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晃天下

    歷史沒有如果。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給養。王在晉退守山海關來說,相對保守。關外就只有蒙古部落和毛文龍部,蒙古未必是後金的對手,這樣毛文龍的壓力就相對大——大明關外的唯一力量,就必須加大對毛文龍的糧餉支援——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牽制力!

    而孫承宗和袁崇煥的方式來說,雖然表現出一種主動態勢——但然並卵並花費大量白銀,因為關寧軍還是無法具備攻擊能力。天啟五年,孫承宗因遼餉花費太甚而被彈劾——戰無攻法守無大略,關寧軍沒有進攻能力!最後搞出了個柳河之敗。

    兵科給事中李魯主言:從古征伐未有陳師境上數年不進者,亦未有去敵既遠,虗設十餘萬之眾坐食自困者。有之則守戍之眾而非進取之旅也。戰守機宜專決於外,臣何敢遙度?但戰則有戰法,秣為厲兵,簡卒克乘,刻期舉事,即有大費,可期永省;守則有守法,遠斥堠、固營壘、高城深池、屯田積榖以待事會,兵不湏眾、馬不湏多,庶堪持久。今以十四萬之眾歲費六百萬,雖言唯敵是求,其實百事不辦。戰固未能,守亦羞稱,虛糜自弊而不虞其後,臣所為中夜旁皇,當食廢箸也。樞輔當審時度勢,知彼量已,可戰則用戰法,可守則用守法,為朝廷固疆宇,為民生惜物力。以選練為務,以屯牧為先,不必張恢復之虗聲,只在條恢復之實事。夫兵以衛民,今畚鍤(挖運泥土的用具)及於錦義,而幹掫(捍衛)乃在寧前,卒有風聲,保無魚潰鳥散、藉寇齎糧之憂乎?先時外擬以覺華、首山為二眼,今肩背在外,眼反在中,受人暗弄,豈計之得?以臣愚見,山海既為神京門戶,所關綦重,必先增堞浚隍,復其形勢,列臺置壘,扼其要害。而又廣設地網機橋之數,御其衝突,庶人心以定,敵愾斯張。即卒有不利而根本不搖,乃為萬全之師耳。若進無可乘之銳,退無可憑之險,徒以耒耜(一種農具)為前矛,以蔀屋(草蓆蓋頂的屋子)為堅壘,慕展上之虗名,受餌敵之實禍,則臣之所大恐也。旅順要地,敵之所必爭。曏者倉卒遣將,未盡區畫。大約海口挑斷則可守,不斷則不可守,兩言而決耳。海口系唐太宗挑過,聞尚有故跡可尋,為力差易,但得萬人,十日可以成河,一月可以畢工。兩岸唐墎猶有舊跡,就此補築,以千人守之,便如丸泥之封矣。數百里沃野可以養避亂之遼民,亦可以供海外之軍實。得旨:這本所關重大,該部詳議覆行。

    本來很積極主動,卻被孫承宗和袁崇煥的瞎折騰而糜費巨資成了擺設。後金太極能在袁嘴炮的一系列“大捷”下,突入京畿來去自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估一個遊戲在市場上的生存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