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jin6278
-
2 # 蛋蛋的鄉愁
由於《三國志》及《三國演義》均未明確提及,因此糜芳守南郡時的兵力也就無從知曉。不過史書對某些細節的忽略,也正好給喜歡歷史的後人留下想象和推測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當時劉備在荊州的總兵力,用減法大致推測出糜芳守南郡時的兵力。即是推測,那結果必然與實際有一定出入,我們也無法穿越千年回到那個時期去調查考察,權當是茶餘飯後吧。
一、劉備入川后,留守荊州的總兵力。
荊州在當時是劉備的根據地,建安二十六年,劉備率軍入川與劉璋共拒張魯。留諸葛亮、關羽、趙雲駐守荊州。《三國演義》:“孔明隨與了印綬,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有: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一班兒,輔佐雲長,同守荊州”。從留守武將配備可以看出荊州大本營的重要性。那麼留守荊州的兵力應該在10萬左右。
二、諸葛亮入川后,留守荊州的總兵力。
由於龐統被殺,劉備令軍師諸葛亮入川協助,令關羽守荊州。與關羽同守荊州的武將有糜芳,廖化,關平,周倉等名將。據演義記載,此時諸葛亮兵分三路:由張飛領一萬精兵進擊巴中;一路以趙雲為先鋒,泝江而上;第三路由諸葛亮自己帶領入川。《三國演義》:“先撥精兵一萬,教張飛部領,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些為頭功;又撥一枝兵,教趙雲為先鋒,泝江而上,會於雒城。孔明隨後引簡雍、蔣琬等起行。”劉備之前入川是協助劉璋,而這一次劉備與劉璋已經反目,劉備的目標是為了攻打益州。因此,這三路精兵總數應不下4萬。那麼留與關羽的兵力估計也就6萬左右。
三、關羽攻樊城時帶走的兵力。
關羽攻打樊城時,守將曹仁閉城不出,向曹操求援。按“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的兵法策略來看,即便曹仁僅有區區一萬兵馬,那麼關羽的兵力再少也不會少於三萬,否則不可能實現“圍之”併成功圍城打援、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三國志 關羽傳》:“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由此推算,留守荊州的兵力頂多也就三萬左右。
關羽在取得圍城打援勝利後信心大增,“以勞敵逸”,圍攻樊城的同時還分兵攻打襄陽(今襄樊)。明知兵力不夠,求援劉封,劉封不應,關羽竟然又從荊州調兵。後來,曹操派徐晃救援樊城,《三國志 關羽傳》: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關羽最後一次從荊州調兵數量雖也不詳,但荊州守軍本已不足三萬,如此一來,留與糜芳的兵力可想而知,有沒有兩萬都不好說。
-
3 # 流雲天下
219年7月關羽提兵北上發動襄樊之戰,留守荊州的是南郡太守糜芳;10月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先是南郡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接著傅士仁又勸降了屯紮南郡郡治江陵的糜芳,那麼糜芳守南郡手中有多少兵力?我們從頭說起。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208年赤壁之戰前夕包括劉琦的兵馬在內,劉備手中有兩萬人左右,211年劉備入川帶走了一部分兵力,213年諸葛亮和張飛、趙雲再次帶了一部分兵力入川支援劉備,荊州兩次分兵,所以留給關羽的兵馬不會太多,估計最多也就一萬多人。
兩年之後孫劉雙方為了爭奪荊州一度劍拔弩張,劉備自己率兵五萬從益州趕到公安支援關羽,此時的關羽有多少兵馬呢?《三國志-甘寧傳》記載:“羽號有三萬人”,當時劉備手中有五個郡(談判之後劉備讓出了桂陽和長沙郡給孫權),關羽的荊州兵團至少也應該有三萬多人。
