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22193669460

    北齊以前,中國的陶瓷器基本是青瓷,北齊時出現了最早的白瓷,經過隋代的發展,至唐代時陶瓷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分佈局面。唐代白瓷窯口多集中於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窯、定窯,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陝西的黃堡鎮窯。五代時期,江西景德鎮也開始燒造白瓷。此時期最著名的白瓷窯口是邢窯,它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窯位於太行山東麓,散佈在內丘縣馮唐村、宋村以北,臨城縣祁村、雙井村以南,內丘縣西丘村以東,隆堯縣雙碑村以西的狹長地帶內。內丘縣城關一帶的唐代白瓷窯最為集中,燒製白瓷的質量也最為精緻。唐代瓷窯多以所在州命名,內丘在武德五年(622年)改隸邢州,故名邢窯。

    邢窯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黃等多種。邢窯白瓷按其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的胎質又有粗、細之分,粗胎的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淡,但仍不夠白,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細之分,以粗者居多,細者佔少數。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效能極好。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器型有盤、碗、杯、托子、瓶、壺、罐和注子等。邢窯白瓷多像這件注子一樣,素面無裝飾,到了唐代中期以後特別是晚唐五代,邢窯器中也出現了雕塑、堆貼、印花、刻花、壓邊、起稜、花口等裝飾方法。唐代後期,邢窯由於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漸趨衰落。河北曲陽定窯受邢窯的影響繼之而起,成為北方著名的白瓷窯。除邢窯與定窯外,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平定窯與渾源窯等,也都以燒白瓷為主。因此在北方形成了以邢窯為代表的白瓷系。

    唐初定窯瓷器胎質較粗,胎色青灰,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已燒結;白釉器物內壁施滿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潤,積釉處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經過仔細淘洗,胎質堅硬,胎色純白,釉直接施於瓷胎上,無化妝土,釉色乳白,個別積釉處呈灰綠或淺青白色,釉質細潔失透。晚唐至五代時期胎土質地更細,胎壁薄而輕巧,釉質細潔,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外,均施滿釉。此時期在定窯中還有一種帶“官”或“新官”字款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徵是:胎薄輕巧,質地細潔,呈純白色;釉面滋潤,釉為乳白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滿釉。唐至五代時期,刻劃“官”或“新官”款的定窯白瓷胎薄細膩、製作精巧,釉色純白或白中閃青。北宋早期白瓷釉色白中泛黃或部分閃青,有些白瓷在器身上還有刻劃花紋裝飾,如這件北宋的定窯弦紋雙獸耳簋,宋代瓷器空前發展,不但出現了五大名窯,而且邢窯一統白瓷天下的局面也不復存在。經濟繁榮是宋瓷發展的物質基礎,宋代的制瓷業分工明確,使其產品更為精細。由於宋時“興文教,抑武事”,這使宋瓷表現出優雅的文人氣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內設計師有好的談單技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