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妯娌:拼音:zhóu li,已婚婦女稱呼丈夫兄弟的老婆為妯娌。出自《爾雅·釋親》。弟兄的妻子之間,就是妯娌;所以妯娌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弟兄關係的一個延伸。
出處:《爾雅·釋親》“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晉 郭璞 注:“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北史·崔休傳》:“家道多由婦人,欲令姊妹為妯娌。” 元 楊奐 《孫烈婦歌》:“屈己接妯娌,盡心奉舅姑。”《紅樓夢》第十四回:“合族中雖有許多妯娌,也有言語鈍拙的,也有舉止輕浮的。”冰心 《寄小讀者》十:“因看你豐滿紅潤的面龐,使我在姊妹妯娌群中,起了驕傲。”
如果一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兒子,兒媳就互為妯娌。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妯娌之間的關係和婆媳之間的關係一樣難處,妯娌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家的家庭氣氛。看看“妯娌”這兩個字,就能領略漢字的妙不可言———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著幹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穩重,神態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狸的媚相。
2、連襟:姊妹之夫的互稱或合稱,又稱連橋。
出處於《秋日與群公宴序》《嬾真子》《土風錄》等。一指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係,二指彼此知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ián jīn。
連襟”據說最早是出現在杜甫筆下。他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一位李姓老頭,序論起來,兩家還是轉彎抹角的親戚。兩人很合得來,三天兩頭書信往來或一起聊天喝酒。後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寫了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敘述結交經過,有幾句是:“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這只是形容彼此關係密切,還沒有後來所稱的姐妹們丈夫之間的那種關係。
北宋末年,著名詩人《容齋隨筆》作者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洪邁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寫薦書推薦這位堂兄去京城供職。洪邁的堂兄很感激,託洪邁代寫了一份謝啟,裡邊便有幾句是:“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而比洪邁還早一些的馬永卿,在所著《懶真子》裡提及:江北人呼友婿為“連袂”,也呼“連襟”。由此可見,宋朝時流行的稱呼已經具有了今天的意義了。
1、妯娌:拼音:zhóu li,已婚婦女稱呼丈夫兄弟的老婆為妯娌。出自《爾雅·釋親》。弟兄的妻子之間,就是妯娌;所以妯娌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弟兄關係的一個延伸。
出處:《爾雅·釋親》“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晉 郭璞 注:“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北史·崔休傳》:“家道多由婦人,欲令姊妹為妯娌。” 元 楊奐 《孫烈婦歌》:“屈己接妯娌,盡心奉舅姑。”《紅樓夢》第十四回:“合族中雖有許多妯娌,也有言語鈍拙的,也有舉止輕浮的。”冰心 《寄小讀者》十:“因看你豐滿紅潤的面龐,使我在姊妹妯娌群中,起了驕傲。”
如果一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兒子,兒媳就互為妯娌。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妯娌之間的關係和婆媳之間的關係一樣難處,妯娌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家的家庭氣氛。看看“妯娌”這兩個字,就能領略漢字的妙不可言———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著幹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穩重,神態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狸的媚相。
2、連襟:姊妹之夫的互稱或合稱,又稱連橋。
出處於《秋日與群公宴序》《嬾真子》《土風錄》等。一指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係,二指彼此知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ián jīn。
連襟”據說最早是出現在杜甫筆下。他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一位李姓老頭,序論起來,兩家還是轉彎抹角的親戚。兩人很合得來,三天兩頭書信往來或一起聊天喝酒。後來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寫了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敘述結交經過,有幾句是:“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這只是形容彼此關係密切,還沒有後來所稱的姐妹們丈夫之間的那種關係。
北宋末年,著名詩人《容齋隨筆》作者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洪邁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寫薦書推薦這位堂兄去京城供職。洪邁的堂兄很感激,託洪邁代寫了一份謝啟,裡邊便有幾句是:“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而比洪邁還早一些的馬永卿,在所著《懶真子》裡提及:江北人呼友婿為“連袂”,也呼“連襟”。由此可見,宋朝時流行的稱呼已經具有了今天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