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啟國Y
-
2 # 八零後新農人
大棚種植冬棗有許多好處,如促使冬棗提早成熟,提前上市錯開冬棗上市的高峰期,因此價格高、收益也隨著增加。但是大棚種植冬棗要求的技術也高,每個環節都需要科學管理否則很容易出現問題。
1、溫溼度調控
溫溼度調控是冬棗塑棚、溫室設施栽培成功的關鍵。
1) 萌芽前,提地溫。
2) 防霜凍,巧溝灌。春季萌芽後,預報有強寒流時,可採取溝灌、霜前噴水等措施預防霜凍。
3) 涼育蕾,抑旺長。如遇持續晴朗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控制棚溫,勿超30℃為宜。
4) 花遇雨,控灰黴。花期遇陰雨天氣閉棚保溫時,要適當通風排溼噴藥,控制灰黴病暴發。
5) 甲口期,忌漫灌。環剝開甲後35~40天內根系功能很弱,要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大量落果。
6) 膨果期,防日燒。7月份環剝傷口癒合後,如遇伏旱高溫,注意及時灌水、蓋遮陽網,防止果實日燒。
7) 熟前幹,莫亂灌。果實進入轉色白熟期時,要慎重灌水,澆小水,防止長期控水和亢旱後大水漫灌引起返青晚熟。
2、芽期至坐果期管理
1) 先年甲口癒合不好的,芽期樹體補養要跟上。
2)樹勢弱,枝條出現乾股的,注意做好更新。
3)蕾期蕾小、發黃、脫落的,分析原因積極補救。
4)育蕾至開甲期樹體營養不足的,儘快補充。
5)採取精準、簡化、適當的促果措施。
6)適時科學防治病蟲害。
3、壯苗早果措施 冬棗設施栽培中,苗木栽植成活率和長勢對收益影響很大。苗木栽植成活率低、長勢弱,則會推遲建棚期,影響經濟效益。
(1)、選擇壯苗。(2)、做好保溼。(3)、精細栽植。(4)、加強管理。(5)、重度截幹。
大棚種植冬棗除了要關注溼度、溫度、栽培密度,還要注意幼苗管理和壯果、膨大期要注意催紅等等。只有做好冬棗各個生長階段的管理工作才能獲得豐收。
-
3 # 鄉村王小廚
扣棚後逐漸升溫,一般白天20~25℃,晚上4~6℃。以後每週提溫2~3℃,
蕞高溫度控制在30℃以內;二是萌芽期,白天溫度不高於30℃,晚間不高於8℃;三是初花期,大棚溫室冬棗銷售商,白天溫度24~28℃不超過30℃,晚間不高於15℃;四是盛花期,白天24~32℃,不高於32℃,晚間不高於16℃;五是果實膨大期,溫度在25~35℃,不高於35℃比較適宜;
六是轉色成熟期,適溫度28~32℃,且晝夜溫差大,有利轉色增糖。此時外界自然溫度高,需要注意防高溫日灼。遇高溫樹下滴灌,樹上噴水,用水調溫。在極端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應在12:00—16:00棚上蓋遮陽網或加蓋二膜。
溫室冬棗適時適度通風。透過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晴天通風要緩慢開通風口,在花期更應注意早通風慢升溫。
-
4 # 大鵬講農村
1、溫室冬棗栽培主要技術措施
1.1 建棚與栽植
1.1.1 溫室結構 跨度9m,脊高5m,牆厚3m(牆為梯形),下地0.5m,一般長度為80m。也可利用現有的蔬菜日光溫室栽植冬棗。
1.1.2 苗木選擇 選擇純正的冬棗品種。苗木標 準為:苗高40cm以上,木質化程度高,地徑0.5cm,有3條以上側根,主根長20cm,
根系發育良好,無病、蟲、傷害。
1.1.3 栽植方法
按照2m×1m的密度規劃株行距。新建棚,生土多,肥力差,應重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每667m2施6m3腐熟的廄肥(牛、羊、雞糞)+三元素(15-15-15)複合肥30~50kg
,深翻30cm,平整好地塊,規劃好行間距,挖深寬各40cm的栽植溝,填土壤調理劑及有機肥至30cm深時踏實。於3月中旬栽植,栽後澆水,栽後不間套作物。
1.2 扣棚時間
一般在12月下旬(外界溫度達到0℃時),開始扣棚升溫,升溫前覆蓋地膜。
1.3 溫度管理
1.3.1 扣棚後逐漸升溫,一般白天20~25℃,晚上4~6℃。以後每週提溫2~3℃,
最高溫度控制在30℃以內;二是萌芽期,白天溫度不高於30℃,晚間不高於8℃;三是初花期,白天溫度24~28℃不超過30℃,晚間不高於15℃;四是盛花期,白天24~32℃,不高於32℃,晚間不高於16℃;五是果實膨大期,溫度在25~35℃,不高於35℃比較適宜;
六是轉色成熟期,最適溫度28~32℃,且晝夜溫差大,有利轉色增糖。此時外界自然溫度高,需要注意防高溫日灼。遇高溫樹下滴灌,樹上噴水,用水調溫。在極端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應在12:00—16:00
棚上蓋遮陽網或加蓋二膜。
1.3.2 適時適度通風。透過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晴天通風要緩慢開通風口,在花期更應注意早通風慢升溫。
1.4 配方施肥
溫室冬棗屬高投入、高效益、精細栽培。應採取測土化驗配方施肥。應重視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前期以氮促長,以磷促根;中後期多施鉀肥,補硼增鈣噴施矽肥。溫室冬棗基肥需施2次,秋季收穫後施1次,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150~200kg
