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45081829428

    安慶保衛戰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中,太平軍於1860~1861年間,為抗擊湘軍圍困安慶(今屬安徽)所進行的一場戰略性會戰。

    1860年(太平天國庚申十年 清咸豐十年)夏,正當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常之際,兩江總督欽差大臣曾國藩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乘機統率湘軍水陸師5萬餘人,自湖北大舉東犯。在連陷安徽太湖、潛山後,即以奪取安慶為目標,命道員曾國荃率領陸師8000人會同提督楊嶽斌水師4000人,擔任圍城任務;命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率馬步2萬,駐紮桐城西南掛車河、青草塥,擔任打援任務。6月20日,楊嶽斌水師攻陷安慶東路要地樅陽鎮(今樅陽)後,合圍安慶。曾國荃在城外掘長壕兩道,前壕圍城,後壕拒援。曾國藩、胡林翼則分別在皖南祁門和皖北太湖坐鎮指揮。

    安慶自1853年為太平軍佔領後,一直是天京(今南京)西線屏障和糧源要地。這時由受天安葉芸來、謝天福張朝爵率萬餘人駐守待援。太平軍於東征蘇常時,即決定發兵兩支"合取湖北",迫使湘軍西撤,以解安慶之圍。

    1860年9月,洪秀全從江、浙戰場調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西進:英王陳玉成率軍從長江北岸西進,經皖北入鄂東;忠王李秀成率軍從長江南岸西進,經皖南、江西進入鄂東南;輔王楊輔清、定南主將黃文金率軍沿長江南岸趨贛北;侍王李世賢率軍經徽州(今歙縣)入贛東;右軍主將劉官芳率軍攻祁門曾國藩大營。上述五路中,陳玉成、李秀成兩路為主力,取南北夾攻之勢,預定次年4月會師武漢。其餘三路牽制皖南和江西湘軍,並伺機殲敵。由於陳、李兩軍"合取湖北"計劃半途而廢,"五路救皖"計劃遂告落空。

    1861年春,天京當局決定從大江南北再次調集大軍,直接進攻圍困安慶之敵。4月下旬,陳玉成率主力萬餘人由鄂東黃州返抵安慶集賢關,逼近圍城湘軍。5月1日,自天京來援之幹王洪仁玕、章王林紹璋、前軍主將吳如孝率軍2萬餘人,進抵桐城附近之新安渡、橫山鋪至練潭一帶,連營30餘里,擬進抵安慶與陳玉成會合,力解城圍。2日,遭多隆阿部阻截,洪仁玕等敗退桐城。定南主將黃文金又自蕪湖率軍七八千人來援,會同林紹璋軍並約集捻軍2萬餘人,於6日再攻新安渡、掛車河敵軍,又為多隆阿部擊敗,退守天林莊,後撤至孔城鎮。時陳玉成得知清總兵鮑超、成大吉率所部萬餘人將趕到集賢關,便留靖東主將劉瑲琳等數千精兵守衛赤崗嶺等4壘,自帶五六千人於19日撤至桐城。5月23日,陳玉成於桐城會合洪仁玕、林紹璋、黃文金等軍共3萬人,分路進攻掛車河之敵,以進援安慶,結果又為湘軍所敗,進援受阻。太平軍赤崗嶺各壘也因孤立無援,先後為鮑超、成大吉部攻陷,劉瑲琳及所屬數千精銳全部犧牲。

