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恩遇見更好的自己

    1.明確選育目標,多代連續選擇 選育前首先要對當地的蜂種特性及形態指標進行了解、鑑定,並根據當地蜂種的特徵、特性和生產效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選育目標,如分蜂性弱、群勢大、蜂王產卵力強、子脾封蓋整齊、採集力強、貯蜜效能好、抗逆力強(耐寒或耐高溫)、抗中蜂囊狀幼蟲病、性溫馴、易管理等。

    不同地區選擇的標準不一定一致。 例如,華南中蜂無法選擇能維持10~12框以上群勢的蜂種。北方中蜂應主要考慮其耐寒性,溫熱地區(華南、海南、滇南)的中蜂要號察其耐熱性。在中囊病的非疫區進行中囊病選育既不必要,也沒有條件。

    在本品種系統選育時,選擇目標不能太多,應根據當地蜂種的特點和生產需要,以一個目標為主,附帶其他經濟指標。目標一-經確定,就應在選育的過程中貫徹始終,不要輕易改變。例如,在一些中囊病常發的地區, 首先要解決蜂種抗中囊病能力弱的問題,因此應把主要選育目標放在提高抗中囊病的效能上。

    一此地區蜂群的分蜂性強,就要把選育目標定在提高蜂群維持大群的效能上。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所楊冠煌研究員從1991年開始,經連續3代閉鎖繁育。培育“北1號”蜂種,早春繁殖快,產生王臺時群勢為2. 5~3.03千克(摺合郎氏箱為9~11框),越冬效能好,蜂蜜增產10%左右。從1996年起,又把選育目標定在抗中囊病效能上,透過在蜂群中人為接種中囊病病毒篩選。使“北1號”蜂群的中囊病發病率從5%下降到了2%。該蜂種因此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的鑑定並確認。

    2.選擇好父群、母群 父群、母群的選擇,應根據確定的選育目標,透過一年以上的觀察,挑選符合主要選育目標,並具有其他優良性狀的蜂群作父群、母群,讓這些蜂群既作父群,又作母群。然後分別再在這些蜂群的下代蜂群中,採用母女頂替或擇優選育的方法,挑選具有同樣優良性狀和數量的蜂群來頂替上一代,作為繼代蜂王。透過連續多代選擇,逐步積累優良性狀。

    母女頂替是指種群組只由25個基本群組成時,須用母女頂替法來選留繼代蜂王,即每個基本種群至少要培育出3只處女王和大量種用雄蜂。子代蜂王產卵後,要對各個基本種群的子代蜂王進行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從各個基本種群的子代蜂王中各選擇出表現最好的一隻,作為各基本種群的繼代蜂王。

    擇優選留則是當種群組由35個以t基本種群組成時,可在種群組內所有的子代蜂王中擇優選出與種群組的基本種群數相等的子代蜂王,作為繼代蜂王。每一世代種群組的大小應保持不變。每個基本種群組都要貯備蜂王,當某一個基本種群的蜂王喪失時,可用該種群的貯備蜂王來補充,以保證閉鎖繁育種群組的完整性。

    一般生產性蜂場沒有專門的保種和育種單位那樣有條件選擇這麼多的基本種群,但在選擇繼代蜂王時,不能只限於1~2群,而應至少挑選3~5群作為種母群。

    另外,蜂種遺傳性狀的好壞,與父、母雙方有關。因此,在精心挑選母群的同時,還應嚴格選擇父群。蜂場在精心培育蜂王時,也要注意種用雄蜂的培育。育王季節,非種用雄蜂蛹、雄蜂要- 律清除乾淨,保留種用蜂群的雄蜂出房,與處女王隨機自然交尾。

    在隔離條件不是很好的生產性蜂場,為了保證少受其他蜂場雄蜂的干擾,不一定選留專用父群,而只將不符合選育目標蜂群中的雄蜂子和雄蜂淘汰掉,以保持本場雄蜂在數量上佔優勢,與本場處女王自由競爭交尾。

    3.隔離交尾 由於蜜蜂空中交尾的習性,為保證選育的效果,防止本場處女王與其他蜂場的雄蜂交尾,在蜂王交尾期應與其他蜂場保持4 (山區) ~5 千米(平原地區)以上的距離(楊冠煌,2007)。 對保種場和良種繁育場要求應更加嚴格,根據中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蜂場山區的隔離距離,其隔離半徑應在12千米以上。平原地區應在16千米以上。

    不同型別中蜂的保種場最好設定在有該型中蜂分佈的自然保護區內。自然保護區有明確規定,不能引進外來物種(包括蜂種在內),因此可以避免受到外引中蜂雜交的影響,有利於本型中蜂基因的儲存。

