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哩臘肉

    因為拜占庭帝國組織有序,能夠從他控制的領地攫取巨大的利潤。

    拜占庭帝國與位於他們東側的宿敵薩珊王朝或Eranshar相互博弈,另一個方向所面對的則是蠻族,以及後來的封建國家。

    他還是一位外交大師,經常能化敵為友,或是賄賂新來者攻擊自己的敵人。

    同時,他們也不像他們的羅馬祖先那樣咄咄逼人,看上去並不執著於擴張版圖和消滅敵人。但是,在他們日漸衰落的時候,總是會給新來者以可乘之機。譬如西方的倫巴底人,或是東方實力更為強大的阿拉伯人。

  • 2 # 平田君Bellatores

    拜占庭帝國疆域面積最大的時期

    1025年的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之所以能夠延續千年,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

    政治上,拜占庭帝國有組織極佳、行政效率較高的官僚制度,得以確保中央對地方的穩定控制。東正教與政權較為密切的聯絡也形成了新的民族精神,因此成為拜占庭的立國之本。

    經濟上,拜占庭帝國所控制的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等地早在舊帝國時代就是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的地區,為帝國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地理上,拜占庭帝國的戰略重心君士坦丁堡位置極佳,不僅控制著東西交通,而且三面高牆環繞、一面有海洋掩護,堪稱易守難攻。據統計,在617年到1453年之間,君士坦丁堡曾受到25次圍攻,而被敵攻入的次數則僅為3次。其中又有兩次是十字軍的“順手牽羊”,嚴格說來只有最後一次(1453年)始真正為土耳其人所攻陷。正如戰略史學家戴布流克所言:“這個帝國之所以長壽的主因是由於其都城能抗拒一切攻擊,並一再構成帝國重建的基礎。而每當敵人呈現弱點時,這個都城甚至於還能領導帝國再度走向勝利和征服的途徑。”

    當然,確保拜占庭帝國千年不滅的最主要原因還在軍事方面。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優勢之外,以“軍區制”為代表的拜占庭軍事制度也值得一提。在莫里斯皇帝(Maurice,582–602)統治時期,拜占庭帝國開始確立延續達五個世紀之久的防禦戰略。莫里斯認為,應儘可能使用各種手段以避免戰爭,最好是能使敵人知難而退,不敢進犯。此即所謂守勢的嚇阻戰略,換言之,就是用防禦手段來達到嚇阻目的。基於上述目的,莫里斯開始進行改革,他的改革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健全人事制度,使軍事人員的升遷調動之權都直屬中央,軍隊統帥不得專權。

    二、減少傭兵人數,並對其任務加以嚴格限制,只用來組成戰略預備隊和邊防部隊的核心。

    三、建立民兵制,並依賴他們來防守邊疆,同時建築要塞網來增強國內防禦。

    四、對於民兵採取免稅和授田的措施,在邊境地區逐步推行兵農合一的制度。

    在莫里斯改革的基礎下,軍區制在7世紀時基本成型,所設定的軍區主要目的在於增強地方防禦。每個軍區都有若干戰略據點,其間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和相當有效的通訊聯絡。另有高度機動化兵力(通常為重騎兵,相當於現代裝甲部隊)供緊急救援之用。通常入侵的異族軍隊都無法攻陷那些據點,因為他們缺乏攻城的能力。同時,由於缺乏適當的後勤組織,他們又必須分散兵力去搶奪給養。於是拜占庭的機動兵力就會乘機反擊,並把他們逐出界外。因為有要塞的掩護,再加上高速的行動,拜占庭的軍區部隊方能以寡敵眾、以少勝多。