    安慶太平軍被圍近一年,糧彈將絕,天京當局決定再從皖南調輔王楊輔清部往救。楊輔清統軍於7月下旬自寧國(今宣州)出發,渡江後自無為至桐城,會同陳玉成軍西進,繞道六安、霍山、英山(今屬湖北)、宿松(今屬安徽)至太湖。8月7日,太平軍由太湖東進,取道小池驛、三橋頭(今懷寧北)等地,直搗湘軍圍師側後;與此同時,林紹璋、吳如孝軍六七千人由西攻掛車河;黃文金部五六千人從呂亭驛南下,策應陳玉成、楊輔清軍。8月21~24日,陳玉成、楊輔清軍四五萬人進入集賢關,在關口、毛嶺、十里鋪一帶紮營40餘座,城內守軍亦列陣於西門一帶呼應。25~28日,太平軍10餘路猛攻敵後壕,前仆後繼,奮勇衝擊,輪番進攻10餘次,曾衝破敵營第一層壕,但終為湘軍擊退,損折3000餘人。28~9月2日,太平軍又組織夜攻,亦未得手。時城中糧盡彈絕,湘軍乘機猛攻。5日凌晨,湘軍轟塌安慶北城,水陸各軍蜂擁越壕而入。安慶陷落,葉芸來、吳定彩與萬餘守軍寧死不屈,或戰歿,或投江,壯烈殉難。

    太平軍救安慶,不首先掃清外圍而直接進攻圍困安慶之敵,正中湘軍圍城打援之計。安慶陷落後,天京西線屏障遂失,戰局隨之惡化。湘軍則以建瓴之勢,乘勝東下,直逼天京。

    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天京保衛戰

    張秀平、毛元佑、黃樸民

    天京保衛戰是太平軍為保衛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進行的防禦作戰。

    安慶失守後,陳玉成受到革職處分,坐守廬州,1862年5月放棄廬州北走壽州,被地主團練頭子苗沛霖誘捕送往清軍勝保大營,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僅26歲。陳玉成的犧牲和廬州的失陷,使太平軍在皖北的防務瓦解。太平天國只能依靠李秀成等新開闢的蘇浙根據地支撐危局。

    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藩即設大營於此。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清廷任命曾國藩為協辦大學士,仍統轄蘇、贛、皖、浙四省軍事。曾國藩立即籌劃以東征金陵為主要目標的全盤軍事行動。具體部署是:曾國荃部自安慶沿長江北岸直趨金陵;曾貞幹部由池州攻蕪湖;彭玉麟等率湘軍水師沿江而下,配合兩岸陸師行動並負運輸接濟之責;鮑超部由贛入皖,攻寧國府;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鴻章部淮軍攻上海周圍的太平軍,爾後西進。

    1862年3月,曾國荃部離開安慶東下,拉開進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軍在敵人的全面進攻下節節敗退。5月,湘軍攻佔當塗、蕪湖、板橋、秣陵關、大勝關、三汊河。5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師進泊金陵護城河口,曾國荃部直逼雨花臺,曾貞幹也率軍趕到。天京處在湘軍直接威脅之下。

    湘軍迅速進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於是一日三詔催促李秀成從上海前線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進攻上海,退回蘇州,派一部分兵力趕回天京加強防務,自己則仍留蘇州。

    1862年7月,天京外圍形勢更加嚴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寧國府被敵攻破。楊輔清、洪仁?從皖南迴援天京,夜襲湘軍,也被湘軍擊退。8月6日,洪秀全嚴詔催逼李秀成趕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由蘇州出發,督率13王,領兵10餘萬,在東壩會齊,回援天京。

    10月13日,天京外圍的攻守戰開始。李秀成率軍與天京城內守軍配合,對湘軍發起猛攻。湘軍堅壁固守。11月3日,太平軍集中力量攻湘軍東路,轟塌曾國荃雨花臺營附近的湘軍營牆兩處。湘軍拚命抵抗,太平軍往返衝殺五六次,終不得入。太平軍又用地道向敵進攻,敵人以挖對挖,每挖通一處地道,或燻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連連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賢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月餘不下,只得下令撤圍。李世賢率部退秣陵關,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13王回援天京的作戰完全失敗。

    天京解圍戰失敗後,李秀成被“嚴責革爵”。不久,洪秀全責令他領兵渡江,西襲湖北,企圖調動天京圍敵。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軍數萬人從天京下關渡江,佔含山、巢縣、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隊渡江,並於3月佔浦口,4月佔江浦。進入皖北後,受到湘軍節節抵禦,屢攻不克。進至六安後,正值青黃不接,糧食奇缺,加之敵人防堵甚嚴,李秀成遂放棄原定進軍計劃,於5月19日撤六安之圍,折往壽州,隨即東返。這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已增至3萬餘人,並於6月13日佔領了聚寶門外各石壘。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