四年之後219年的襄樊之戰關羽手中兵力估計在5萬人左右,因為荊州三郡最多也就只能供養這麼多的兵馬。從關羽把曹仁幾千兵馬圍困在樊城動彈不得,以及於禁的第一批援軍3萬多人來看,關羽北上的兵力至少也要三四萬人,所以留給糜芳的留守兵力大概也就一萬多人。
後面襄樊前線戰事吃緊,關羽被呂蒙和陸遜所迷惑認定東吳不會偷襲荊州,於是“稍撤兵以赴樊”又抽調了部分兵馬北上襄樊,所以糜芳手中的兵力就更少了,等到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糜芳手中兵力還不到1萬人,這還是包括傅士仁防守公安的兵馬在內,真正防守江陵的最多七千多人。
-
4 # 海量說歷史
沒有史料記載,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兵力,反正兵力不多是一定的,否則傅士仁也不會投降,江陵糜芳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因為關羽中了呂蒙陸遜之計,被他們做的假象迷惑了,根本就沒想到東吳會來偷襲荊州,所以才不斷的從荊州抽調兵力,導致荊州兵力空虛,讓呂蒙得嘗所願,名揚天下。
傅士仁糜芳皆是劉備之元老派的人物,在劉備那麼艱難的時侯都跟著劉備,現在條件好了,反而投降,有點說不過去,除非實力太懸殊,根本無法抵抗,所以才出來投降,估計他們死戰也等不到關羽的到來,就會城破人亡了。
戰則死,不戰則生,在生死之間,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更何況可能還有深一層的原因,就是城裡的世家大族,他們很可能與關羽的關係處的也不是很好,所以一聽說東吳軍隊兵臨城下,就有了投降之意,他們家僕眾多,也是一股不少的勢力,城裡軍兵本來就少,再加上他們的干擾,根本已無力守城。
他們都知道背叛劉備的下場,終生將受人鄙視,一生都難以做人,但他們還是做了,終其原因就是他們心中已沒有了希望 ,他們明白,憑自己的兵力,守與不守都是一樣的,與其城破再降,不如早降。
回覆列表
大凡信仰破滅沒有定力的人,生於亂世,沒有長前後眼,其人心都是複雜的,東奔西走,奮鬥了大半生,無論多麼坎坷,多麼受榮寵,回過頭來一想,人生也就這麼回事,在危急時刻,什麼忠貞榮譽,保命還是最要緊的。三國時期的糜芳正是這樣的人。
麋芳,字子方,東海朐縣(今江蘇連雲港)人。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據傳糜竺、糜芳兄弟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糜家也是徐州鉅富,陶謙讓徐州於漢室後裔劉備,糜竺糜芳兄弟開始一心跟隨劉備,散盡家資支援劉備創業,還將他們的妹妹嫁給劉備,是為糜夫人。糜芳曾被曹操表為彭城相。後來辭官,仍初心不改,追隨劉備從徐州輾轉至鄴城、汝南、新野、長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劉備晉位漢中王時,表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同鎮守荊州,屬關羽部下。219年為了聲援劉備的漢中之戰,也因孫權率大軍奪曹魏淮南合肥時,曹魏守襄樊的部隊都抽調東去防守淮南,關羽就趁機發動了襄樊之戰。在襄樊之戰前期關羽進行得很順利,圍攻守樊城的曹仁,曹魏派于禁率七軍來援,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因此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多虧司馬懿分析形勢並勸說,曹操就派徐晃率軍增援曹仁。孫權這邊的合肥之戰很不順利,逍遙津一役,孫權大敗。這時東吳大督都魯肅去世,呂蒙成了大督都。呂蒙是力主奪回荊州的將領,在他和陸遜的勸說下,也為了彌補淮南之敗,孫權就同意了呂蒙的建議。關羽之所以敢發動襄樊之戰,一是為呼應劉備漢中之戰,二是曹軍東調有機可乘,三是呂蒙任大督都故意稱病去建業,讓年輕的陸遜代管,陸遜又給關羽寫了封既友好又卑恭的信,讓關羽徹底放鬆了對東吳的防備。