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汴同城
-
2 # 育兒成長法
現在很多女兒想讓自己的媽媽幫帶孩子,這個可以理解,畢竟自己的媽媽和自己相處起來自由,還可避免和婆婆之間的矛盾。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怕婆婆去給自己女兒帶孩子了,自己的孩子就沒人帶了。
你說婆婆偏心女兒,沒有媽媽不心疼自己女兒的,但是我想你婆婆正給你們帶著孩子的,如果你們的孩子沒人帶,她不會去給女兒帶孩子的,如果你們的孩子長大了,她也可以不帶,那麼女兒正需要幫助帶孩子,你婆婆也會去的。
怎麼辦?
婆婆得罪自己的女兒也不會得罪自己的媳婦,所以,如果你還需要婆婆帶孩子,那麼可以直接和婆婆談一下,說你們需要她帶孩子。我想婆婆不會不給你帶去給女兒帶的。
中國傳統的思想,婆婆帶孫子似乎天經地義,帶外孫可帶可不帶。
但是現在很多女兒希望自己媽媽帶孩子,所以出現一種“姥姥帶孩子”的現象。
所以,如果媳婦需要,婆婆還是第一時間幫媳婦帶孩子的。
關鍵是你要和婆婆說一下,不會有矛盾的,如果不說,婆媳之間因為帶不帶孩子的問題還容易產生矛盾。
很多媳婦吐槽婆婆不帶孩子,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想讓婆婆帶。兩人的生活方式、育兒方式不一樣,住在一起有摩擦。
-
3 # 佛系老師佛系媽
我的處境比你還難著難。大寶6歲,今年9月上的一年級。二寶三個多月,今年9月出生。
老公還有個妹妹,已經兩個孩子了,從結婚的那一天起,就一年362天住孃家。為何362天?因為中秋節回婆家,大年三十,年初一回婆家!兩個孩子也在孃家做的月子,戶口也落孃家了。而且也在孃家上學!我沒有婆婆,只有個公公,她妹妹就和我公公在家裡住。大寶一歲半時,我想回工作崗位上班,讓公公來給我看孩子,已經一歲多了的孩子了,而且我雙休、所有節假日、寒暑假休息時間挺多的,心想他來幫我看看應該可以了,結果人家一句話:看一會可以,時間長了不行!
人家就是不給看,咱也沒辦法,是吧!大寶剛滿兩歲,我就送他去了幼兒園,還記得第一天,大寶在教室裡哭,我就在教室外哭,剛剛兩歲啊,不心疼是假的。家裡車貸房貸,全靠老公一個人太累太吃力了,能幫一把是一把。擦乾眼淚繼續上班。
還記得大寶老師跟我說,人家小朋友哭都喊:“我不上幼兒園,不上幼兒園,我要媽媽,我要回家”!我的兒子只會發單音:媽媽、班、找……他太小太小了(不敢回憶啊,又要淚奔了。)
為何生二胎?大寶要求的!天天唸叨我,媽媽給我生個妹妹好嗎?人家都有妹妹,就我沒有好孤單。學校組織活動《畫媽媽》他畫的媽媽肚子胖胖的,裡面還有個小人模樣的東西,老師問他畫的什麼意思,他說,這是我畫的媽媽,肚子裡裝著妹妹。好吧,咬咬牙,生!
二寶出生了,和大寶上學衝突了,剛上一年級的大寶上學放學需要有人接送,沒辦法老公就把我公公叫來幫忙!他居然來了!又驚訝又開心,可能人老了念親情了?知道我們的難處了?結果!結果!結果!打臉啊!