    750年時的拜占庭軍區分佈

    780年的拜占庭軍區分佈圖

    1045年的拜占庭軍區分佈圖

    另外,拜占庭的軍事教育水平較高。為提高軍官的學識水準和應變能力,拜占庭還有非常優秀的軍事教科書。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里斯皇帝所著的《戰略》(Strategicon)和利奧六世皇帝(Leo Ⅵ)所著的《戰術》(Tactica)。前者大約成書於公元580年,後者則約為公元900年。這兩部兵書對於戰爭已經作了相當細緻的研究,對各種不同的情況,各種不同的敵人,以及應採取何種戰法,都曾作精密的分析,對指導拜占庭軍隊進行作戰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著名戰史學家J.C.富勒在《西方世界軍事史》中曾指出:“直到19世紀為止,西歐都不曾產生過如此優秀的軍事教範,這絕非誇大的評論。”

    利奧六世所著《戰術》的義大利文譯本封面

    除了軍事手段之外,拜占庭統治者還能充分運用外交手段維護和平,他們不僅深知外交活動和獲取情報的重要性,而且對於情報也確有高效率的組織和運作。其情報網遍佈當時世界各國,其間諜也常在他國政府內活動,並幕後影響其政策。除秘密活動之外,拜占庭在外交領域中也非常活躍,由於擁有巨大財富,遂又能靈活運用“黃金外交”;不僅與他國締結同盟,並向其提供經濟援助,甚至於還可能使用賄賂手段以驅使他國採取有利於拜占庭的行動。此種“以夷制夷”的戰略常能獲致成功,而讓拜占庭坐收其利。

  • 3 # 送歷史個放大鏡

    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占庭帝國,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成立於公元330年到公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存在了1100多年,實行的是君主制國家,是西方世界一個歷史悠久的帝國。

    拜占庭帝國的稱呼其實並不是當時國民所認可的,是因為17世紀的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出的一種稱呼,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在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關於拜占庭帝國為何能延續千年的問題,一直飽受很多人的解讀,但是我看歷史材料,西方人解釋的少,但是我們東方人卻一直樂此不疲。在這裡我也寫出了關於自己的解讀。

    1、拜占庭帝國不是由一個王朝組成的,是由12王朝更迭組成

    區別於我們國內的王朝,我們封建王朝大部分是由一個姓氏建立起的大統一王朝,比如朱氏的大明王朝、李氏的唐朝、趙氏的宋朝等等,他們存在的時間鮮少超過400年,夏商周和漢朝例外,而漢朝也是分為東西兩漢。

    拜占庭帝國前後經歷了12個王朝,93位皇帝,平均每個王朝都不超過100年。無論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還是帝國時期,他們的正式名字都叫做: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我們古代國家的天子即是天下的君主,後代也是掌管天下的繼承人,全國臣民必須統一臣服於天子及其皇室,所謂“天權神授”。所以一個大王朝的繼承人具備很強的限制性,除非有人推翻了王朝,不然中國古代的權力永遠掌握在一個家族手裡。

    而拜占庭的制度不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國家元首從理論上來說是國家的公職,新任皇帝的產生需要選舉,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由在位皇帝/皇后養老院與新羅馬市民提名,然後元老院選舉,首都市民選舉,軍隊支援等一系列的操作之後才能正式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拜占庭歷史上著名的君主,比如查士丁一世、利奧一世等都是透過選舉產生的。這些成為皇帝之前都要認同:“我是羅馬人,我是羅馬公民的皇帝”的觀念。

    新任的君主皇帝也是想盡辦法讓職位進行世襲,這也造成了拜占庭帝國會出現前後多達12個王朝,平均每個王朝都出現了幾任的皇帝。從歷史上來看,元老院和羅馬公民的權力其實是遠遠大於國家元首的,他們的權力對國家元首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限制作用。對他們來說,這些元首都是羅馬的皇帝,而不是我們國家的這種,這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這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他們沒有XXX王朝的說法,統一都是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信奉的是基督教,這個和透過“伊斯蘭教法治國”的奧斯曼帝國有點類似,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不存在說比羅馬更具號召力和普世價值的世俗國號。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我需要闡述下,有人說如果這樣子也能算作千年的話,那麼我們國家古代雖然經歷了多個王朝,是不是也可以說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在中國,古代任何一個大王朝而言,天下即是天子家的,有一話說的很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最大,是天下唯一話事的人。但是占拜庭帝國不是,他們的元首更加像是國家公職,真正掌權的還是元老院和羅馬公民。)

