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納蘭行者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

    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韋莊也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贈姬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描寫了那位彈琵琶的女子色藝驚人:“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這“血色羅裙”即是石榴裙。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和楊貴妃有關。

    傳說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等地廣泛栽種石榴,每當榴花競放之際,這位風流天子即設酒宴於“熾紅火熱”的石榴花叢中。 楊貴妃飲酒後,雙腮緋紅,唐明皇愛欣賞寵妃的嫵媚醉態,常將貴妃被酒染之粉頸紅雲與石榴花相比,誰紅得豔麗?

    因唐明皇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皇上,則遷怒於楊貴妃,對她拒不使禮。 楊玉環無奈,依然愛賞榴花,愛吃石榴,特別愛穿繡滿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玉環獻舞助興。可貴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邊,向皇上耳語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 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

    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

  • 2 # 使用者情感導師zmj

    ​“石榴裙”是什麼?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榴。

    早在南北朝時期,梁元帝在《烏棲曲》中填了“芙蓉為帶石榴裙”一詞,“石榴裙”的名稱也就隨之而來。​

    另外,在唐朝,被打發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卻因“開箱驗石榴裙”一首詩再次被皇帝惦記。繼而走出感業寺,最後登上女皇的寶座。

    也許有人會說,這石榴裙與石榴沒半毛錢的關係。有的。​

    在古代,女人的裙子大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原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

    所以人們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後來,“石榴裙”還成為年輕女子的代稱。

    於是便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來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麗所征服。

  • 3 # 大寶尬聊

    “拜倒在石榴裙下”

    相信大家早已熟知這句俗語

    多比喻男子對女性崇拜傾倒之意

    那麼到底有沒有“石榴裙”

    究竟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裙子呢?

    ▲(石榴裙)

    “石榴裙”自然是與石榴有關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華人視石榴為吉祥物,暗含多子多福。

    故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或他處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常見的吉利畫有《榴開百子》、《三多》、《華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也許因為石榴是中外結合的產物,所以歷代名家吟詠石榴的詩詞甚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許多美麗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罌等。

    丹是紅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紅、桃紅、橙黃、粉紅、白色等顏色,火紅色的最多,所以留給人們的顏色是火紅的,農曆的五月,是石榴花開最豔的季節,五月因此又雅稱“榴月”。

    唐代大詩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寫道:“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詩人雖沒有直接寫石榴花為紅色,見麗人髮簪榴花,卻擔心紅豔似火的榴花會不會燒壞少女的翠簪和秀髮?這真是讚美榴花的神來之筆。

    ▲(唐朝眾美圖

    石榴與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

    這也許是因有人說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之填詞,“石榴裙”的典故,緣此而來。

    古代婦女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而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時是一種流行服飾,尤其中青年婦女,特別喜歡穿著,穿著它的女子也顯得格外俏麗動人。

    如唐人小說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這樣的裙子。唐詩中亦有許多描寫,如白居易詩:“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杜審言詩:“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詩:“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紅裙妒殺石榴花

    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輕女子的代稱。南北朝詩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詩中就寫過兩句:“風捲葡萄帶,日照石榴裙”,用石榴來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劉鉉《烏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楊影裡殘,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霞溼,綠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說話就固定下來,如蔣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據說與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有關

    傳說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愛吃石榴,特別愛穿繡滿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等地廣泛栽種石榴,每當榴花競放之際,這位風流天子即設酒宴於“熾紅火熱”的石榴花叢中。

    楊貴妃飲酒後,雙腮緋紅,唐明皇愛欣賞寵妃的嫵媚醉態,常將貴妃被酒染之粉頸紅雲與石榴花相比,誰紅得豔麗?因唐明皇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皇上,則遷怒於楊貴妃,對她拒不使禮。

    一天唐明皇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玉環獻舞助興。可貴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邊,向皇上耳語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

    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

  • 4 # mori99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形容男人拜倒在女人腳下不能自拔。那麼,石榴裙是什麼裙?男人何以“拜倒在石榴裙下”呢。“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繡石榴花的大紅裙子,一說是紅豔顏色的長裙。“石榴裙”一詞,最早出於南北朝時梁元帝蕭繹所著《烏棲曲》,其中“交龍成錦鬥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之句,用來形容美麗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風韻。後來,“石榴裙”便成美女的代名詞。據史料記載,到了唐代,石榴裙更成為年輕女子極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上至天平公主、楊貴妃,下至普通民間女子都喜色如石榴紅,不染其他雜顏色的飄逸長裙,也留下許多稱讚女性美的“石榴裙”詩。唐朝的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詩人韋應物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韋莊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贈姬人》)。大詩人白居易在長詩《琵琶行》中,曾描寫一位色藝雙絕的彈琵琶女子:“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詩中的“血色羅裙”即是石榴裙。有關石榴裙的傳說,最有名的莫過於有關楊貴妃的了。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在華清宮附近種了不少石榴供她觀賞。唐明皇愛看楊貴妃酒後的醉態,常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嫵媚之態。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觀賞之後,唐明皇常剝石榴喂到楊貴妃口中。朝中大臣對此很是看不過去,對楊貴妃怨言日生,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會,請楊貴妃彈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動聽之時,故意把一根弦弄斷,使曲子不能彈奏下去。唐明皇忙問是什麼原因,楊貴妃乘機說,因為聽曲的臣子對她不恭敬,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故把弦弄斷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話,於是降下旨意:以後無論將相大臣,凡見貴妃均須行跪拜禮,否則格殺不赦……還有另一說,一天唐明皇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貴妃獻舞助興。可貴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邊,向皇上耳語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眾臣無奈,凡見到楊貴妃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誠惶誠恐地拜倒在地,下跪使禮。因為楊貴妃平日總喜歡穿繡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開玩笑。於是,便有“跪拜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至今。

  • 5 # 昌185135315

    關於‘石榴裙’,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叫石榴裙呢?為什麼不叫平果裙呢?不叫柿子裙呢?不叫西瓜裙呢?古時的文化,古人的思維,值得我們永遠稱讚。第一,石榴是水果類產品,其它果類成熟後,在落花處長的很平整,用民間的話說,叫收口了,石榴成熟後,在下面落花處不平,長出像鋸齒一樣的牙齒,這叫不收口,第二,裙,裙是一種服裝,裙的下面是張開的,像石榴下面一樣的,古人講究穿衣要緊密,女不露皮,男不露臍。裙,也表示不雅,第三,人把女孩子比喻是花,意思是好看,漂亮,新鮮,招枝活躍,但是,嫁人了,就是成熟的人了,要收起女兒心,民間叫,收念,就像成熟的果類樣,要長平一切。第四,古時性生活是開放的,有青樓女子,紅樓女子和一些不法商女,這些人為了生活,不得而為之,古人把這些女人比喻‘石榴裙’,雖然是成熟人,不收口,不收念。現在‘石榴裙’,比喻那不收唸的女人和一些賣淫女。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敗在石榴裙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5萬金幣換一個史詩靈魂,這是怎麼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