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人峰哥

    面餌好像總比蚯蚓釣的多,如何開制一款狀態好的面餌?

    面餌總比蚯蚓釣的多?其實也不一定。

    雖然大部分時候面餌確實要比蚯蚓釣的多,但是也有面餌釣不過蚯蚓的時候。那麼什麼情況下面餌會釣不過蚯蚓呢?以下幾種情況可以瞭解一下:

    1、春季垂釣大板鯽。

    咱們都知道春季釣大鯽魚要釣灘,釣草。這個時候的大板鯽由於剛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急需動物蛋白含量高的餌料來補充身體能量。這個季節紅蟲蚯蚓等活餌比面餌更容易受到大鯽魚的青睞,這個時候用紅蟲蚯蚓顆粒或者酒米打窩,用紅蟲或者蚯蚓垂釣不見得就比面餌效果差。

    2、黑坑釣鯽魚。

    我們都知道黑坑釣鯽魚大多都是用面餌,為什麼呢?人家禁蚯蚓紅蟲等活餌,既然面餌比紅蟲蚯蚓好用為什麼要禁?說白了,就是蚯蚓更好用,人家不敢讓你用,不然得虧死。

    3、面餌味型不對。

    不管釣什麼魚,你首先得了解它喜歡的味型。如果味型搭配不好,還不如蚯蚓方便有效。所以說咱們釣魚的時候選對味型很重要,味型亂了容易造成死窩,而用蚯蚓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4、狀態不好。

    我們在開制面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調整狀態,比如霧化狀態、附鉤狀態、軟硬狀態等等。這些狀態把握不好,不能達到誘魚留魚以及入口性等條件,那麼面餌就不如蚯蚓效果好了。

    那麼怎樣才能開制一款狀態好的面餌呢?

    1、保證它附鉤性,適當新增拉絲粉,粘粉等增加附鉤性的狀態餌。一般視情況新增餌料總量的百分之5到百分之20左右!

    2、要保證它的霧化效果,咱們可以適當新增輕麩、狀態粉、雪花粉等餌料來保證它的霧化狀態。這些調整霧化狀態的餌料咱們一般新增總餌量的百分之10左右。

    3、要保證餌料的散落性及留魚性,這個咱們可以少量新增一些顆粒餌或者酒米等,增加他的散落性和留魚性。

  • 2 # 釣魚倌

    面餌的確比蚯蚓好上魚。

    用蚯蚓釣魚,需要打窩誘魚,誘魚入窩後方能頻頻上魚,但是,當上魚頻率慢時就需要適當的續窩、補窩,以保持窩內魚兒滯留的持續性。

    用面餌作釣,優勢在於可以不打窩,不斷的提竿就可以把窩子“提”出來,窩內不斷散落霧化的面餌就充當了窩料誘魚的作用,使魚兒源源不斷的循味入窩索餌。

    面餌的開法很簡單,在商品餌的包裝袋上都有開餌的比例說明,按照說明來調配水和餌的比例就可以。一般來說,水和餌的比例為1:1,以野戰藍鯽和九一八為例,水和餌的比例都是1:1,也就是說,取一杯野戰藍鯽和九一八各一量杯,然後配兩量杯水加入餌中用手順時針快速攪拌然後團成一團即可,這是初學者最簡單、最快速的配餌方法。

    簡單、快速,希望可以幫到初學的釣友們。

  • 3 # 小劉釣魚

    蚯蚓號稱萬能餌,其效果很好,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魚兒活躍度低的時候,效果比之面餌更是好很多。

    具體怎麼開好一款面餌呢?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 在正式開餌前,先將餌料進行幾次顛倒,讓所用原材料更加的均勻的混合到一起,這是由於餌料在運輸中經過了長時間顛簸,因此導致密度會發生改變,甚至會分離。其次,由於餌料是由不同部分組合而成,因此吸水性、誘魚性都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在開餌前進行搖動是不錯的操作。

    2 另外,商品餌與水之間的比例,是按照體積比來進行計算,如:1:1,先將1杯餌料倒入容器中,再將1杯水也倒入容器中,然後快速進行攪拌,這是餌料的狀態可能比較稀,但不要著急,等到餌料吸足水分之後,那麼餌料的軟硬度就變得適合了。

    3 由於餌料種類是不一樣的,因此吸水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開餌後一定要有幾分鐘的等待時間,一定要讓餌料的每個顆粒都吸足水分,若是氣溫低時,等待的時間就要延長一些,等到餌料吸足水分以後翻開餌料,快速的進行攪拌,這是為了餌料均勻的吸收水分。

    4 在開拉餌時,若是在攪拌過程中,把餌料攪拌的出現粘結狀態,這時就要停止攪拌,攪拌過度的話,就會餌料中含有的纖維成分變短,接著將餌料團成一團,在大約20度氣溫下,餌團大約5分鐘就會出絲,而在氣溫很低的冬季,餌料大約需要20分或更長時間才會出絲。所以,冬季為了餌料出絲速度快,建議使用溫水進行開餌,也可以新增適量的拉絲粉。

    若是感覺快發出絲的時間,可先從餌團上取出一點,然後掰開觀察一下出絲的情況,等到餌料出絲密度足夠時,即可使用。在到釣場以後,先搓幾團餌料拋投至窩點內,使窩點內有充足的餌料進行誘魚。

    餌料開制需要多加練習,孰能生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頡造字"發生在哪個朝代?他們那個時代有沒有留下考古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