一支工兵部隊,走到哪裡修到哪裡。再次,這個方法嚴格執行下來,必然會導致延誤戰機,左宗棠就說過曾國藩用兵“每苦鈍滯”,貽誤戰機。

    但是曾國藩就不以為然,堅持要用這個方法,而且憑藉它一支打到天京城下,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因為這個方法的優點實在是太大了。

    第一,它防備了偷襲,讓湘軍永遠處於不敗之地。自從採用了“扎硬寨”的方法,李秀成多次要偷襲湘軍都無功而返。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更是將此法發揮到極致,攻城時也採用,以致於獲得了“曾鐵桶”的外號。

    曾國荃攻打安慶、天京時將這個戰法發揮到了極致。他甚至一圈又一圈的修築高牆和深溝,雨花臺一戰,曾國荃僅帶著兩萬人的“吉字營”湘軍面對李秀成帶著的幾十萬人大戰了四十六天都立於不敗,全靠這個方法。

    第二,這也讓湘軍減少了傷亡損失。曾國藩深知,朝廷沒有授予他無限制的權力,他只能從湖湘招募士兵,而兵源是最可寶貴的資源,他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將士,不可能用人命去堆積勝利。

    因此湘軍採用這個陣法,守城中能讓太平軍無計可施,攻城時,每到一個地方,先不急著和太平軍打,還是扎硬寨,而且是一圈又一圈的扎,知道對方援兵打不進,突圍衝不出,在城中彈盡糧絕才攻擊。所以在湘軍歷史上,陣亡三千人的戰鬥很少,僅僅在武昌出現過。

    曾國藩立下不世之功,可是後人彷彿數不出他的經典戰役,他彷彿就是在不斷的圍城挖壕之中,又笨又慢的贏得了一仗又一仗。

    別人說他不善奇謀,他就不不指望自己能有什麼奇謀,更不認為自己善於帶兵,他在意的是自己先不輸,這樣每一次贏一點,積小勝而大勝,直至完勝。他如同最高明的拳師,每一招都是大巧不工,從不投機取巧。

    同樣,也就是這個方法,培養了湘軍獨特的氣質。那就是老老實實,從不投機取巧,不麻痺大意。他們知道,勝利不是靠一兩個雕蟲小技能獲得的,而是憑藉紮實的基本功,靠著吃得苦霸得蠻的倔強作風而取得的。

  • 2 # 月下荷鋤歸

    曾國藩打仗,就像是價值投資,他的背後,是雖然不是很強大,但是掌握國家權利的大清王朝,他不需要為吃喝拉撒這些事情犯頭疼,也不用去想兵員的事情,背靠大樹好乘涼。而太平軍就不一樣了,他們本身就不被太多的人接受,他們要徵兵徵糧,同時還要接受上司的各種瞎指揮,他們根本就耗不起。

  • 3 # 太宗歷史

    曾國藩屬於大智若愚型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懂得揚長避短。曾國藩打仗顯然不夠機靈和隨機應變,那麼首先不貪功貿進,穩紮穩打,不給太平軍可乘之機,然後等待太平軍的破綻。

    這與司馬懿防備諸葛亮是類似的,司馬懿是做好防備,等待蜀軍糧草耗盡這一弱點,曾國藩則是做好防備,等待太平軍暴露行軍打仗過程中的問題。其實曾國藩的策略本身就符合兵形像水,至於兵貴神速講的是行軍爭利。司馬懿說過,為人處世就是應變之道,不可偏執於一端。

  • 4 # 大象策劃

    兵法的核心是什麼?

    孫子兵法第一篇開宗明義: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什麼叫兵貴神速?

    孫子兵法第九篇: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兵貴神速的前一句是靜若處子!沒有靜若處子,亂動就是找死!沒有動若脫兔,安靜到最後還是找死!

    這兩者本就缺一不可!

  • 5 # 陳健講故事

    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是非常有效的戰法,看起來慢,實際上效果好,最後打敗了太平軍。這是雙方軍隊的特點造成的。我們分別看看他們的長處和短處。

    1.湘軍兵少兵精,太平軍兵多精兵少

    曾國藩從建立湘軍的開始,就特別注重將領的選拔和軍事訓練,他按照戚繼光的訓練方法訓練湘軍,所以湘軍人數雖然少但是都是精銳,戰鬥力強。

    太平軍的精兵往往都是廣西來的老兵,信仰深,戰鬥力強,但是人數越打越少,而且天京事變中自相殘殺,損失慘重。其他的部隊,饑民多、俘虜兵多,缺乏訓練,戰鬥力不強。

    2.湘軍糧草充足、武器精良,太平軍後勤補給不如湘軍

    湘軍有一個大管家胡林翼,在九省通衢武漢坐鎮,給湘軍提供兵源、糧餉等,而且湘軍水師戰鬥力強,控制了長江,源源不斷的支援前線。

    而太平軍沒有建立有效的籌糧籌款的後勤保障體系,長江又多半被湘軍控制,所以後勤補給遠遠不如湘軍。太平軍的武器大刀長矛比較多,火器相對湘軍比較少,而湘軍的火器已經佔到了一半。太平軍的武器,除了李秀成的部隊比較精良外,其他部隊的武器還是相對原始。

    3.湘軍不善野戰,善於深溝高牆圍困。太平軍善於野戰,被圍後只能死撐。

    湘軍步兵多,在野戰中多次被太平軍伏擊,在運動中多次被殲滅,所以湘軍逐漸開始以圍困為主,每到一地,先深溝高牆修營地,圍困太平軍,所以看起來雖然慢。但是人數多的太平軍反而被人數少的湘軍圍困在據點裡。

    太平軍善於野戰,多次在運動戰中取勝,但是當被圍困的時候,湘軍切斷了補給,只能死撐到最後一刻。

    4.湘軍打殲滅戰,太平軍全軍被殲滅

    湘軍圍困住安慶、南京等地後,長期圍困,最後突圍的太平軍極少,基本全部被消滅。

    所以,看起來慢,實際上快。否則太平軍只是被擊潰的話,很快就會重整旗鼓,再次壯大。事實證明,結硬寨打呆仗是太平軍的剋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寒假熱有哪些症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