襄樊之戰,關羽投入了很大兵力,除他帶領的荊州主力外,又幾次抽調荊州防務兵,使荊州後方防務空虛,給東吳以可乘之機。呂蒙和陸遜就來了個白衣渡江,先說降了防守公安計程車仁,又讓士仁勸降了把守主城江陵的糜芳。糜芳、士仁的投降,荊州的失守,正在前線與徐晃作戰的關羽聽說後,馬上撤軍救援荊州,但為時已晚,在東吳和曹魏的夾擊下,關羽只能走樊城,敗麥城,最終為東吳所俘殺。那麼如果糜芳不降,東吳還能不能順利佔領荊州呢?就當時形勢看,如果糜芳死守江陵,馬上派人通知關公回援,也許還可以守住。因為關羽手下是荊州主力,而呂蒙和陸遜當時統領的只是吳軍先鋒部隊,是很難和關羽主力相對抗的。但因糜芳的投降,荊州軍的家屬多在荊州城內,軍心一下子就渙散了,士兵逃去大半,關羽敗亡自然也就在所難免了。據說糜芳守江陵本不欲投降,是要拒守的,可當看到士仁的投降,士仁的勸說,也就投降了。我們知道,糜竺、糜芳散了萬貫家財,幫助劉備,追隨劉備,經過了那麼多患難坎坷,甚至曹操都封給了二人很不錯的官職,都不能動搖他們的初心,為何在荊州危難之時,糜芳竟輕易地投降了呢?可能因為以下幾點:一是江陵城內兵力薄弱。據《三國志》記載,關羽鎮守荊州,早在孫權派呂蒙等將領奪長沙、桂陽等郡時,劉備從益州帶兵五萬前去爭奪,又派關羽帶荊州軍三萬前去策應,那時的荊州軍最少應有三萬人,過了四、五年,荊州軍應該不下四萬至五萬吧。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攻樊城的曹仁,于禁率七軍四萬左右馳援,關羽迎戰于禁,水淹七軍,他的軍隊應該在三到四萬人,不然絕不敢對戰于禁,也不可能取勝。後來關羽又抽荊州守軍來前線一起參與包圍樊城,又親自率五千軍迎戰徐晃一萬援軍,恐怕這時守衛後方荊州的軍隊,最多也就一萬左右,再加要守公安、江防等要塞,糜芳守江陵的軍隊也就幾千人,面對強大的東吳軍,糜芳自感不敵。二是關羽對他的輕慢恐嚇。關羽的特點是輕士大夫,懷愛士卒,對糜芳等顯貴一向看不上眼。早先也因糜芳、士仁犯過一些小過錯,關羽不講情面,重罰了二人,使二人懷恨在心。因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二人不能按時完成軍資供應任務,臨了關羽放下狠話,說過後再找二人算帳。關羽對二人的輕慢恐嚇,成了二人投降的直接因素。三是士仁的投降。因江防兵抽走,東吳兵很快衝破防線,守公安計程車仁經東吳虞翻的一翻勸說開城投降。呂蒙又讓士仁前去勸降糜芳。因不知吳兵多少,再加長江防線、公安等重鎮已失,士仁的連嚇帶勸,糜芳自感獨木難支,只好開城投降。四是感到前途渺茫。跟隨劉備那麼長時間,總是得不到劉備重用,哥哥糜竺也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太傅,自己雖得了個南郡太守,卻在關羽手下受盡屈辱。恢復大漢已是渺茫,跟著誰不是跟呢,何必要一顆樹上吊死?也許換一個環境,換一個地方,說不定還能受到重用,得適己志。糜芳心灰意冷與絕望的心態,也導致了他輕棄多年追隨的劉皇叔,不顧忠節之名,毅然投降了東吳。正因為荊州防守空虛,糜芳、士仁等又在關鍵時刻的投降,直接倒致了關羽回救的失敗。大意失荊州,敗麥城,命喪東吳,毀了一世英名,成了千百年來人們唏噓痛惜關公永久的疼。
糜芳投降後,被孫權封為將軍,後來參加了東吳對蘄春征伐戰,立功還受到了孫權的獎賞。麋芳的投降舉動也遭致吳人的鄙視。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讓開,向前喊道:“迴避我們將軍的船!”虞翻厲聲說:“失去忠心的人,憑什麼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麋芳十分慚愧,關上船上的窗讓虞翻先過。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馬不能透過。虞翻十分生氣地說:“應該開啟的卻關閉,應該關閉的卻開啟,哪有這樣做事的?”麋芳聽到後,更加羞愧。身在蜀漢的哥哥糜竺,聽到弟弟投降東吳,羞愧難當,不久也就得病抑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