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亭晚歸

    個人認為是的。別說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是站在當時我都堅定不移的認為,諸葛亮是個“大權臣”權頃朝野。

    我站在劉禪的角度來看看諸葛亮對朝局的把控是如何的全方位而無死角。:

    白帝城,父皇劉備把我的交給諸葛亮,對我的要求是要看待他“視之如父”

    事實上也由不得我選擇,畢竟我當時還很年輕,而相父早已經年高德邵足以用自身的閱歷和功勞壓死我(當時關羽叔叔慘死,張飛叔叔遇害活著的人裡諸葛亮功勞最高)

    所以嘍,一直以來相父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啊!

    父王新喪,我初登大寶,要立皇后,相父上疏:“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可以為後”

    好、既然相父上疏,准奏!

    朝中事物繁忙,相父體諒我年幼無知,幫我一手包攬朝中一應事物,用一句話來講:“蜀國上下事無大小鹹(都)決於亮”!

    哎!相父如此操勞苦心一片為何有人上奏參相父專權?

    一定是假的,是奸臣小人抹黑相父的一片赤誠,我不聽!我不聽!

    後來相父掃平南方蠻族,又不辭辛苦的調動全國兵力要北上伐魏?

    什麼?魏國那麼強,雄據北方,幅員遼闊,國力雄厚控弦披甲之士何止百萬?而我蜀國卻只有益州一地,又新平南方蠻族之亂如何能主動攻擊魏國呢?

    這時候又是相父給了我信心,還特意上了一份“出師表”來勸我呢!

    說“忠志之士一心為我效力都是因為我親爸爸的恩情呢!”全文多次提到了我已經去世的父親,還幫我把該做的事都安排好了,宮裡怎麼辦、朝中如何做、該聽那些人的話,什麼費一董允啦……似乎有哪裡不太對?這些人不都是親近相父的人嗎?

    哎!不管了,相父不會害我,一定是為我好的,我要全力支援他北伐!

    ……真遺憾,北伐居然失敗了,都是那個該死的馬謖,居然花言巧語矇蔽相父,明明沒有才能居然讓相父相信了他導致慘敗,可恨可恨!

    不過還好,相父已經把他斬了,還為了懲罰自己自貶三級,不過相父你這又是何苦呢?我明明還沒說話你就把自己給懲罰了?太不合理了!

    相父果然是個有毅力的人!堅持進行“北伐”大業,“六出祁連山”真的好有毅力!

    但為什麼最近有好多奏本參奏說蜀地“十室九空”?

    一定是假的,是哪些嫉妒相父北伐功業的小人肆意抹黑汙衊!我不聽、我不聽!

    晴天霹靂!相父去世了!

    ……

    但是還好啦!相父培養了自己的繼承人“姜維”,我又有了可以依賴的人!

    ……

    ……

    多年後……

    什麼?蜀國亡了!

    ……

    哎!原來我已經是“安樂公”了!最近許昌天氣不好,老做夢,不過想來也快能見到相父了吧!

  • 2 # 共賞五千年

    為數不少的讀者都把諸葛亮的行為歸於“把持朝政,但不屬於結黨營私”的範疇!對於“行為”和“本心”,我認為行為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本心”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諸葛亮的“本心”世界吧——

    一、繞不開的“諸葛亮當權期間”時代背景:

    夷陵新敗,損失慘重,軍民俱疲,元氣大傷,劉備“白帝城託孤”……

    年年征戰,民眾疲憊,民心厭戰,經濟衰退,內憂外患!

    二、瞭解下諸葛丞相的“本心”吧:

    1.居於亂世的“有所為”哲學觀

    諸葛亮心想:

    “現在蜀國力量薄弱,內外交困,前有‘豺狼’後有‘虎豹’,不能有一丁點的閃失!”

    “之前何進大將軍就是因為‘民主’過度且‘獸醫’太多而讓自己玩完;另外袁紹也算一個,四大軍師都很厲害,但‘術論不一’終究害了那麼強大的‘袁公集團’,自己絕不能讓此事再重蹈覆轍!”

    “真理只有一個!道路也只有一條,戰略眼光並不是人人都能搞懂,‘政見不一’古往今來都是很難妥協的,也不能妥協,妥協就是葬送國家……”

    “國家這麼大,朝臣那麼多,都能理解嗎?”

    “不能,眾口難調,很難解釋通!那隻能少數服從多數了,如還有個別人唱反調呢?”

    “國小民貧,絕不能再有‘內耗’,只能有一個‘聲音’,眾人一心,方有一線希望……”

    “對於唱反調的、思想消極的、麻痺百姓的一律重罰,在這樣一個內外憂患的時期,亮必須要用‘霹靂手段’,絕不能沽名釣譽,實在是為國為民不得已而為之……”

    2.透過現象再觀其“本心”

    其到底是“專政”嗎?我們來列舉幾個諸葛亮的“專政行為”加以分析--

    (1)每戰必當主帥親征

    有人提到其每次必親征,大權在握,容不得別人插手……

    試想誰願意“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要知道“運籌帷幄”也是可以立大功掌大權的!