公公來了後,不是挑這個毛病就是那個毛病,而且天天吸菸,煙癮很重的那種,家裡有個剛出生的新生兒啊,但是人家來幫咱看孩子,咱也不好說什麼,忍吧,多通風,或者把臥室門閉起來,這都是小事。最厲害的是有一天早上,他喊我大寶起床上學,叫了幾次大寶都磨磨蹭蹭起不來(第一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時間調整不過來,第二晚上大寶非要跟我睡,從二寶出生後,可能跟他想的不一樣,有落差,感覺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了,很沒有安全感,非要跟我睡,我就默許了,弟弟晚上哭鬧影響他的睡眠起不來。)結果,我公公就開始在外面罵,X你媽,你媽x,你是大爺?叫三遍兩遍不起。混蛋,我伺候你來,一個個什麼玩意……此處省略一萬字……
我實在忍不住了,我一個剛出月子的人啊,耐性沒那麼好,大喊了一聲我家大寶:不去上學了,我給你請假!結果我公公跟一頭憤怒的牛一樣,一腳把我們臥室門踹開,指著我鼻子就罵!你媽X說啥?你再說一句,還有很多我實在說不出口的話。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我把他罵了,最後一句:你願意看孩子就看,不願意看滾!
後來我媽我小姨都來了,一邊說我一邊說我公公,說再怎麼著,年輕的不能罵長輩,又說我公公你現在在幫你兒子啊,怎麼能和兒媳婦打架,你兒子得上班養家啊,兩個兒子負擔多重!你還不快幫幫他,給你兒子添亂,我們也都是當長輩的人,不是都在幫兒子看孫子(我媽我小姨都在給哥哥弟弟們看孩子)……
最後公公看到我孃家來人了,給我道歉。又說他看不了孩子,說接送老大,路上車多,紅綠燈多,他害怕。我媽說,那你看著二寶讓他媽媽接老大。我公公立刻說,老二也看不了,太小太軟不敢抱!哭起來哄不了!
氣的無語……我冷靜思考了一下,跟他說,你回去吧,兩個我自己照顧,人家立刻馬上,收拾東西就走了,然後到現在,沒見人影,沒見電話!
我給大寶找的午託,來回坐校車。只是,校車在我們隔壁小區,接送老大時,只能把老二自己放家裡,我把家裡按裝的監控,一邊飛跑著去校車站點接大寶,一邊從手機裡檢視監控裡二寶的情況……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來了,二寶馬上就四個月了,總結一下,累,肯定累!但是,心靈是自由的。唯一擔心的是經常獨自在家的二寶,又不放心老大自己回來。路上車輛太過多了,唉,慢慢熬吧,孩子們總會長大,春天總會來的。
所以題主,能自己完成的事就不要想著人家幫,隨她把……
-
4 # 宇哥小娛
怎麼說呢?正常情況大姑姐不應該叫孃家媽媽帶孩子,因為有自己家孫子要帶。這樣要求就是在製造家庭矛盾,媳婦肯定不高興。
-
5 # 大地情書
講清楚 老媽媽幫誰照顧孩子 將來在誰家養老 另一個只需要抬一部分養老錢偶爾來盡孝!主力由被幫忙的家庭負責!
-
6 # 記錄人生幸福密碼
當父母不止一個孩子時,一旦因為資源有限,是很難一碗水端平的,這往往也會成為家庭紛爭的原因之一。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家庭,一旦發生矛盾,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理雖說不清,但還是可以理清楚。只要理清楚了,只要都是講理的人,還是可以化解或者緩和家庭矛盾的。
你的婆婆之所以想去女兒那裡帶孩子,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婆媳關係比母女關係更難相處。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過去,在婆媳關係中,婆婆佔據主導地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顯著提升。時至今日,婆媳關係中,媳婦已佔據主導地位。
其實,婆媳之間,不管是誰佔據主導地位,婆媳矛盾從未消失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們就是“天敵”,因為她們有一個共同爭奪的男人。