    2、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個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一個交通要道。他們雖然是以農業為基礎,但是商業和手工業在當時的歐洲來說也是非常的發達的,在中世紀早期的幾百年的時間,拜占庭一直是歐洲最發達的國家。拜占庭在黑海的貿易據點為國家提供了發達商業的土壤,多樣化的稅收和強勁的手工業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拜占庭是以基督教為國家的國教,基督教在西方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存在,這讓拜占庭在當時來說受到了很多教徒的追捧。寬鬆的環境也讓文學、音樂、科學等進一步發展。

    3、拜占庭具備完善法律制度

    查士丁尼在世時,他看到了西羅馬帝國覆滅的經過,深深有感於法律法規在一個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於是召集了身邊能幹的大臣,共完成四部法律彙編。即《查士丁尼法典》、《法學會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四部法律被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這部法律在整個歐洲來說都極具意義,後面的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都是以羅馬民法作為藍本。

    4、拜占庭一直能君輩出、名將輩出的

    中國古代的王朝中,當歷經了幾代之後也會出現國家衰退的情況,然後就會出現一些勵精圖治的皇帝和能臣武將,延續帝國的輝煌,比如明朝的朱佑樘、于謙、張居正等等。拜占庭在前期因為財富、經濟等一直處於歐洲世界的前列,擁有良好的基礎。但是中後期隨著經濟的衰退等也一直被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在這個過程中,拜占庭也出現了一些能幹的君主和將領,比如皇帝利奧三世、將領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等,他們在軍事上也是一直比較強大。前後首都被攻陷了兩次才滅國。他們的皇帝也是選舉產生,一般都是有能力況且符合民意民心的才有資格繼承,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很弱。

    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顯然是比較有落差的,有很多王朝,皇帝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繼承的皇位,往往由權臣或者外戚掌管政權,這樣也很容易產生內亂和局勢的不穩。天子無法執政,也沒有得到過多的培養和過度,最後致使國家走向衰落的例子在中國古代很多。

    5、天主教的幫助,強大的外援

    拜占庭帝國是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他們除了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外,歐洲的天主教對他們也是相當有友好。我們都知道,歐洲國家是擁有很多教派的,教派之間的爭鬥跟國內權力的鬥爭其實都一樣,都很激烈。天主教對拜占庭的支援不是單單只是嘴上說說,比如在阿拉伯帝國敢侵犯拜占庭的時候,西歐的教皇就多次組織歷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征對抗伊斯蘭教。

    拜占庭帝國存在的時間比較長,是有很多原因的,而且又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因為遇到的環境等又不是一樣的。這裡我們就只能撿幾個重點的講講了。

  • 4 # 白話百科

    我認為,拜占庭之所以能存在這麼久,主要還是因為地理和強大的社會制度,包括宗教基督教。

    首先地理位置給了帝國一個近乎堅不可摧的首都,再加上理想的地理位置,使其從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受益。君士坦丁堡的定位使其能夠輕鬆進入俄羅斯大草原(一個極好的食物和馬的來源)、西歐(玻璃和葡萄酒)、中東(布料和精細製造)、非洲(黃金、紙和穀物),並間接進入印度和中國(香料和絲綢)。貿易給了拜占庭人的鉅額財富,使國家能夠支付較高的薪水,為軍隊僱傭新兵和僱傭軍,併為海外外交提供現金。

    而且,拜占庭繼承了羅馬的法治傳統,基督教的意識形態促進了目標感和社會意識。這就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統一國家,能夠指揮其臣民的忠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忍者村大戰我愛羅怎麼用要詳細的最好是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