    4.保持足夠數量的基礎蜂群 無論是保種、提純復壯,還是蜂種選育。為防止種外基因滲入,最大限度地碰免基因丟失,一股都會在良好的隔離條件下采取閉鎖繁育的方法進行。閉鎖育種的方法要儘可能減少基因的丟失:減少基因純合導致產生二倍體雄蜂死亡,蜜蜂成活率降低,就必須儘可能地增大種蜂群的數量。計算機模擬計算表明,種蜂群內幼蟲平均成活率降為85%時所需要的閉鎖育種世代為:種蜂群組由25群蜂組成,需要10代以後;種蜂群35群時,需20代以後;種蜂群50群,需40代以後。因此,良種場、原種繁殖場的基礎蜂群最好能達到50群以上,最低不能少於25群。國家級資源保種場的規模必須在60群以上,並須有兩個以上的保種場(點),在這此蜂場中進行閉鎖繁育時,種蜂群的基因庫要豐富,性等位基因要多(5個以上異質性等位基因),所以在建場時應儘可能從不同地區、不同蜂場、同一蜂種的蜂群中挑選性狀優良的蜂群組成種蜂群。

    5.定期引種,實行品種內雜交,防止生活力下降 進行提純復壯的蜂場,在實行閉鎖繁育後,由於近親繁殖,會導致蜂群遺傳多樣性和生活力降低,因此可以採用品種內雜交的方式,透過基因交流進行復壯。品種內雜交就是蜂場每隔3年左右,應從種蜂場或相距較遠的其他蜂場引進血緣關係較遠、同一蜂種、性狀優良的部分蜂群(數群)或蜂王(數只)作母群,與本場飼養的蜂群雜交,使血液更新。這樣既能提高蜂群的生活力、生產力、抗病力,又保持了該品種的優良特性。

  • 2 # 樂悠悠LQ

    各蜜蜂育種研究機構進行蜜蜂良種選育時,幾乎都是將高產育種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或是進行蜂蜜高產型蜂種的培育,或是進行蜂王漿高產型蜂種的培育;養蜂生產者在育王時,也總是將蜂蜜高產群或蜂王漿高產群留作父母群。除了高產育種外,少數研究者還曾進行過中蜂抗囊狀幼蟲病育種的研究;80年代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遺傳育種研究室已著手進行抗蜂瞞育種方面的探索。育種的主要方法是雜交,其次是品種內選擇。因為蜂群的生產力是由不具備生殖能力的工蜂體現出來的,而具有生殖能力的蜂王和雄蜂卻不直接參與蜂群中任何蜂產品的生產,因此在育種時必須將整個蜂群當作一個生物學單位來考慮。其選育指標通常包括下列經濟性狀:

    ⑴產育力 蜂王的產卵力和工蜂的哺育力(分泌蜂王漿的能力)的總和。用有效產卵量來表不,透過對比試驗來測定。從對比試驗開始之日起至對比試驗結束之日止。每個蛹期(西方蜜蜂約12天,中蜂約11大)測量一次蛹房(封蓋蜂兒)數日。繪製產育力變化曲線,計算出蜂群的有效產卵總量、平均有效日產卵量和最高有效日產卵量。對有效產卵量的考察還必須與對蜜源氣候條件的觀察結合起來進行,以便了解在不同的蜜源氣候條件下產育力變化的情況。

    ⑵採集力 對花蜜的採集能力,特別是對大宗蜜源花蜜的採集能力。在大流蜜期用採集蜂組成受試蜂群,群中只合蜂王和採集蜂,並有與蜂量相稱的空脾以備貯存花蜜。測定某一單位時間內受試蜂群採集到的花蜜量,透過對比來考察其採集力的強弱。

    ⑶分蜂性 蜂群維持群勢的能力。維持群勢能力強,則分蜂性弱。觀察在分蜂季節蜂群達到多少蜂量(用公斤表示)時,蜂群出現分蜂熱。

    ⑷抗病力 蜂群對各種疾病的易感性和內在的抵抗能力。通常採用自然感染髮病情況和治療效果來考察。岡疾病有多種,故應註明對某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分三級記錄:強-對飼養地區普遍發病的疾病不易感染,或感染後容易自愈;中-對飼養地區普遍發生的疾病感染後容易自愈;弱-對飼養地區普遍發生的疾病感染後不易治癒。或對非普遍發生的疾病感染嚴重。

