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小曉生
-
2 # 張永科38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關於其作者雖有多種說法,但大多數人認為《左傳》為左丘明所作。《左傳》同《穀梁傳》和《公羊傳》雖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但《左傳》優於後者,使許多人愛不釋手。《左傳》中的故事有些情同《東周列國志》,其中闡述了很多道理,通俗易懂,對人生用事用兵都有很多啟發,故讀者甚多。〇〇關於關羽為什麼喜歡讀《左傳》,主要也是以上原因。至於為什不喜歡《孫子兵法》,有兩說,一說是《孫子兵法》屬文言體裁,文化水平低者不易看懂。二說是在三國時期,可能《孫子兵法》一書尚未流行,關公沒見到此書。
-
3 # 姑山之嵐
《左傳》是一本歷史書,《孫子兵法》是一本純粹的兵書。《孫子兵法》講述的更偏重思想上的,和綱領上的。
比如“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再比如“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些都是思想層面上的,一般的武將,學起來難度很大,學習《孫子兵法》需要有一定的層次,以及戰爭經驗,才能和兵法相互印證,學習到精髓。
《左傳》是一部歷史書籍,他主要記載的是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其中包括,忠君愛國,詭詐征伐,下克上的不義之臣,各國之間鬥智鬥勇的故事。這些故事首先是很生動的,在讀者方面很容易理解。關羽一生反覆讀《左傳》是為了找尋故事背後的深刻思想。
三國時代,天下重回軍閥割據的混亂時代,這和《左傳》所記載的春秋時期很像。春秋時期的事情,在三國時代也在不斷地上演。不只關羽,三國時期很多地名人都愛讀《左傳》,孫權,荀彧,曹操,司馬懿,都愛讀《左傳》。
《左傳》還有一個優勢是《孫子兵法》不具備的。《左傳》可以提高一個人忠君愛國的思想境界。後世評價關羽讀《左傳》,也是為了說明關羽忠義,不斷地灌輸自己忠義地思想。三國時期社會思想很混亂,一部分人有野心想割據,一部分人希望迴歸漢室,匡扶社稷。所以,在那個時代,很多有志向地人都愛讀《左傳》就是因為這一點。
《左傳》更像一部寓言故事,它包括兵法和詭謀得方面。但更多得講述君臣之道。讀《左傳》養忠義,是重中之重!
-
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為了研究戰例。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是一部與《春秋》配合的編年體史書,雖為史書,卻文辭優美,有不少名篇流傳。當然,這應該不是關羽愛讀《左傳》的理由,畢竟關羽是純粹的武將,並無文名。
《三國志·裴松之注》: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關羽喜歡《左傳》而不是《孫子兵法》,這得從這兩本書各自的特點以及它們與關羽人生經歷的關係來分析。
眾所周知《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被譽為“兵學聖典”,但歸根結底,它只是孫武個人軍事經驗的總結,並不能囊括戰爭的所有。
將軍們拿它當經驗書,用來開啟戰爭的大門自然沒問題,可想只憑一部兵書就躋身名將,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兵書是死的,戰場是活的,想要打勝仗靠的是臨機應變,而不是照搬兵法,霍去病就是最好的例子。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漢武帝想讓霍去病學《孫子兵法》,霍去病直接回答沒必要,我到現場看一下形勢就行了,還不至於學習古人的兵法。而終霍去病一生,就沒打過敗仗,與其說他是天生的名將,不如說他是看透了戰爭的本質,不再需要藉助兵法來入門。
而且《孫子兵法》有一個問題,作者孫武對戰爭很瞭解,並沒有專注於描寫戰爭的技巧,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所以《孫子兵法》裡面的內容,不但打仗用得到,治國經商也用得到,這反而給將領們造成了困擾,我哪有功夫去領悟您老人家的智慧哦。
《左傳》是一部比較詳細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幾百年的歷史,而這段歷史正是戰火烽飛的年代,列國交相攻伐,幾乎無歲不戰,《左傳》在記述戰爭起因和結果的時候,也常記載經過,也就是參戰雙方的排兵佈陣,如此一來,《左傳》活脫脫就是一本另類的戰例集。
再看關羽,他很早就加入了劉備的團隊,在黃巾起義前,劉備獲得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雙等人的天使投資,在鄉里招募部眾,關羽和張飛就是在此時投入劉備麾下。
黃巾起義爆發後,三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參加了平叛部隊,立下戰功。從戰後封賞來看,劉備當的至多是個低階軍官,還很可能是從小兵暫上來的,關張作為從者,應該更低。
這種情況下,要說關羽自幼熟讀兵法,恐怕沒人相信,他的軍事能力更多是在砍人過程中磨練出來的,正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最好範本。