    南渡過程中被湘軍炮火打死和因飢餓而死者甚眾,渡至南岸進入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不到1.5萬人。6月25日,湘軍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軍又損失2萬餘人。至此,長江北岸完全為清軍佔領。太平軍實力則進一步削弱,天京解圍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與此同時,蘇浙戰場也在淮軍、洋槍隊、左宗棠部湘軍的進攻下趨於瓦解。

    湘軍於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長江北岸後,鮑超部南渡,紮營神策門(今中央門)外沿江一帶。9月,曾國荃部攻佔天京城東南的上方橋和城西南的江東橋,11月上旬又連續攻佔了城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七橋甕以及秣陵關、中和橋,太平軍在紫金山西南的要點全部失守。

    11月25日,曾國荃進扎城東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陷天京外圍的所有城鎮要點,天京城只有太平門、神策門尚與外界相通。外援斷絕。李秀成於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議,鑑於湘軍壕深壘固,圍困甚嚴,天京又內無糧草,外援難至,不如讓城別走,遭到洪秀全拒絕。這樣,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最後一線希望喪失了。

    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佔了紫金山巔的天保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駐太平門、神策門外,完成對天京的合圍。

    曾國荃部合圍金陵之後,曾於3月14日用雲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開始,在朝陽、神策、金川門外挖掘地道十餘處,準備轟塌城牆,太平軍一面組織力量從城內對挖,進行破壞,一面構築月城,以便城牆轟塌後繼續組織對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說自殺),終年51歲。此後,天京人心愈加不穩。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忠王李秀成執掌。

    7月3日,湘軍攻佔天京城外最後一個據點地保城(即龍脖子),從而能夠居高臨下,監視城內動靜。湘軍在龍脖子山麓修築炮臺數十座,對城內日夜轟擊,壓制太平軍的炮火,掩護挖掘地道。同時,在龍脖子山麓與城牆間大量填塞蘆葦、蒿草,上覆沙土,高與城齊,為攻城鋪平道路。半個月後,湘軍攻城準備基本完成。

    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於7月18日深夜,選派千餘人偽裝湘軍,衝出城去,企圖破壞太平門附近的地道,結果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

    7月19日晨,湘軍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齊集太平門外。

    中午,湘軍用地雷轟塌城牆。湘軍蜂擁而入。太平軍紛紛以槍炮還擊,雖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沒能擋住湘軍的攻勢。與此同時,湘軍水師各營會同陸師奪取了水西、旱西兩門,傍晚前後,天京全城各門均為湘軍奪佔。

    李秀成於19日晨自太平門敗退後,即回到天王府,獨帶幼天王,由數千文武護送,奔向旱西門,企圖由此突圍出城,結果為湘軍陳湜部所阻,只得轉上清涼山。入夜,折回太平門,偽裝湘軍山缺口衝出,向孝陵衛方向突圍。不久,李秀成與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寫完供詞後,被曾國藩殺害,年僅40歲。城內守軍與入城湘軍展開巷戰,大部戰死,一部自焚,10餘萬人沒有一個投降的。

    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天京保衛戰歷時3年,調動使用兵力數十萬而終於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戰略上說,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國領導人奉行消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必然結果。天京被圍時,洪秀全雖然提出過西襲湖北計劃,但李秀成執行不力,沒能達到預期目的,最後還是困守孤城,等到湘軍完成合圍時,洪秀全仍然拒絕讓城別走的建議,致使錯過了撤出天京以圖再舉的最後沉會。從作戰指揮上看,前敵諸將協同不夠,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領導,仍然是各行其是。所有這些,都和太天國後期政治日趨保守和腐敗息息相關,最後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聽許鏡清老師的西遊記音樂會,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