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ate1986
-
2 # 鄧海春
奕譞對慈禧太后誠惶誠恐的心理,不僅表現在他的一切言行中,連家中的陳設也帶有痕跡。他命名自己住的正房為“思謙堂”,書齋為“退省齋”,書齋條几上擺著的“欹器”,刻有“滿招損,謙受益”的銘言。用以策勵自己和子孫戒盈戒驕。他自撰的治家格言有這樣一段話:“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大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其實他最擔心的,還是在政治上招災惹禍。正是由於他熟諳“明哲保身”的技巧,得以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下位極人臣,在風濤兇險的政壇中一帆風順。
清朝皇帝近支子弟,以康熙、乾隆兩朝為最多。康熙帝有35男,20女,乾隆帝有17男,10女。到了咸豐帝就只有1男1女了。此後,同、光、宣三朝,50年間,宮中不聞兒啼,當時稱為“國統三絕”。
同治帝在位13年病死,因無嗣子,按照祖制,應從近支晚輩(即溥字輩)中選立皇太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也不能“垂簾聽政”了。因此,她未給兒子立嗣,卻把外甥載湉即奕譞的次子入繼,並承襲帝位,年號光緒。
慈禧太后的這一決定不獨出乎王公大臣意料,奕譞驟聞之下竟嚇得魂不附體、昏迷倒地,不能起立。也就是他在給太后的奏疏中所自陳的:“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觸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 慈禧太后是個權勢欲非常強烈的女人,絕不願丟開到手的任何權力。對她來說,所謂三綱五常、祖宗法制只能用來適應自己,卻決不能讓它們束縛住自己的手腳。選立載湉嗣位,使慈禧的面目進一步暴露出來。奕譞如果不是看得很清楚,是不會失態到如此地步的。
當時有位叫吳可讀的御史,曾以“尸諫”為同治帝爭嗣,也沒有改變慈禧太后的主見。她對著跪請“立嗣”的王公大臣們說:“我們姐倆(兩太后)已商議好了,挑個年歲大點兒的,我們姐兒倆也不願意。”於是眾人明白,無論是“尸諫”,還是痛哭昏迷,全都無濟於事。
從此,奕譞事奉慈禧太后更加兢兢業業,態度也更加誠惶誠恐。一方面是太后屢賜恩榮,另一方面是奕譞屢次辭謝。光緒帝即位,他就辭掉一切官職。“親王世襲罔替”的恩典是力辭不準才接受的。以後幾年裡,他的惟一差使就是照料小皇帝讀書。然而,慈禧太后希望利用他來削弱的權力。光緒十年(1884)罷去奕訢軍機大臣後,慈禧太后命,今後遇有重大事件,先與醇親王商辦。這意味著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大權。
其時正值法國入侵越南,與清朝軍隊交戰。繼而議和罷兵,奕譞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成立海軍衙門,奕譞受命總理該衙門事務,節制沿海水師,以慶親王奕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十二年五月,奕譞巡閱北洋水師。奕譞積極支援李鴻章改進並擴建海軍的方案。對方興未艾的洋務運動也傾注了很大熱情。但是,奕譞亦如清末其他宗室王公,對慈禧太后的乖謬舉止不敢有所異議。奕訢對太后的一意孤行已頗為順從,奕譞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皇太后挪用海軍經費為自己大修頤和園,得到他的讚許。光緒十二年巡閱北洋水師時,他讓太后親信太監一路伴隨左右。奕訢被剝奪權力後,慈禧太后隨心所欲地賣官鬻爵,奕譞對她仍一再表示效忠。
按例,男子結婚便算成年。光緒帝如果結了婚,太后理應歸政。這當然非慈禧所願。於是就在光緒帝婚前,由奕譞帶頭向太后叩請繼續“訓政”數年。
光緒十六年(對應為1890年,去世當天已經是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逝,喪葬準用皇帝禮。賜諡曰“賢”。
-
3 # 海之聲助聽器西安旗艦
其實他最擔心的,還是在政治上招災惹禍。正是由於他熟諳“明哲保身”的技巧,得以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下位極人臣,在風濤兇險的政壇中一帆風順
回覆列表
醇親王一生都在慈禧的陰影之下,當今皇上的生父卻又是慈禧的奴才,如此尷尬的身份可謂是伴君伴虎,如履薄冰,而他處世之道也可謂大智若愚,幫助慈禧政變成功後深得同治和慈禧的信任,得到了許多軍政大權,但他並沒有尾巴翹到天上,同治死後他的兒子光緒被慈禧扶上皇位,他主動請辭軍機大臣等眾多實權職務,甘願退居二線,做做頤和園監工的差事,可謂充滿政治智慧。比起他兒子和孫子坎坷而又悲慘的傀儡人生,我倒覺得他並不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