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山散人

    可以很肯定的說,曹髦就算帶了衣帶詔,也沒人聽他的,去討伐司馬家族。

    這需要熟悉當時的歷史背景,東漢末年,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世家大族實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於成為皇位的左右力量。他們在地方,擁有武裝,例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典型的大族。在黃巾之亂的前,大族和中央還保持默契。但由於何進和袁紹殺宦官的操作,導致了政治平衡打破。黃巾之亂後,曾經的地方大族,乘機成為了割據的諸侯,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漢朝。

    可見,當時大族勢力的強大。曹丕可以取代漢室,很大程度上就是爭取了大族的支援。實行九品中正制,為大族提供了更多的為官特權,這是曹魏立國的一個根基。另一個根基是,曹家自己的家族勢力,例如曹爽、曹真,在中央為官,地方為都督,都手握實權。

    有了這個歷史背景,就可以看見,曹髦和曹魏的失敗。第一個根基,世家大族的支援,曹家對比司馬家沒有優勢。因為世家大族講究門第,而曹操的祖父是宦官,門第並不高,在當時的士族眼中,他們屬於寒族一類,是不被看得起的。而司馬家,一直是河內大族,世家大族對其好感更高。

    第二個根基,曹家本家勢力,被司馬懿基本剷除。從曹真到曹爽,甚至於旁支的夏侯家勢力,都被司馬家所消滅。所以才有夏侯霸逃到蜀國的事情,可見曹家、夏侯家勢力的衰敗。

    綜上,可見。曹髦時期,失去了立國兩大政治根基,世家大族與曹家勢力。就算這時有衣帶詔,響應的人也寥寥無幾,例如諸葛誕在合肥討伐司馬,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 2 # 電競囡囡

    個人認為不管曹髦用什麼方式都不可能翻盤。

    1、主要原因:實力對比懸殊。司馬氏經過高平陵政變、嘉平廢帝,基本已經將軍權以及朝政大權盡握於手。曹氏已沒有實力重新奪回權力,發動政變時曹髦的兵力是什麼情況:殿中宿衛蒼頭官僮,基本上是民間雜牌,沒有正規軍。而他的對手是什麼人嘛,司馬昭,這個人雖然陰險狠毒,但論軍事政治絕對可以稱之為“家”,兩徵隴西擊敗姜維,兩平淮南叛亂,出兵滅蜀。

    2、次要原因:曹髦的策略失當。一失不會相機而動。當時曹髦手裡無兵無權,司馬氏的統治處於穩定期,此時發難實在不明智。二失所託非人。他所找的三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都是文官,沒什麼軍事實力,只有王經打過仗(也不過是敗仗,被姜維收拾得瓜兮兮的),而且兩個都是司馬氏的人,王沈、王業一聽說皇帝要搞政變,立馬跑到司馬氏那裡報信去了。三失毫無經驗,他一個20歲的毛頭小夥既無謀臣,也無謀略,僅憑一腔憤恨辦事。

    3、深層次原因:曹氏本來就不是大家士族,說得難聽一點,史中有人稱之為“閹宦之後”,其得國也是從劉漢手中搶的。因此,當時的士族有相當一部分是支援司馬家的(河內司馬氏是絕對計程車族,起家於楚漢爭霸時項羽所封的殷王司馬卬,司馬懿的高祖、曾祖、祖、父都是漢代二千石高官 ),比如曹髦找的三王,王沈就是太原王氏(這個家族和琅琊王氏並稱“二王”,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是絕對的一流士族大家,只有陳郡謝氏可以和他們一拼)的代表。

  • 3 # 閒將西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俗語,是誰說的呢?就是題目當中的魏少主曹髦說的。曹髦是曹操的曾孫。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少年皇帝的吶喊

    魏甘露五年(260)五月戊子夜,年僅二十歲的曹髦手持利劍,高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口號,率領宮中侍衛,攻打相國府,對司馬昭發出了討伐之聲。結果被賈充所指使的太子舍人成濟所弒。

    由此可見,這個曹髦則並非庸主。曹髦以善畫著稱,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曹髦之畫獨高魏代。

    曹髦還好學上進,喜歡與太學的博士們探討學術問題,論政見解獨到。連大才子鍾會都稱頌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陳思”是陳思王曹植,“太祖”是曹操。