    其一可說明他很有責任心,有責任心背後的原因卻很無賴——不僅實力缺乏且人才凋零!實力不夠的時候如是高手至少還可來個“和棋”,不會很慘,但必須是“高手”才能達到此地步,目前蜀國還沒有成熟的“高手”,一般新手和“回棋簍子”有太多的不可預料性,所以絕不會讓別人“以身試險”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其二可以說蜀國現在還未出現嶄露頭角的“戰略型”將帥!蜀國此時期可定義為“戰略性戰爭”,其中利害,千絲萬縷,牽一髮而動全身!能明白利弊,通曉玄機的蜀國唯諸葛亮一人而已……

    如小時侯看《空城計》,司馬懿的神情——若有所思,面似欣喜;猶又遲疑,呆若木雞;繼而如臨大敵,慌忙而逃……

    小時感覺很奇怪,這個人這麼猶豫,怎麼會是“司馬懿”呢?長大了才懂得其中的奧妙……有些事情並非是“一般將軍”所能明白的!

    (2)二十軍棍以上必親批

    很多人講其不放權到了——連打二十軍棍的小事都不容交給別人……

    “國士無雙”的韓信被抓是由於被家丁(因為其打了家丁)出賣;

    “世之虎將”張飛因喝酒打人被下屬殺害……

    諸葛亮之所以謹慎,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手中力量薄弱,不能出一絲一毫的紕漏!二則是自己軍中有這“前車之鑑”……

    如當一個人經濟還行時,可能大多不會“縮手縮腳”,當只有最後一筆“救命款”時,必定精打細算,錯“釐”不花,不容有失!

    (3)參與人事任免權

    很多人說諸葛亮給劉禪架空了,不讓劉禪“親政”,對於人事任免和彙報都是“走形式”……

    我只知道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想必大家也聽過,“不要和年輕人講經驗教訓,講也是白講,因為他們聽不進去!”

    很多利害關係後主年輕肯定一時領悟不到;另外“足不出戶”的皇帝哪能瞭解到天下的瞬息萬變!而且蜀國危機重重,即使是天才,由於形勢所逼,也沒有時間讓後主去鍛鍊、試錯,實乃沒有辦法……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諸葛丞相既然對國家盡忠,就要選擇放棄對皇權“盡孝”了,儘管很難很難……

    至於表象的東西(把持朝政、結黨營私)自認為較抽象,是一種誤讀……

    從以上看出諸葛亮的一切“本心”就是——

    為國為民,為信念為理想;

    為知遇之恩,為知己者死;

    亦是一種氣概,一種擔當

    ……

  • 3 # 木頭男

    諸葛亮受先帝劉備白帝城託孤,輔佐幼主劉禪,把持蜀國朝政12年,直到他五丈原去世,可以說蜀漢大小事情幾乎都是他說了算,從這一點看諸葛亮是一個權臣。

    但是他與曹操、司馬懿,以及後期幾個朝代的權臣不同,諸葛亮把持朝政主要因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劉禪闇弱無能,有人說劉禪很聰明,確實他在傻子裡邊應該是聰明人,但絕對不是一個治理國家的能手,這從他迷戀女色,寵信宦官,不戰而降就可以看出。

    2、先帝重託,可以說諸葛亮專權是劉備留下的遺言允許他專權。劉備很明白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麼貨色,所以他說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當時蜀國分為荊州幫和益州幫。可以說這兩個幫派互相攻訐,誰都不服氣誰,諸葛亮只有專權才能樹威,才可以平衡兩個勢力的利益。

    諸葛亮這個人難能可貴的是他比其他權臣 有著很大的區別。諸葛亮專權在於大公無私,純粹是為了國家考慮,他沒有為自己的家族謀取一分經濟和政治利益。

    他專權而不禍國,結黨但不營私,治蜀從不枉法,任人從不唯親。他為了蜀國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為什麼後人對諸葛亮敬佩而對司馬懿多貶斥的原因。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把持朝政”似乎是一個貶義詞,但是,諸葛亮確實又在把持朝政。因為劉備託孤的時候,並沒有把蜀國軍政大權完全交到他手裡(劉備也不會這麼做),至少劉備是把軍事交給了李嚴的。(諸葛北伐)

    可是到了北伐的時候,蜀國的軍政大權,卻全都到了諸葛亮的手裡。

    而且,就算他帶兵出去北伐了,朝廷事務,其實也在他手裡。因為他向劉禪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負責朝廷政務,推薦了向寵等人負責京城防衛。而這些人對諸葛亮,是忠心耿耿的。這就相當於,朝廷也在諸葛亮的手裡。

    但是,諸葛亮雖然把持朝政,但是他並沒有結黨,也並沒有營私。

    一、為什麼說諸葛亮沒有結黨?