婆媳矛盾不可消除,但可以緩和。一個通情達理的婆婆遇到同樣通情達理的媳婦,還是能做到和平共處的。說實話,這樣的婆媳關係,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是少見。更多的是婆婆和媳婦相看兩厭,或者說媳婦欺負婆婆。
而母女關係則不同。女兒是母親一手帶大,彼此知根知底,所以溝通交流起來也更方便、更順暢。不是說母女之間就不會有衝突,但多半是今日吵了,明天又是和氣一團。而婆媳之間則不同,常常會因為一句話說得不合時宜,兩人間就會產生“隔夜仇”。
二、母女關係比母子關係更貼心
我們經常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這是因為女兒相比兒子,更細心,也更貼心。
由於男女天然的性格差異,兒子孝順父母的方式,通常是偶爾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有需要的時候給點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而女兒則不同。她會經常向父母噓寒問暖,關心父母的飲食起居,必要的時候還會在父母面前撒撒嬌,讓父母覺得窩心也很暖心。所以,年邁的父母更願意與女兒呆在一起。
另外,隨著養老觀念的轉變,現在給父母養老已經不再是兒子的專利,很多女兒已經承擔起養老的重任,甚至比兒子做得更好。因此,跟女兒住在一起,已經對老人的思想產生不了太大負擔,旁人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風言風語,更多的時候還會羨慕。
基於上述的原因,我的建議是:
一、平時要多跟婆婆溝通交流,多關心理解她,對她的言行舉止多點包容,少點指責,讓她感覺在你這裡生活很安心,也很開心。這時候,哪怕她心裡對去女兒那裡還是有點想法,也會因為你們的孝行以及你們的難處,而不忍心將你們拋下。
二、與你的大姑姐認真溝通一下。向大姑姐說說你們的難處。畢竟是血肉至親,一旦把道理講透了,我想她應該會理解你的,也就不會慫恿你婆婆過去。
雙管齊下,我相信你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
7 # 兵權看世界
你這就小肚雞腸了。既然婆婆已經幫你帶小孩了,你就應該滿足。何況婆婆沒有這種專職帶孩子的法律規定,只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的新媳婦知足吧。
我今年31了,我和我姐同一年都結婚了。她嫁到外縣距我家60公里,我老婆是本鎮的。不過我是信用的,父母很年輕,過了半年我們的女兒就出生了,我帶了一個月,專職月子伺候。月子期間;老婆就說我在的話就比父母方便些,所以我堅持了一個月。男人要是待這一個月待小孩,會體會到真正的父愛和成長的不易。
我們要理解父母,我姐也是偶爾來一週。我們都很融洽,總之你的婆婆是自家人。姐姐那邊的人也不放心或者長期在孃家的。所以你不必多想,想的開一點。比如你嫁給的是單親家庭,沒有婆婆。難道你還埋怨著一點嗎?
生活中我們有許多不滿,長輩跟我們有代溝。需要相互尊重,更加要體諒長輩。家和萬事興,這樣就好多了。
回覆列表
境界格局決定家庭和睦。
一、目前婆婆幫你帶孩子,大姑姐的孩子也需要人帶,與偏心無關。
二、如果偏心婆婆是偏心你,正給你帶孩子呀。手心手背都是肉,婆婆不容易啊。
三、給你帶偏心你,你就高興啦?一碗水端平很難,需要互相理解包容。你是兒媳,多理解婆婆的不容易,婆婆會更疼你。
四、如果這邊你可以自己帶或者你母親帶,就主動和婆婆商量去給大姑姐帶一段時間再來。
五、家和萬事興,主要在於兒媳。兒媳的境界格局決定家庭和睦幸福。
六、我去年有了孫女,由於當時我與兒子兒媳不在一個城市,月子期間我請了一個月嫂照看兒媳。23天時月嫂家裡有急事,從23天開始兒媳自己做飯吃,自己帶孩子至今。孩子一天沒有離開過兒媳。並沒有請保姆。兒媳有穩定的工作,兒子兒媳錯開工作他們自己帶。
七、我退休來到兒子兒媳居住的城市,想著幫幫他們帶孩子。兒媳說:媽媽工作一輩子很辛苦,退休就到各地旅遊看看享受一下時光吧。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帶。有次我去超市買菜碰到兒媳,揹著雙肩包,推著坐著孩子的手推車。我眼裡充滿了心疼和佩服。多好的兒媳啊!兒媳在大學二年級入黨,思想成熟做事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