而在學習過程中,關羽可能也知道只靠自己的經驗是不夠的,要博採眾長,看看古人的經驗,相比近乎於道的《孫子兵法》,顯然戰例豐富的《左傳》更合關羽胃口。
在關羽稍後一些,也有一位名將跟《左傳》大有關聯,那就是杜預,作為西晉鎮南大將軍,他參與了晉滅吳之戰,完成國家統一。同時他也好讀《左傳》,還給《左傳》作了註解,至今仍有通行版本。
回覆列表
同樣一本書,有人把它當成小說來看,有人把他當成兵書來看。比如說《左傳》其實就是這一類書。
這就好比在金庸小說裡,李白的《俠客行》正常讀書人看來,這就是一篇華麗的詩,可是在石破天看來,這些可都是高深的武功秘籍。
《左傳》在當時的影響其實就是這樣。很多人把《左傳》當成小說來看,因為這裡面的故事講得很有意思,都是古代人的事情,有點看戲的感覺。漢朝時期唐玄宗還沒出生,所以梨園還沒發展起來,因此看書成了很多高層人士的一大樂趣。
在關羽看來,《左傳》的意義可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傳說《左傳》那是吳起所寫,吳起是出將入相的高人,尤其是訓練出了魏武卒,在軍事上的成就相當高,所以但凡是個武將,都希望成為吳起那樣的人。
漢章帝酷愛《左傳》,他就把這本書當成了小說。在眾多《左傳》愛好者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關羽了,但是地位最高的肯定是漢章帝,畢竟人家是皇帝。
《左傳》這本書過去沒那麼火,自從開創了大漢王朝以後,很多讀書人發現,這本書可了不得,因為它上面明確記載了,劉氏那是堯舜禹三帝中堯的直系後裔。
這玩意兒就相當於證明了,劉家的江山,那是堯傳承下來的,是具有絕對正統性的。劉家的皇帝得知了這件事以後,這本書想不被推廣,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因此在老劉家的皇帝,大力推崇之下,《左傳》被各種出版推廣,成為了高層貴族們的通讀文選。
漢章帝偏愛《左傳》,不光因為這是推崇老劉家江山的書,更是因為這本書的確很有意思。那時候沒有電腦手機,也沒有唱大戲說相聲的,人們的生活普遍枯燥。
那該怎麼排解無聊的心情呢?只有讀書好了。漢章帝就從這本書裡找到了樂趣,因此常常拿來研讀,故事很有趣,就像很多人看《史記》一樣,覺得這裡面的故事,深入人心。
我認為,關羽讀《左傳》也有這方面的原因。畢竟關羽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他不會去讀那些專門講究理論的書籍,畢竟太無聊了。《左傳》完美地填補了這一缺憾,不僅講解了道理,而且生動有趣,因此深受關羽這一類人的喜愛。
關羽是武將,武將把《左傳》當成兵書來看。在關羽這一類武將心目中,其實《左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就是它可以變成一部兵書。
正常人讀《左傳》,只會看其中精彩的故事,可是關羽就不一樣了。古代人在戰場上發生的很多故事,都有戰爭策略的影子在裡面。
我們看不出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接觸到真正的戰爭,關羽能看出來,那是因為關羽久經戰陣,是一流武將。
當年滿清沒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帶著八旗兵一起研讀《三國演義》,幾乎上點檔次的武將人手一本,為什麼?因為人家就把《三國演義》當成了兵書來讀,最後還憑藉《三國演義》裡的兵法,培養出了一系列著名武將。
其實很多人對此不屑,認為這都是虛假的。那你就錯了,你不瞭解戰爭,因此你會覺得《三國演義》裡沒有兵法,其實羅貫中作為當年亂世時期張士誠的謀士,自然是深通兵法的。而且他耳濡目染了朱元璋,陳友諒以及張士誠這一類梟雄在戰場上的種種表現,自然能夠寫出一流的兵書來。
這正如《左傳》一樣,不少人認為《左傳》就是吳起寫出來的,這樣的人不可能只寫一本小說讓大家消遣,因此其中的兵法,是我們參透不了的。
曹操偏愛《孫子兵法》。在三國著名的人物當中,有一個人是非常特別的,那就是曹操。因為這哥們幾乎是文武雙全。不是說他武功有多高,而是說他不僅治國有方,而且帶兵能力很強。
他雖然也帶兵,但是他就不喜歡看《左傳》,他更加偏愛《孫子兵法》。而且曹操對《孫子兵法》的研究那是相當深刻的。
他對這本書的解讀,至今我們都能看得到。當然了,雖然是解讀,但是讀起來其實也挺費勁的,為什麼?因為咱們不懂兵法。
咱們不用一睜開眼就想著攻城略地,保家衛國這些事情。因此咱們讀這些書,其實作用不是很大。很多人說商場如戰場,道理可以同樣用。
其實我想說的是,隔行如隔山。兵法真的可以用在商場上嗎?就算可以,很多人其實也領悟不了其中的精髓,只有真正聰明的人,或許才能將商場上的手段和兵法融會貫通在一起。因為這裡面存在一個很大的差距,那就是獲利手法完全不同。
在戰場上,要想獲利,必須要靠將士們攻城略地拿命去拼。可是在商場中,手法就比較多了,比如資訊差,金融知識,法律法規,合同等等。
總結:從兵法角度來看,《左傳》未必不如《孫子兵法》。其實讀《左傳》的三國英雄有很多,比如說曹魏大將李典,還有號稱吳下阿蒙的呂蒙,孫權就曾經推薦呂蒙讀《左傳》。後三國時期的西晉大將杜預,也是著名的《左傳》迷。
因此在武將行列中,其實很多人是偏愛《左傳》的,不光關二爺一位。所以說在兵法韜略上,《左傳》還真的未必就比不上《孫子兵法》。
只不過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同,有些人能領悟其中十之七八的知識,那麼不管讀哪本書都能學到很多,可是有些人領悟能力差,讀哪本書其實也沒有多大區別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