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玉77

    這件玉器非常精美 是典型的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中國玉文化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其代表性的有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等 有機會可以去徐州博物館看看

    本件玉器學名叫韘形佩 更準確的說法叫雞心佩 是韘的變體形式 中空 周輔以螭紋 世人常常把螭(龍之九子之一)叫著螭龍或螭虎 實際上還是叫螭紋比較合適

  • 2 # 量子收藏

    左側龍,右側螭虎,上面鳳,這是雞心佩最常見的紋飾。左側龍銜著鳳尾,鳳冠與螭虎尾相連,螭為龍之子。射形佩俗稱雞心佩,由玉射演變而來,寓意目標準確,勢在必得。加之龍鳳螭紋飾,有龍子龍孫,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之意。此雞心佩以鏤空雕,與漢武帝時期相比紋飾略顯疏朗,雖出自海昏侯墓,但沁色太過均勻,而且較淡。如果是在民間發現,難免被眼學專家打入仿品系列。

  • 3 # 考古班二愣子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韘形佩的一些簡單小知識,有機會去博物館時可以裝裝x

    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涉切,音攝,《說文》射,決也,所以鉤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

    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為商代作品,呈筒狀,外飾獸面紋,且有一道橫向的凹槽,具有套於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戴於身的裝飾作用。戰國時,玉韘變短,外帶勾榫,成為純粹的佩玉,這時還出現了環片狀作品,西漢時期,玉韘發展為透雕片狀花紋圖案,且日趨複雜,其上多有動物形裝飾,東漢時又演變成透雕長條形韘形佩,魏晉南北朝時及其後朝代皆有所發現,但是以西漢品質最好,價值最高。

    詳細噴噴兩漢時期的韘形佩。

    紋飾極富變化,主要有兩種韘玉,一種保留了較多的東周戰國時期韘形玉器的特徵,上端一側有柄形凸出,器身扁平且有凹面,縱截面呈弧形,另一種是僅少數器身仍保留凹面,大多數的器身為扁平,另外,玉器中孔已向小的方向發展,且一側轉向中央,而獸面紋也已消失,同時,開始流行單線陰刻捲雲紋,器身左右均有呈附耳狀的凸飾,形制多樣,有變形捲雲狀和簡化鳳鳥形,此外,透雕在韘形玉器中也有所反映,而器身和器孔的變化都是因為從實用演變為裝飾器具所造成的。

    關於紋飾方面,漢代,螭虎形象開始大量用作玉器紋樣,盛極一時。

    螭虎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虎頭螭身,是螭和虎的合體,傳為山神,有守護神之稱,是古人根據想象創造的神物。東漢學者高誘注《呂氏春秋》說:螭,龍之別也。”《漢書》註解稱:“螭,為龍子”。許慎《說文解字》:“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漢書-楊雄傳》注引三華人韋昭:“螭,似虎而鱗”。在傳統文化中代表神武、玄幻、力量、權勢和王者風範。螭虎形象成型於戰國,流行於兩漢,魏晉以降乃至明清延續不絕,屢見於各類藝術品。

    下面放一些圖片

    這是故宮博物院的清宮舊藏,玉夔紋韘形佩,西漢,長12.3釐米,寬3.6釐米,其外透雕裝飾是從夔鳳圖案演化而成的非動物形圖案

    最後,此文內容不夠詳盡,有紕漏的地方還需要讀者海涵

    下面是一些相關的參考文獻,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韘形佩的歷史淵源及演變—以海昏侯墓出土龍鳳紋韘形佩為例》,袁良榕、張思、塗曉瓊

    《淺論“韘”及“韘形佩”》黃曲

    《兩週至漢代韘及韘形佩研究》,蔣來希

    《淺析漢代玉器的文化內涵》,陳艾麗

    《原始社會至唐代龍鳳紋的演變及規律分析》,楊柳

  • 4 # 琢琥人

    左側⭕️是一支昂首挺胸的龍頭。上面⭕️是一支回頭螭琥。而右側⭕️內是一支向下俯視的螭龍。沒有鳳。至少鏤空雕我沒發現。有一種可能用陰線雕刻在佩的表面外突處了 但此圖卻看不出來

    玉韘She自商代開始即有,殷商婦好墓就有出土,套於大姆指便於拉弓射箭,又有護手的作用。及至漢代演化成雞心佩,主要用於佩戴和陳設。漢代的雞心佩最顯著的特點是在雞心形主體器型之外,附琢花樣繁多的蟠螭紋、龍鳳紋和其他各種紋飾。雕刻藝術上又有鏤空雕 淺浮雕 深浮雕 遊絲毛雕等等方法 造型精美,線條流暢。體現出漢代治玉的傑出成就。

    可以說韘是扳指的爺爺 而雞心佩就是韘的藝術化。雞心佩多作橢圓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圓孔,近似於盾牌或雞心的形狀故名。是漢代所特有的並常見的一種佩飾。魏晉南北朝後漸趨少見,宋以後隨著崇古仿古風尚的流行,逐漸開始出現有仿製之作。下圖這件漢代瑪瑙雙鳳雞心佩 制式規矩 手工工痕明顯 製作精美 應屬漢代早期當時的貴族女子佩戴之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榆中和平能發展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