    ⑸抗逆性 蜂群對個良環境條件的抵禦能力和適應性,有越冬效能、越夏效能以及對其它不良環境條件的適應性能等。越冬性-蜂群越冬的能力,即蜂群對嚴冬的適應能力。記錄越冬時間、越冬方式、越冬期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蜂群經過越冬期後群勢下降率和飼料消耗情況。越夏性-蜂群渡夏的能力。即蜂群對炎熱而蜜源貧乏的夏季的適應能力。記錄越夏時間、越夏期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經過越夏期後群勢變化情況和越夏期蜜粉源情況以及飼餵情況。除上述經濟件狀外,根據需要,還應對蜂群的其它生物學特性進行考察,如溫馴性、定向性、盜性、防衛效能、清巢效能、採膠習性等。此外,還需對蜂種的形態特徵進行測定,如蜂土和工蜂的體色、工蜂的吻長、前翅的長和寬、肘脈指數、第三腹節背板長度、第四腹節背板上絨毛頻寬度、第五腹節背板上覆毛長度等等。在育種時,中國的蜜蜂育種科研丁作者十分重視對育種素材的選用與加工。他們在育種實踐中發現,在中國現有的西方蜜蜂中,黃色蜂種的產育力、越夏性、維持群勢的能力等都比黑色蜂種強;而黑色蜂種的採集力、越冬性等比黃色蜂種強。黑色蜂種對蜜源與氣候條件變化反映敏感,育蟲節律陡,節約飼料,秋季蜂王停產較早;黃色蜂種對蜜源與氣候條件變化反映不敏感,育蟲節律平緩,飼料消耗量大,秋季蜂王停產較晚。當黑色蜂種(作母本)與黃色蜂種雜交時,蜂群的產育力將有所改善;當黃色蜂種(作母本)與黑色蜂種雜交時,一般說來,蜂群的採集力將有所提高。對育種素材有關經濟性狀的瞭解,為育種素材的選用提供廣基本依據。對育種素材的加工通常採用近交和集團繁育這兩種方法。近交的目的是為了建立純度高的近交系,透過人工授精的方法進行。常用的近交系統有母子回交、兄妹交配、表兄妹交配等。集團繁育的目的是相對純化育種素材,透過控制自然交尾的方法進行,採用同質組配的形式。控制自然交尾一般採用主間隔離法:在無蜂的海島或湖島上建立交尾場,或在深山區半徑12km範圍內無同一物種蜂群的地方建立交尾場;有時也採用時間隔離法:比當地蜂場提前20天左右培育雄蜂和處女五,以避免育出的處女王與當地非種用雄蜂雜交。雜交組配的形式有單交、二交和雙交等。透過經濟性狀考察,將符合育種指標要求的、最優秀的雜交種篩選出來,再將其進行生產鑑定,證明確實具有預期的生產效能,即向養蜂牛產者推廣應用。在採用品種內選擇的方法培育高產蜂種時,通常採用從某一品種飼養地區內的各個蜂場中,挑選出高產蜂群中的蜂王,將它們集中飼養於同一個地方,採用集團繁育、異質組配的形式,直至達到育種指標要求。

    ⒊蜜蜂良種繁育體系

    隨著蜜蜂育種工作的開展和良種蜂王在生產中的推廣應用,中國正逐漸形成一個包括蜜蜂育種研究單位、種蜂場和生產蜂場在內的蜜蜂良種繁育體系,其大致分工如下:蜜蜂育種研究單位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養蜂生產上對蜂種的要求,擬定育種方案,蒐集育種素材,開展良種培育工作;種蜂場的豐要任務是,儲存、繁育和推廣良種蜂王的親本(父母代,即父本蜂王和母本蜂王),同時也生產和推廣少量的商品代種蜂王;生產蜂場的主要任務是,從種蜂場購入良種蜂王的親本,自行培育本場所需的商品代蜂王,用其提高蜂蜜、蜂王漿等蜂產品的產量。

  • 3 # 魏大磊生活錄

    1、抗病能力強的蜂王

    中蜂中囊病流行導致中蜂養殖失敗的例子很多,部分野生中華蜜蜂種群在感染疾病後可以生存下來(中華蜜蜂物種的進化),經過幾代繁殖,該中蜂種群對中囊病就會具有抵抗能力。作為中蜂蜂王育種繁殖中重要的一個選種標準,就是選育抗病能力強的中華蜜蜂蜂王種群進行培育繁殖。

    2、適應養殖環境的能力

    國內地域遼闊,南方溼潤溫暖,北方乾旱嚴寒,各地蜜源植物情況也區別很大,陝縣甘山中蜂養殖合作社在實際的中蜂蜂王繁殖中發現有些地區的蜜源植物差別很大,南北大幅度跨越調運中蜂種群會出現中蜂種群在氣候和蜜源的適應期,這也是導致中蜂養殖失敗的重要原因。

    3、蜂群的穩定性

    中蜂好分蜂,性格也大不同,穩定性好的蜂群蜂王容易飼養,不易鬧分蜂,容易起大群,採蜜產量也高,性格不好的蜂王繁殖3脾也會鬧分蜂,性格爆,容易爭鬥和蜇人。

    中蜂蜂王起強群的能力南北差別很大,華南地區的中蜂養殖大部分6脾左右就會自然分蜂,華北8脾左右才能稱為強群,這應該是蜜蜂長期進化中形成的生存特性,不易改變!

    在中蜂育種的工作中,選取穩定 不易鬧分蜂的蜂群會對後期的飼養工作減少大量的工作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尋找冷鳶版的前前前世伴奏,有的快發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