    曹髦於嘉平六年(254)10月繼位。初入洛陽城,曹髦下車答拜文武百官,有人說天子不必如此,可曹髦說:“吾人臣也。”

    行至車門,曹髦命令停車,要步行入宮,有人說按照舊制天子可乘車進宮,但曹髦仍然反對:“吾被皇太后徵,未知所為。”

    那年,曹髦才14歲,人們無不佩服,小小年紀確有如此頭腦。看來,他確有曹操、曹植的遺風。

    特別是,司馬師意外死亡之後,曹髦看到這是削弱司馬氏的可乘之機,就下令讓司馬昭鎮守許昌,而讓傅嘏統帥六軍返回京畿。

    但是,司馬昭在傅嘏和鍾會的策劃下,親自率大軍返還,再掌司馬家族的軍事大權。曹髦奪權失敗。

    二、一個好漢三個幫

    如果曹髦不太過魯莽,經過周密的設計,用更好的方法,採取衣帶詔的行事方式,就有可能扳倒司馬昭。曹髦並非心有餘而力不足。

    魏國的軍隊主要有三個集團:(一)淮南集團;(二)襄、樊集團;(三)關隴集團。司馬懿長期負責襄、樊防務,所以襄、樊集團牢牢地掌握在他們父子手裡。

    關隴集團,最早由曹真、曹爽、夏侯玄操縱,後由郭淮、陳泰掌控,這二人雖是司馬氏集團的重要成員,但一旦看清司馬昭的真面目,都有相當的牴觸。

    郭淮原是曹真部下,他的妻子是王凌之妹。因為王凌與司馬懿作對,受到牽連。郭淮五個兒子懇請救出他們的母親,頭都磕破流血。郭淮派騎兵琮使者手裡搶出妻子。

    陳泰出身潁川陳氏,隨著司馬兄弟野心逐漸暴露,陳泰不再與其合作。曹髦被弒後,陳泰對著其屍體號哭不已,對司馬昭說:“唯有殺賈充以謝天下。”

    再說淮南集團,司馬家沒有絲毫影響力。毌丘儉、文欽起兵淮南失敗後,都督揚州的諸葛誕,跟夏侯玄等交情深厚,以名士自居的他,不能容忍司馬昭奪魏的險惡用心。

    再說,朝廷內,曹髦身邊還有一個尚書王經。他原是關隴集團,擔任過雍州刺史,與陳泰並肩作戰,抵禦蜀漢姜維的進犯。曹髦曾和他商議過謀除司馬昭,王經勸曹髦不要衝動。

    所以,魏少帝曹髦想討伐司馬昭,並不是孤軍作戰,對內,他可以委託當時的尚書王經秘密籌劃“衣帶詔”,組織郭淮、陳泰、諸葛誕等起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對外,還要充分發揮吳、蜀兩國的作用。在蜀國還有一個特別有威望的夏侯霸。曹髦要展開外交,答應蜀國割讓涼州,由蜀漢以大軍護送夏侯霸出祁山,和郭淮一起討伐司馬昭,使司馬昭東西受敵,內外交困。

    至於吳國,由淮南集團出面,提出割讓魏國所屬荊州全部地盤,由吳國集中荊州主力直接進攻襄、樊,打擊司馬家族的武裝根據地。等吳國佔領襄樊之後,應邀偏師北上助攻許昌。

    小結:魏少帝曹髦應該,在尚書王經的建議下,從長計議,“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魯莽,組織衣帶詔。對內,發動郭淮、陳泰、諸葛誕等擁曹勢力派,對外,聯絡吳、蜀,以割地為條件,東西進攻司馬昭。做好了這一切,曹髦取勝司馬昭,是可以做到的。

  • 4 # 十六畫生說史

    衣帶詔,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叫衣帶詔。

    最著名的衣帶詔,漢獻帝為了擺脫曹操的控制,尋找時機,用血寫了份詔書給董承,結果董承等人事敗被誅。

    衣帶詔,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將詔書夾帶在衣帶之中,通知外臣,前來護駕,裡應外合,不知不覺間滅掉賊臣,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想以衣帶詔這招成功,必須具備的硬核條件:一個可以與之對抗的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曹髦在位的時候有這樣的人物嗎?