    我們知道,歷朝歷代的朝廷中,大臣結黨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有時候也不是大臣們想要結黨,實在是沒有辦法,形勢逼迫。你要不結成朋黨,你在朝中就沒有勢力,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你什麼事也幹不了。

    諸葛亮沒有結黨,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劉備去世,諸葛亮接手蜀漢政權的時候,老一輩勢力基本上都瓦解了。武官集團如關羽、張飛等人,都恰好在那個時候先後去世。文官集團如法正、龐統等人,也戰死或去世。總之,無能是從資歷還是從能力上,要和諸葛亮抗衡的,都寥寥無幾。

    (龐統劇照)

    主觀原因:諸葛亮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基本上沒有什麼結怨。

    比如說,老一輩的龐統與法正,本來應該是諸葛亮的對手,但是諸葛亮並不嫉妒他們,排擠他們,他反而極力推舉表揚他們。就算劉備進四川的時候,把他撂倒一邊,只帶龐統和法正,他也毫無怨言。他讚揚龐統:“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他還說,如果法正在,劉備斷不可能失敗。

    再比如說新一代的競爭對手李嚴。他雖然被劉備高度信任,也試圖結黨和諸葛亮對抗(比如他曾要求把巴東、巴西等五個郡合成一個巴州,讓他來擔任刺史,諸葛亮不同意。《華陽國志》記載,李嚴當時還在永安大興土木,修城牆藏糧,甚至想把山鑿通引水。後來諸葛亮要把他調走,他還捨不得。直到諸葛亮讓他兒子鎮守永安,他才同意),但因諸葛亮的人際關係好,大家都不依附李嚴。結果李嚴被劉禪罷免回家後,他還很想念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去世後,他甚至大哭,說,再也不會有人重用他了。

    (輔佐幼主劉禪)

    二、為什麼說諸葛亮沒有營私?

    諸葛亮是把持了朝政,但是他把持朝政,有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呢?

    其一,他沒有把自己的親屬安插在朝廷以及軍隊中,擔任高官。

    其二,他推薦給劉禪的人選,實際能力怎麼樣,可以另說。但是,所有這些人,其品德都是好的,都是忠誠正直的。所以,也不算營私。

    其三,諸葛亮沒有特別培養自己的後代。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諸葛亮的兒子很小(他去世的時候,兒子諸葛瞻才8歲),但是,他還可以培養養子呀。找個養子,讓他接班也是可以的嘛。五代時期,很多統治者都喜歡找養子來傳位。魏忠賢的乾兒子更是遍天下。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

    其四,諸葛亮沒有追求個人榮譽。在那個時代,如果一個大臣要追求個人榮譽,在不篡位的前提下,一般都是進爵稱王,加九錫(李嚴曾經就慫恿他這麼幹)。還有就是入朝以後不跪拜,還可以帶劍上朝等等。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

    其五,諸葛亮也沒有得到過什麼物質利益。這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

    三、諸葛亮不結黨不營私,他把持朝政幹什麼?

    一句話:諸葛亮把持朝政,就是為了避免爭論,避免內耗,集中力量,團結一致,戮力北伐,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偉大夢想!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 5 # 紫禁的sphere

    答:不算。因為他在北伐。

    中國古代講究“名正言順”。

    手段可以骯髒,但只要照耀在“大義”的Sunny,一切都會顯得正義盎然。很多大人物都熟知這一點,智而近妖的孔明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為了集權而集權,那諸葛亮死也逃不脫“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的罪名。

    可是如果為了大義而集權,那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了。

    光輝的理想=統治正當性

    諸葛亮搞死了孟達、搞殘了李嚴之後,成功完成了集權。放開手腳治蜀的他,政策以嚴刑峻法著稱,但是正因為嚴酷,所以諸葛亮建立了一套如臂使指的官僚體系。

    有了完備的體系後,諸葛亮開始組織力量北伐中原。對諸葛亮來說,無論力量對比多懸殊,都必須北伐“光復漢室,還於舊都”。

    北伐是關鍵

    如果不北伐,西蜀統治集團的正當性就沒了;

    如果北伐,一切的不正當行為,都會被大義抵充掉。

  • 6 # 談天說史

    劉備死後,諸葛亮始終沒有忘記先帝託孤白帝城的遺願,絲毫不曾懈怠。諸葛亮的錯就錯在,沒有把劉禪培養成可以君臨天下的一代帝王,事事親力親為,朝廷大事都要經過他的批覆,軍政大權在握,把持朝政是毋庸置疑的了。

    但是諸葛亮本身是一個誠信的人,他嘔心瀝血為的就是匡扶漢室,他所做的一切也全部都是為了劉禪,為了先帝的遺願,這個意志到死都不曾改變,以至於有了以後的數次北伐,病故於五丈原。

    諸葛亮在臨死前還不放心,將所有的退軍計策一一交代清楚才閉眼,這樣還有人說諸葛亮自私的話,真的可以拉出去斬了。

    諸葛亮的結黨,結的是一群和劉備,諸葛亮一樣,有匡扶漢室決心的英雄好漢,但他沒有為一己私利做過任何事情。反而是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榜樣形象。

  • 7 # 攀登的岩羊

    把持朝政還說的過去,結黨營私到是不見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的寫照,他事事躬親,別人也很難有機會伸頭,也就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有些有材能的人也沒有施展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愛歌詞原唱每天在你的時間醒來?