,配施三元素複合肥50kg,行間溝施;膨果期每667m2追施聚離子鉀20~30kg,以後在葉面噴磷酸二氫鉀等。
1.5 改進灌水方式
升溫前冬灌1次,萌芽後安裝滴灌系統,根據墒情進行滴灌。一般天晴時滴灌,陰雨天外界溼度大時不灌。在花期應使溫室相對溼度保持80%~90%。
1.6 坐果保果膨果措施
(1)疏除過密棗吊和木質化棗吊,一般1個棗股留2~3個棗吊;
(2)棗吊摘心。對25~30cm長的棗吊掐尖摘心,坐果率比不摘心高10倍。摘心早,保花保果效果好。
(3)環剝、環割;看樹勢,過旺的樹(葉色深綠,葉平展不卷)宜在初花期環割,盛花期環剝,弱樹盛花期環割。具體環剝操作技術為在離地面留1~2個二次枝,主幹進行環剝。剝後1~2d不要用手觸控新開的甲口;剝後2d,待甲口晾乾後,塗護甲寶加菊酯藥防甲口蟲和螞蟻上樹。
(4)噴施質量分數為10×10-6~15×10-6赤黴素(每包1g加水45kg左右即可)+硼肥,提高坐果率。一般年份要求噴1次。
1.7 保果措施
噴1次0.1%碩豐481(天然蕓薹素內酯)3000倍液+海藻酸葉面肥1200倍液,促果保果;對剝後仍偏旺的樹,間隔7~10d連割2~3次;棗吊去尖,在盛花時棗吊去尖,節約營養,促進坐果,果個均勻;疏果,膨果初期(幼果坐穩後),進行疏果,每吊留2~4果。
1.8 促轉色防日燒措施
棗果成熟轉色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環節。也是在
一年中外界溫度最高的時間,棗果發白轉色,極易受到強光照射後產生日灼,減少產量。一是透過滴灌,合理施水肥。二是加蓋二膜和遮陽網。
1.9 採收
為了提高效益,提倡分期採收。成熟一部分,採收一部分。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使效益倍增。1.10 病蟲害防治
採用樹體主幹設隔離帶(貼黏蟲帶),防止幼蟲上樹,深翻樹盤,殺死越冬害蟲及病原菌等,推廣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生物製劑,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三致”農藥和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
2、創新技術
2.1 溫室冬棗高密度栽植, 採用新的定幹方式,實現當年栽植二年見效的模式
從2010年,
專案組先後在安仁的安昌村、伏坡村的3個冬棗溫室中進行了高密度栽植試驗,在栽植中首先打破了傳統的定幹高度,使定幹高度從常規的60~80cm降到20~30cm,結合水肥管理,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2011年初見效,2014年進入大面積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2.2 改變傳統施肥觀念, 減少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增施菌肥,促進溫室冬棗早熟,提高溫室冬棗的品質
菌肥是微生物肥料的俗稱。主要透過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拮抗有害微生物,促進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增加土壤肥力,達到作物早熟、優質的目的。溫室冬棗屬冬棗栽植技術中的一個新領域。“早熟、優質”才能達到高效。但在傳統的冬棗施肥模式中,棗農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以提高產量,而忽視大量施入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造成品質逐年下降。在試驗開始,我們就以早熟、優質為目標,提出增施菌肥以提高品質和提早成熟。在4年的試驗與推廣中,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並使該項技術成為溫室冬
棗栽培管理中的一個主要技術指標。
2.3 採用滴灌、 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法,減少冬棗棗果在高溫期日灼的發病率,提高了溫室冬棗的商品率
大荔溫室冬棗的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此時外界高溫,尤其是雨後初晴較強的紫外線,易使即將成熟的冬棗發生日灼現象,造成棗果商品率降低,影響了棗農收益。2011年部分溫棚棗的日灼率達到20%左右,每棚損失上萬元。在2012—2014
年,透過採用滴灌方式,即保證了冬棗棗果生長所需水分,又降低了棚內溫度。同時採用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式,使日灼率控制在5%~10%,每棚增產萬元以上。
2.4 嚴格控制棚內溫溼度,提高棚內冬棗的坐果率,提早成熟
合理控制溫度、適時適度通風,調節溫室內溫度,是溫室冬棗栽培的關鍵。扣棚後首先根據冬棗的生長髮育特點,把握不同發育階段的溫度。
回覆列表
在溫室大棚種冬棗的時候,這個應該要多掌握它室內的溫度,比如它在開花結冬棗的時候,溫度要不要高,1度兩度,這樣對冬棗的成果要高一些,對後期的產量也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