    曹髦是曹魏第四任帝王,他的前任曹芳,從曹芳在任起,曹魏的主要有三大勢力,分別為:司馬家族,曹爽陣營及王凌、毌丘儉、諸葛誕陣營。

    曹芳在位時,曹爽驕橫跋扈,打壓異己,就連郭太后也被他軟禁了,而司馬懿正相反,韜光養晦,趁著高平陵事變,藉機出去了曹爽。

    頓時,曹魏僅有兩大勢力。

    可好景不長,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父子陸續平了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三人。

    自此之後,曹魏便由司馬家族一家獨大!

    你說,這個時候,曹髦就算使用了衣帶詔這一計,又有什麼用呢?孤家寡人而已!

    再者,以曹髦的性格怎麼可能使用衣帶詔這樣的計劃呢?

    且看他如何對待司馬昭的!

    看見自己地位即將不保,曹髦再也忍無可忍,對著一幫文臣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為什麼都是文臣呢,有武將,可也不聽他的啊!

    於是曹髦帶著太監、護衛(幾個而已),文臣一二十人,高喊著:司馬昭,拿命來!

    這個就要注意了,是高喊著,你要殺就殺還喊個啥啊,這不是通知別人嗎?

    可曹髦的書生意氣養成了他這樣的性格,學會了古人的滿腔熱血,可惜啥計謀都不會。

    就是康熙這樣的明君,也是費勁了周折,才使計殺了鰲拜。

    更不用說曹髦這樣的年輕小夥了!

    曹髦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環境,所養成的性格,一切的一切都註定了他的失敗!

    衣帶詔不行,暗殺不行,等等都不行。他的結局註定是悽慘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否定他,來看看他寫的作品,以此來結尾吧!

    “心不違仁,行無二過,用行舍藏,與同進退,聽承聖言,罔有不喻,敘之於《易》,以章殊異,死則悲慟,謂“天喪己”。所以殷勤至於此者,聖人嘉美良才之效也。設使天假之年,後孔子沒,焉知其不光明聖道,闡揚師業,有卓爾之美乎?百慮之所得,愚者有焉。願後之君子,詳覽之焉爾。”

  • 5 # 蘇小衿

    曹髦用衣帶詔討伐司馬昭,其實也是很難成功的。

    所謂的衣帶詔也就是隱藏在衣帶中的密詔,當初漢獻帝劉協曾經將衣帶詔給董承等人想要殺曹操。而同漢獻帝的衣帶詔失敗時的局勢很相似,魏帝曹髦如果使用衣帶詔,其實結局也會如同漢獻帝的衣帶詔一樣,最終都會失敗。

    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當時司馬昭勢頭正盛,曹髦最終被殺掉的結局,可以知道司馬氏對曹魏政權的掌控度。

    並且,衣帶詔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有沒有人能夠配合想要奪回權力的君王。而看當時曹魏的狀況,曹魏政權經由司馬懿、司馬師以及司馬昭的掌控,曹氏皇帝早就成了傀儡,朝中大臣也多是依附司馬氏。

    曹髦被殺之後,敢於去向司馬昭上奏嚴懲賈充、成濟等兇手的,只有少數的曹魏老臣陳泰、司馬孚等寥寥數人。可見,當時曹魏朝中,敢於反抗司馬氏掌權的人,已經非常少見。

    再有一點,曹髦想要發動對司馬昭討伐之時,曾經對自己的近臣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陳述討伐司馬昭的計劃。結果三人當中王沈和王業都跑去跟司馬昭告密,可見當時曹髦雖然身為魏帝,但已經缺少了地位和聲望。

    再結合歷史來看,當時雖然有淮南二叛,反抗司馬氏的統治,但並非出於重振皇權的目的。毋丘儉、文欽叛亂,以及諸葛誕叛亂,都是各有私心,雖然以討逆為名,但都並非擁護曹魏皇帝的真實意圖。

    總而言之,即便曹髦使用了像漢獻帝劉協一樣的衣帶詔,也難以最終殺掉司馬昭。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最終曹髦才選擇了更加激進的方式,直接率領宮中奴僕前去討伐司馬昭,結果落得個被殺死在宮門的悽慘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儀怎麼欺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